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分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分类词汇(续上)
传声筒
窃窃私语
窃窃私议
旁白
瞒官不瞒私
落钞
密量
《國語辭典》:传声筒(傳聲筒)  拼音:chuán shēng tǒng
1.扩大说话声音时所用的圆锥形筒。也称为「话筒」。
2.违背客观的立场,专为特定的对象作宣传。如:「新闻媒体追求客观、公正的报导,而不应沦为附和政权机构的传声筒。」
《國語辭典》:窃窃私语(竊竊私語)  拼音:qiè qiè sī yǔ
私下密语。宋。苏舜钦〈上范文参政书〉:「时尚窃窃私语,未敢公然言也。」清。钱泳《履园丛话。鬼神。送凉》:「李独卧不成寐,见残月渐明,楼下如有人声窃窃私语。」也作「切切私语」、「窃窃细语」。
《國語辭典》:窃窃私议(竊竊私議)  拼音:qiè qiè sī yì
小声的私下议论。《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一干人正在那里窃窃私议。」《痛史》第一三回:「宗、胡两人,正在窃窃私议。」
分類:私下议论
《國語辭典》:旁白  拼音:páng bái
1.在戏剧演出中,某个角色可以直接对观众说话,而大家假想台上的其他演员都听不见。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这种方法常被用来将人物的内心感受传达给观众。
2.电影、电视中的画外音,发音人不在画面中出现,对镜头画面内容有说明解释作用。
《漢語大詞典》:瞒官不瞒私(瞞官不瞞私)
瞒着官府,私下勾结干坏事。丝弦剧《空印盒》第二场:“既然按院大人尚未到来,你来个瞒上不瞒下,瞒官不瞒私,打发敝人过江,不过银两多赠。”
《國語辭典》:落钞(落鈔)  拼音:luò chāo
吞没他人托交的钱财,赚过手钱。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我那伯娘当住,则与我一百两钞,著我那姐夫张郎与我,他从来有些掐尖落钞。」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员外与我银子是五块儿,这王秀才有些快落钞,我试数一数。」
《漢語大詞典》:密量
私下估量。南齐书·胡谐之传:“ 谐之 有识计,每朝廷官缺及应迁代,密量上所用人,皆如其言。”
分類:私下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