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1,分29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金行
秋风
春秋
秋色
秋月
秋光
秋雨
中秋
秋气
三秋
秋霜
秋高
秋日
秋天
秋意
《漢語大詞典》:金行
(1).指古代五行学说中的“金”这一行。后汉书·西羌传:“﹝ 西羌 ﹞性坚刚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气焉。” 李贤 注引《黄帝素问》:“西方者,金之域,沙石之处,其人山居而多风,水土刚强。”《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金寒玦离” 唐 颜师古 注:“冬主杀气,金行在西,是谓之寒。”
(2).指 晋 朝。古代哲学家在五行学说中用五行相胜来比附王朝的兴替。认为每一个朝代都代表五行中的一德(性质),循环往复,终而复始。因 晋 王朝以金德王,乃以之代指。《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自金行不竞,天地板荡,左带沸脣,乘閒电发。” 李善 注:“金行,谓 晋 也。 干宝 搜神记曰:‘ 程猗 《説石图》曰:金者 晋 之行也。’”北齐书·文宣帝纪:“是故 汉刘 告否, 当涂 顺民, 曹 历不永,金行纳禪,此皆重规袭矩,率由旧章者也。”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金行 太元 岁,渔者偶探賾。”
(3).指秋。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五效乐章十四:“金行在节,素灵居正。气肃霜严,林凋草劲。” 宋 沈遘 《五言次韵和景彝秋兴》:“暑随朝雨尽,凉入暮天多。已觉金行早,谁调玉烛和。”
《國語辭典》:秋风(秋風)  拼音:qiū fēng
1.秋季的风。《文选。左思。杂诗》:「秋风何洌洌,白露为朝霜。」《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2.假借事端求人资助,或利用藉口向人求取财利。《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多事贡生,长为兴讼之人。」
《國語辭典》:打秋风(打秋風)  拼音:dǎ qiū fēng
向富有的人抽取小利,或藉故向人求取财物。《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他自不会作家,把个大家事费尽了,却来这里打秋风。」《儒林外史》第四回:「张世兄屡次来打秋风,甚是可厌。」也作「打秋丰」、「打抽风」、「打抽丰」。
《國語辭典》:春秋  拼音:chūn qiū
1.泛指四时。《诗经。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句下汉。郑玄。笺:「春秋犹言四时也。」《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2.年龄。如:「春秋正富」。《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4.编年史的通称。古时列国史记多名春秋,后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称为「春秋」。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之类。
5.(西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历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称此时代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西元前770~前476)为春秋时代。
《國語辭典》:秋色  拼音:qiū sè
秋天的景色。北周。庾信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冠军伯柴烈夫人李氏墓志铭〉:「秋色悽怆,松声断绝;百年何几?归于此别。」唐。杜甫玉华宫〉诗:「万籁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漢語大詞典》: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
(2).秋季。《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漢語大詞典》:秋光
(1).秋日的阳光。 唐 李商隐 《商於》诗:“ 商於 朝雨霽,归路有秋光。” 清 刘大櫆 《吴氏节母墓志铭》:“悬皎日之秋光,倾 岷江 以涤也。”
(2).秋日的风光景色。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秋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唐 司空图 《重阳山居》诗:“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宋 王安石 《锺山西庵白莲亭》诗:“野艷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明 杨慎 《赋得千山红树图送杨茂之》:“画作千山红树图,行色秋光两瀟洒。”
《国语辞典》:秋雨  拼音:qiū yǔ
秋日的雨。《礼记。月令》:「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恐。」唐。岑参〈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诗:「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
《國語辭典》:中秋  拼音:zhōng qiū
1.仲秋。指秋季第二个月。《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
2.农历八月十五日。参见「中秋节」条。
《國語辭典》:秋气(秋氣)  拼音:qiū qì
1.秋天萧索的气息或气势。《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唐。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诗三首之一:「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
2.意兴萧索的意思。
《國語辭典》:三秋  拼音:sān qiū
1.三年。《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秋天。因秋天分为初秋、仲秋、季秋,故合称为「三秋」。《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一》:「幸四境无虞,三秋式稔。」唐。李善。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3.深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唐。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唐。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國語辭典》:秋霜  拼音:qiū shuāng
1.秋天的霜。《史记。卷八七。李斯传》:「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文选。曹植。朔风诗》:「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2.比喻节操清高峻严。《晋书。卷九一。儒林传。范弘之传》:「志厉秋霜,诚贯一时。」
3.比喻威势强大。《文选。潘岳。西征赋》:「弛秋霜之严威,流春泽之渥恩。」
4.比喻白发。唐。李白 秋浦歌一七首之一五:「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宋。陆游秋兴〉诗:「起行百匝几叹息,一夕绿发成秋霜。」
《漢語大詞典》:秋高
谓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 陈润 《赋得秋河曙耿耿》:“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 唐 翁承赞 《题壶山》诗:“秋高巖溜白,日上海波红。”
《國語辭典》:秋日  拼音:qiū rì
1.秋天的太阳。南朝宋。鲍照园葵赋〉:「春风夕来,秋日晨映。」《文选。江淹。恨赋》:「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2.秋季,秋天时期。《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之三》:「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文选。潘岳。秋兴赋》:「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
《國語辭典》:秋天  拼音:qiū tiān
1.秋季。《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时值秋天,金风骤起。」《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春天秋天,同你出看花吃酒,好不快活。」也称为「秋天儿」。
2.秋日的天空。唐。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诗:「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國語辭典》:秋意  拼音:qiū yì
秋天萧条的景象。唐。颜真卿〈赠僧皎然〉诗:「秋意西山多,别岑萦左次。」唐。韦应物 夜直省中诗:「河汉有秋意,南宫生早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