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1,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秉持
秉圭
国秉
秉执
秉轴
秉道
秉操
秉翟
秉宪
秉钧衡
秉权
秉钧轴
夙秉
秉正
秉公
《國語辭典》:秉持  拼音:bǐng chí
操持、执守。如:「先人道统,应善自秉持。」「他一向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来处理事务。」
《漢語大詞典》:秉圭
亦作“ 秉珪 ”。 手执玉圭。书·金縢:“为坛於南方北面, 周公 立焉。植璧秉珪,乃告 大王 、 王季 、 文王 。”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汤 祷 桑林 , 周公 秉圭,不知是谴祟非也?” 明 唐顺之 《读〈春秋〉》:“天子黼扆之前,乃不得一人秉圭而北面者。”
分類:执玉玉圭
《漢語大詞典》:国秉(國秉)
同“ 国柄 ”。 秉,同“ 柄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君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
《漢語大詞典》:秉执(秉執)
犹执行。汉书·严助传:“玩心神明,秉执圣道。”
分類:执行
《漢語大詞典》:秉轴(秉軸)
比喻执政。轴,机械中传递动力的主要零件。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秉轴之钧,心希在治。” 宋 苏轼 《贺孙枢密启》:“佇观秉轴,更增帝载之熙。”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秉轴持钧政事堂。”
《漢語大詞典》:秉道
保持正道。汉书·萧望之传:“君其秉道明孝,正直是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昞 ( 赵昞 )秉道怀术,而不能全身避害。” 清 姚鼐 《四川川北道按蔡副使鹿公墓志铭》:“秉道终身,卒毙于正。”
《漢語大詞典》:秉操
所持的操守。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秉操如此,难以称信矣。”太平广记卷二七一引 唐 牛肃 《纪闻·牛应贞》:“且吾之秉操,奚子智之能测?”
分類:所持操守
《分类字锦》:秉翟
诗左手执籥右手秉翟传籥六孔翟翟羽也疏硕人既有御众御乱之德又有多才多艺之伎能左手执管籥右手秉翟羽而舞复能为文舞矣
分类:
《漢語大詞典》:秉宪(秉憲)
执掌法令。 唐 刘禹锡 《祭福建桂尚书文》:“秉宪朝右,剖符江壖。”明史·瞿式耜传:“ 曹于汴 宜秉宪。”
分類:执掌法令
《漢語大詞典》:秉钧衡(秉鈞衡)
谓执掌政权。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与同列子弟为丞相》:“如 頲 与其父友同秉钧衡者,自古未闻。”
分類:执掌政权
《漢語大詞典》:秉权(秉權)
执掌政权。 汉 刘向 说苑·权谋:“今 霍氏 秉权,天下之人疾害之者多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 灵 献 之世,阉官用事,羣姦秉权。”宋书·武帝纪中:“自义旗秉权以来,四方方伯,谁敢不先諮畴,而逕表天子邪!”
分類:执掌政权
《漢語大詞典》:秉钧轴(秉鈞軸)
谓执掌政权。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彗星:“今日之秉钧轴者,前日之功固伟矣。”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一:“至 闻喜 裴氏 , 赵郡 李氏 ,一家皆十七人秉钧轴,何其盛也。”参见“ 秉轴 ”、“ 秉钧 ”。
分類:执掌政权
《漢語大詞典》:夙秉
亦作“夙稟”。
(1).天性;本心。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高祖 少连 ,夙秉高尚。” 清 黄鷟来 《秋日雨晴过张星文草草堂》诗:“堂名见真意,草草怀夙秉。”
(2).早岁秉承;天然具有。 唐 皮日休 《九讽·见逐》:“嗟予夙秉於大训兮,涵渍骨之忠贞。既贸者之莫余容兮,向重苍而自盟。”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上:“当今皇太子,夙禀岐嶷之资,篤日就月将之道。”
《國語辭典》:秉正  拼音:bǐng zhèng
秉持正道。《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刑鲍司马传》:「崔琰高格最优,鲍勋秉正无亏,而皆不免其身,惜哉!」《西游记》第二七回:「自从涅槃罪度,削发秉正沙门。」
分類:持心公正
《國語辭典》:秉公  拼音:bǐng gōng
按照公正、公平的标准。如:「针对这个案件,社会大众都希望执事单位能秉公处理,勿枉勿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