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秘书(祕書)  拼音:mì shū
1.古代图书集中帝室,如西汉藏于天禄阁,东汉藏于东观,故宫中所藏的图书秘记,称为「秘书」。《文选。班固。答宾戏》:「永平中为郎,典校秘书。」
2.管理文书并协助主管管理事务的人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于时有个秘书卫随,最能广识天下奇人。」
《漢語大詞典》:秘阁(祕閣)
(1).古代宫中收藏珍贵图书之处。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 机 始以臺郎出补著作,游乎祕阁。”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癸丑, 魏 詔求遗书,祕阁所无,有益时用者,加以优赏。” 胡三省 注:“ 汉 时书府,在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掌之,内则有 延阁 、 广内 、 石渠 之藏。 后汉 则藏之 东观 , 晋 有中外三阁经书。 陆机 《谢表》云‘身登三阁’,谓为祕书郎掌中外三阁祕书也,此‘祕阁’之名所由始。”新唐书·段成式传:“研精苦学,祕阁书籍,披閲皆遍。”
(2).指尚书省。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升降祕阁,我服载暉。” 李善 注:“序云‘入为尚书郎’,作此诗。然祕阁即尚书省也。”
(3).临书枕臂之具。也称臂搁。 明 屠隆 《考槃馀事·文房器具笺·秘阁》:“有以长样古玉璏为之者,近以玉碾螭文卧蚕梅花等样,长六七寸者,有以紫檀雕花者,有以竹雕花巧人物者。有 倭 人造黑漆祕阁,如圭元首方,下阔二寸餘,肚稍虚起,恐惹字黑,长七寸,上描金泥花样,其质轻如纸,为祕阁上品。”
《漢語大詞典》:秘殿(祕殿)
奥深的宫殿。 唐 李华 《含元殿赋》:“其后则深闈祕殿,曼宇疏楹。” 唐 皇甫冉 《华清宫》诗:“凿山开祕殿,隐雾闭仙宫。”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致仕表》:“遂叨兰省之秩,仍忝祕殿之名。”
分類:宫殿
《漢語大詞典》:中秘(中祕)
亦作“ 中祕 ”。
(1).中书省和秘书省的合称。魏书·伊馛传:“中祕二省,多诸文士。” 明 李东阳 《送张修撰养正擢佥都御史北巡》诗:“共道臺臣出中秘,不比御史尚书郎。”
(2).宫廷珍藏图书文物之所。 宋 晁补之 《齐州谢到任表》:“歷尘中秘之五资,坐守集仙之四库。” 金 元好问 《密公宝章小集》诗:“王家书絶画亦絶,欲与中秘论低昂。” 元 虞集 《题旦景初佥司画》诗:“ 毕宏 韦偃 出中祕, 营丘 北苑 开縢缄。”
《國語辭典》:秘府(祕府)  拼音:mì fǔ
1.宫廷保藏图书秘记的地方。《汉书。卷三○。艺文志》:「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文》:「藏于秘府,伏而未发。」
2.汉以来,历朝均以秘书省掌图书之事,故秘书省也称为「秘府」。
《漢語大詞典》:秘藏(祕藏)
亦作“ 祕臧 ”。 珍藏;秘密隐藏。 宋 曾巩 《襄州回相州韩侍中状》:“祕藏巾衍,铭鏤肺肝。”
《漢語大詞典》:秘藏(祕藏)
亦作“ 祕臧 ”。
(1).指隐藏或珍藏的大宗之物。 汉 王逸 《九思·守志》:“睹祕藏兮寳珍,就 傅説 兮倚龙。”汉书·刘歆传:“﹝ 孝成皇帝 ﹞乃陈发祕臧,校理旧文。”
(2).比喻奥秘。 唐 杨炯 《〈王勃集〉序》:“与夫发天地之祕藏,知鬼神之情状者,合其心矣。”
(3).即秘密藏。佛教语。谓非凡常所可了知的秘密法门。
《國語辭典》:秘密(祕密)  拼音:mì mì
1.隐密的。《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既然如此,索性秘密些我倒也佩服。」
2.隐密而不让人知道的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这些出家人毕竟心性古怪,此房有何秘密。」
《國語辭典》:秘诀(祕訣)  拼音:mì jué
私密且有效的处理方法或关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老叟授以秘诀数万言,多是变化隐秘之术。」《文明小史》第三四回:「那前后头末两场,自己觉得不好处,偏偏主考圈了许多,方才知道下场的秘诀。」
《漢語大詞典》:秘文(祕文)
(1).犹秘籍。难见之书。后汉书·班固传上:“啟发篇章,校理祕文。” 李贤 注:“祕文,祕书也。孝经·鉤命决曰:‘ 丘 掇祕文’也。”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二:“ 后汉 延熹 二年始置监属大常寺掌禁中图书祕文,后併入中书。”
(2).指言符箓瑞应之纬书。 汉 王充 论衡·实知:“讖书祕文,远见未然,空虚暗昧,豫睹未有。”
《漢語大詞典》:秘监(祕監)
官名。即秘书监。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胡祕监 旦 素不为公( 寇準 )所喜。”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方翥:“ 冯 因言:‘昔忝知举,祕监赋重叠用韵,以论策佳,輒为改之,擢寘高第,颇记忆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贞观 中, 魏徵 、 虞世南 、 颜师古 继为祕监,请购天下书。”
《国语辞典》:秘笈(秘笈)  拼音:mì jí
珍奇罕见的书籍。如:「武功秘笈」。
《漢語大詞典》:秘省(祕省)
秘书省的省称。 唐 李嘉祐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诗:“一门同祕省,万里作长城。”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孟浩然:“﹝ 孟浩然 ﹞閒游祕省,秋月新霽,诸英联诗,次当 浩然 ,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絶,咸以之阁笔不復为继。”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二韵》:“九流讐祕省,三俊接彤墀。”
分類:秘书省
《漢語大詞典》:行秘(行祕)
见“ 行祕书 ”。
《漢語大詞典》:行秘书(行祕書)
唐太宗 对 虞世南 的美称。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太宗 尝出行,有司请载副书以从,上曰:‘不须。 虞世南 在此,行祕书也。’”后用以泛称博闻强记的人。 宋 赵蕃 《寄孙子进昆仲》诗:“大 孙 行祕书,今古靡不观。” 清 赵翼 《偶有遗忘问之稚存辄录示原委》诗:“快哉得此行祕书,读万卷如为我旧。”亦省称“ 行祕 ”。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入 燕 都而怀故国,记览梦华;登 梁 苑而晤名贤,书携行祕。”
《漢語大詞典》:自秘(自祕)
深藏而秘不示人。 宋 苏辙 《邵武游氏老人三清堂紫芝》诗:“丹鼎一丸深自祕,紫芝三叶却先知。” 明 周履靖 《寄天台褚霞峰》诗:“朝飡自祕烟霞诀,野服旋将薜荔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凡有能此者,悉皆剖腹藏珠,务求自祕。”
分類:深藏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