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私志
私情。国语·晋语八:“私志虽衷,不敢谓是也,必长者之由。”《淮南子·修务训》:“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
分類:私情
《漢語大詞典》:曲情
犹私情。 唐 孟郊 《饥雪吟》:“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
戏曲的情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
《漢語大詞典》:小情
(1).因小故所引起的感情激动。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则议於去就。议於去就,则二心交争。”
(2).私情。《宋书·顾恺之传》:“不宜曲通小情,当以大理为断。”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
《國語辭典》:风流(風流)  拼音:fēng liú
1.流风馀韵。《汉书。卷六九。赵充国辛庆忌传。辛庆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2.仪表及态度。《南史。卷三一。列传。张裕》:「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
3.品格。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理义所得,优劣乃复未辨;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殷不及韩。」
4.不拘守礼法。《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5.韵味。唐。司空图《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6.风化流行。《汉书。卷一○○。叙传下》:「厥后崩坏,郑卫荒淫,风流民化,湎湎纷纷。」
7.涉及男女间情爱事情的。如:「风流案件」。
8.被风吹散。如:「风流抛散」。
9.形容男子好色,处处留情。如:「他年轻时非常风流,喜欢在外拈花惹草。」
《國語辭典》:风流云散(風流雲散)  拼音:fēng liú yún sàn
风吹云散,踪迹全无。比喻人生的离别。《文选。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红楼梦》第一○六回:「众姐妹风流云散,一日少似一日。」也作「风流雨散」、「云散风流」。
《國語辭典》:春光  拼音:chūn guāng
1.春天的景色。南朝梁。沈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诗五首之三:「春光发陇首,秋风生桂枝。」《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少卿,春光已见几分,不知十里江梅,如何光景。」
2.男女情爱的情景。如:「泄露春光」。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九出:「(内侍)启万岁爷,杨娘娘到了。(生作呆科)呀,这春光漏泄,怎地开交?」
3.指身体,或美好的体态。如:「春光外泄」。
4.指岁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三出:「绣幕奇葩,春光正当十八。」
《國語辭典》:徇私  拼音:xún sī
受私情左右,不能秉公处理事物。汉。桓宽《盐铁论。刺复》:「策诸利富者,买爵贩官,免刑除罪,公用弥多而为者徇私。」宋。苏轼论每事降诏约束状〉:「若受贿徇私,罪名重者,自从重。」也作「徇情」。
《國語辭典》:铁面(鐵面)  拼音:tiě miàn
1.铁制的面具。《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见贼军皆著铁面,遂弃军走。」
2.喻人刚强正直。如:「铁面无私」、「铁面无情」。
《國語辭典》:铁面御史(鐵面御史)  拼音:tiě miàn yù shǐ
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时,弹劾不避权倖,人称「铁面御史」。见《宋史。卷三一六。列传。赵抃》。后亦指公正不阿,负有监察权的官员或民意代表。如:「他向来公正无私,在监察委员任内,被称为『铁面御史』。」
《國語辭典》:用情  拼音:yòng qíng
1.以诚实之心相待。《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樊须》:「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根据情理。《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弊之。」
3.施用感情、动感情。多指男女间的感情而言。如:「用情不专」、「用情太痴」。《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小子自然要算忍性上欠些把持,媳妇自然要算用情上欠些宛转。」
《國語辭典》:偏私  拼音:piān sī
偏袒徇私。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母亲极是慈爱,况且是小的一个,有甚么偏私?」也作「偏阿」。
《國語辭典》:徇情  拼音:xún qíng
受私情左右,不能秉公处理事务。《资治通鉴。卷七十九。晋纪一。武帝泰始四年》:「其有优劣徇情,不叶公论者,当委监司随而弹之。」《文明小史》第二十八回:「锡大军机不好徇情,散了个老虎班知县,就得了这个缺。」也作「徇私」。
《漢語大詞典》:顾私(顧私)
顾念私情。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由是言之,未有抱隐顾私而身立清世,匿非藏情而信著明君者也。” 宋 徐铉 《赋得霍将军辞弟》诗:“ 汉 将承恩久,图勋肯顾私。”
分類:顾念私情
《漢語大詞典》:灭亲(滅親)
(1).断绝亲族关系。国语·晋语二:“今君施其所恶於人,闇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
(2).割断亲属私情。《左传·隐公四年》:“ 石碏 ,纯臣也。恶 州吁 而 厚 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皇太子有失惑无常之性,爰自孩乳,至今益章,恐袭其母凶恶之风,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大义灭亲,况降退乎!今废 庆 为 清河王 。”
《漢語大詞典》:私徇
亦作“ 私狥 ”。 犹徇私。曲从私情。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其有本无疑事,輒设论以裁之,此皆私徇笔端,苟衒文彩。” 明 朱有炖 《香囊怨》第三折:“我説来的言语无私狥。” 章炳麟 《文学说例》:“效 战国 之口説以为辞者,语必傖俗,且私徇笔端,苟炫文采,浮言妨要,其伤实多。”
《國語辭典》:托情(託情)  拼音:tuō qíng
以私情请求别人谋事。《老残游记》第四回:「今日见抚台如此契重,正在想法联络联络以为托情谋保举地步。」
《國語辭典》:割情  拼音:gē qíng
为大义而不顾私情。《后汉书。卷四一。宋均传》:「宜割情不忍,以义断恩,发遣康、焉各归蕃国,令羡等速就便时,以塞众望。」
分類:弃绝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