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0,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渊秘
枢秘
秘象
秘药
秘重
秘赜
索秘
秘谶
秘纪
秘算
秘学
秘印
秘狱
密秘
韬秘
《漢語大詞典》:渊秘(淵祕)
深奥。 宋 苏轼 《朱寿昌梁武忏赞偈》:“所説懺悔,文既繁重,旨亦渊祕,一切众生,有不能了。”
分類:深奥
《漢語大詞典》:枢秘(樞祕)
犹枢要。指中央机要部门。 唐 李峤 《为王及善让内史第二表》:“徵荣朽木,责焰寒灰,将使策蹇磨铅,入总枢祕。”参见“ 枢要 ”。
《國語辭典》:枢要(樞要)  拼音:shū yào
1.关键。《荀子。正名》:「然则所为有名,与所缘以同异,与制名之枢要,不可不察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
2.行政机关总汇的地方。《后汉书。卷二六。韦彪传》:「天下枢要,在于尚书。」
《漢語大詞典》:秘象(祕象)
奇异的征兆。《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大享拜洛乐章》:“ 汜水 初呈祕象,温 洛 荐表昌图。”
分類:奇异征兆
《漢語大詞典》:秘药(祕藥)
不向外人公开的药;神奇的药物。 唐 韩愈 《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余自 袁州 还京师, 襄阳 乘舸邀我于萧洲,屏人曰:‘我得祕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
《漢語大詞典》:秘重(祕重)
珍视宝重。 宋 王谠 唐语林·赏誉:“ 杭州 有 萧协律 悦 善画竹,家酷贫, 白居易 典郡,尝叙云:‘ 悦 之竹举世无伦,颇自祕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不得者。’”按,一本作“秘重”。
分類:珍视
《漢語大詞典》:秘赜(祕賾)
谓隐秘幽深之道。 唐 皎然 《苕溪草堂新营弥觉境胜简潘丞述汤评事衡四十三韵》:“ 潘生 入空门,祖师传祕賾。”
分類:隐秘幽深
《漢語大詞典》:索秘(索祕)
探索隐微。 宋 范仲淹 《大清宫九咏》序:“观其立意,皆凿幽索祕,破坚发奇。”
分類:探索隐微
《漢語大詞典》:秘谶(秘讖)
奥秘的谶语。新唐书·方技传·李淳风:“ 太宗 得秘讖,言‘ 唐 中弱,有女武代王’。”
分類:奥秘谶语
《漢語大詞典》:秘纪(秘紀)
深奥的典籍。 唐 谢偃 《正名论》:“先生方该秘纪於千载,释凝滞於万古。”一本作“祕纪”。
分類:深奥典籍
《漢語大詞典》:秘算(祕算)
谓隐藏在胸中的谋略。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知者不肯吐其祕算,勇者不为致其果毅,忠謇离退,姦凶得志。”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尽江海之良图,得烟霞之祕算。”
《漢語大詞典》:秘学(祕學)
古谓神秘之学问,如天文、算数、历法、阴阳、占候等。晋书·艺术传·陈训:“少好祕学,天文、算历、阴阳、占候无不毕综。”
《漢語大詞典》:秘印(祕印)
佛教语。谓与佛心秘密相印契。 清 龚自珍 《〈蒙古像教志〉序》:“自 汉 以来,译经之例,例不翻咒,疏抄之例,亦不妄释咒。咒是密语,咒是祕印。”
《漢語大詞典》:秘狱(祕獄)
也称掖庭狱。 汉 代专指幽囚罪人于皇宫掖庭而不作公开审理的监狱。据汉书·刘辅传载: 成帝 欲立 赵倢伃 为皇后,先下诏封倢伃父 临 为列侯。 辅 上书谏止。“书奏,上使侍御史收缚 辅 ,繫掖庭祕狱,羣臣莫知其故。”光禄勋 师丹 、太中大夫 谷永 俱上书保 辅 ,极言“旬日之之间,收下祕狱”之不当,“其於治亲养忠之义,诚不宜幽囚于掖庭狱”。于是“上乃徙繫 辅 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终於家”。
《漢語大詞典》:密秘
隐蔽不外露。《天雨花》第十五回:“此必 有权 见他容貌,不忍杀之,必然也要他为妃为后,所以密秘其杀父之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生以其憨痴,恐漏洩房中隐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语。”
《漢語大詞典》:韬秘(韜祕)
隐藏不露。 明 宋濂 《郑景彝传》:“ 景彝 亦自韜祕,絶不与人交。”
分類:隐藏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