《漢語大詞典》:宿习(宿習)
(1).谓长久地学习积累。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学不宿习,无以明名。”
(2).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册府元龟》卷九五一引 宋 陶岳 《五代史补》:“ 郭忠恕 ,七岁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隶。尝有人於 龙山 得鸟迹篆, 忠恕 一见,輒诵如宿习。”《宋史·李穀传》:“﹝ 李穀 ﹞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
(3).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 唐 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脩来得慧眼,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罗卜 三周礼毕,遂即投仏出家,丞(承)宿习因闻法证﹝得阿罗﹞汉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天下之事,有不学而能者,儒家则谓之天性, 释 氏则以为宿习,其事甚众: 唐 以文称,如 白乐天 七月而识‘之’、‘无’二字, 权德舆 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4).旧日的积习。 宋 陆游 《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得非閔我老,作意鐫其顽。扫除尽宿习,使得终日閒。”
(2).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册府元龟》卷九五一引 宋 陶岳 《五代史补》:“ 郭忠恕 ,七岁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隶。尝有人於 龙山 得鸟迹篆, 忠恕 一见,輒诵如宿习。”《宋史·李穀传》:“﹝ 李穀 ﹞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
(3).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 唐 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脩来得慧眼,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罗卜 三周礼毕,遂即投仏出家,丞(承)宿习因闻法证﹝得阿罗﹞汉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天下之事,有不学而能者,儒家则谓之天性, 释 氏则以为宿习,其事甚众: 唐 以文称,如 白乐天 七月而识‘之’、‘无’二字, 权德舆 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4).旧日的积习。 宋 陆游 《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得非閔我老,作意鐫其顽。扫除尽宿习,使得终日閒。”
《漢語大詞典》:积重(積重)
积聚,积储。《礼记·祭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顾上先下后耳,非上积重而下有冻馁之民也。” 郑玄 注:“国君有蓄积,不独食之,亦以施惠於竟内也。”《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为之贯之,积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度制》:“ 孔子 曰:‘不患贫而患不均。’故有所积重则有所空虚矣。”
(1).谓积久而加重。《明史·宦官传一·王振》:“ 振 权日益积重,公侯勛戚呼曰翁父。”
(2).积习深重。《明史·宦官传序》:“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於 王振 ,卒於 魏忠贤 。” 清 王春绶 《致闽藩曾菊萸书》:“盖 广东 自查办烟禁以来,禁私贩,杜私走未免操之过急,故兵怨之,民怨之,差怨之,甚而武弁亦怨之。当积重之餘,以为絶我衣食之源也。”
(3).素来看重。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今执事所问者,举不越进士之文,是其所积重不过此一体耳,而乃欲诸体之皆合,不亦异乎!”
(1).谓积久而加重。《明史·宦官传一·王振》:“ 振 权日益积重,公侯勛戚呼曰翁父。”
(2).积习深重。《明史·宦官传序》:“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於 王振 ,卒於 魏忠贤 。” 清 王春绶 《致闽藩曾菊萸书》:“盖 广东 自查办烟禁以来,禁私贩,杜私走未免操之过急,故兵怨之,民怨之,差怨之,甚而武弁亦怨之。当积重之餘,以为絶我衣食之源也。”
(3).素来看重。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今执事所问者,举不越进士之文,是其所积重不过此一体耳,而乃欲诸体之皆合,不亦异乎!”
《國語辭典》:深痼 拼音:shēn gù
1.病根深固。比喻积习难返。《宋史。卷四三四。儒林传四。陆九渊传》:「九渊为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
2.形容病重。宋。苏轼 子玉家宴用前韵见寄复答之诗:「诗病逢春转深痼,愁魔得酒暂奔忙。」
2.形容病重。宋。苏轼 子玉家宴用前韵见寄复答之诗:「诗病逢春转深痼,愁魔得酒暂奔忙。」
《漢語大詞典》:淫溺
(1).迷恋沉溺。多指酒色。《左传·昭公元年》:“淫溺惑乱之所生也。” 孔颖达 疏:“此淫谓淫於女也。没水谓之溺,没於嗜欲与溺水相似。”《汉书·谷永传》:“如人君淫溺后宫,般乐游田,五事失於躬,大中之道不立,则咎徵降而六极至。” 唐 皮日休 《酒箴》序:“酒之道,岂止於充口腹,乐悲欢而已哉?甚则化上为淫溺,化下为酗祸。” 明 袁宏道 《广庄·养生主》:“贤知之人,悯其淫溺,是故执轨以范躬,收视却听以卫耳目,恬淡虚无以葆神气。”
(2).耽于积习;沈迷于癖好。 隋 王通 《文中子·述史》:“内史 薛公 谓子曰:‘吾文章可谓淫溺矣。’” 阮逸 注:“ 薛道衡 自谓淫文溺於所习。” 唐 沈亚之 《湘中怨解》:“《湘中怨》者,事本怪媚,为学者未尝有述。然而淫溺之人,往往不寤。” 明 归有光 《跋唐道虔答友人问疾书》:“士之有所负而不获施,使之至於淫溺为病如此,可怨也夫!”
(2).耽于积习;沈迷于癖好。 隋 王通 《文中子·述史》:“内史 薛公 谓子曰:‘吾文章可谓淫溺矣。’” 阮逸 注:“ 薛道衡 自谓淫文溺於所习。” 唐 沈亚之 《湘中怨解》:“《湘中怨》者,事本怪媚,为学者未尝有述。然而淫溺之人,往往不寤。” 明 归有光 《跋唐道虔答友人问疾书》:“士之有所负而不获施,使之至於淫溺为病如此,可怨也夫!”
《漢語大詞典》:隆积(隆積)
逐渐增多由后天教育、学习所形成的积习。谓逐渐增强其向善之心。《荀子·儒效》:“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寳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师法,则隆积矣。” 杨倞 注:“隆,厚也;积,习也。厚於积习,谓化为善也。”参见“ 隆性 ”。
《漢語大詞典》:积重难反(積重難反)
积习深久,不易改变。多指恶习或弊端发展到难以革除的地步。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近来风俗人情,积习生弊,有頽靡不振之渐,有积重难反之几,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亦作“ 积重难返 ”、“ 积重不返 ”、“ 积重不反 ”。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十:“抑知其始,实由于假之以权,掌禁兵,筦枢要,遂致积重难返,以至此极也哉。”《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无如积重难返,不惟地方上不见些起色,久而久之,连那些地方官,也就视为具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故余谓偏伐阳者, 韩非 刑名之学;偏补阳者, 商鞅 富强之术。初用皆有功,积重不返,其损伤根本则一也。” 清 戴名世 《三山存业序》:“当 明 之初,以科目网罗天下之士,已而诸科皆罢,独以时文相尚,而进士一途遂成积重不反之势。”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毛笔之类》:“这一点,却要推前 清 的官僚聪明,他们在 上海 立过制造局,想造比笔墨更紧要的器械--虽然为了‘积重难返’,终于也造不出什么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