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空谈(空談)  拼音:kōng tán
1.不切实际的言谈。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封禅》:「空谈非徵,勋德而已。」
2.只见于口说而不实行。也作「空言」。
《國語辭典》:玄谈(玄談)  拼音:xuán tán
1.魏晋时代知识分子的哲学谈论,以老庄思想为谈论内容,不涉及现实事务。后亦指不切实际的言论。如:「他的玄谈高论,常令人听得一头雾水。」也称为「清谈」。
2.中国古代佛教大师讲解经论时,先于文前分判一经的深义,称为「玄谈」。如华严玄谈。也称为「玄义」。
《國語辭典》:高调(高調)  拼音:gāo diào
1.比喻理想甚高,虽动听而不切实际或难以实行的论调。如:「他喜欢唱高调,不切实际,所以一事无成。」
2.明朗、轻淡的色调。画面上灰、白部分占较多的比例而黑色较少。也称为「明调」。
《國語辭典》:虚谈(虛談)  拼音:xū tán
空谈。《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张公好虚谈而无实用,倾险小人也。」
《國語辭典》:迷雾(迷霧)  拼音:mí wù
1.浓浓的雾。如:「今晨起来一看,才发现屋外整个陷在迷雾之中。」
2.令人捉摸不著头绪的事物。如:「目前的选情,仍然像一团迷雾,并不明朗。」
《國語辭典》:书生气(書生氣)  拼音:shū shēng qì
1.书卷气。如:「多年不见,张大哥仍然如往昔般,散发著温柔敦厚的书生气。」
2.指知识分子只顾读书,不关心现实、政治的习气。
《國語辭典》:大道理  拼音:dà dào lǐ
伟大而符合事物规律的理路。《红楼梦》第三四回:「谁知你方才和我说的话全是大道理,正和我的想头一样。」
《國語辭典》:天马行空(天馬行空)  拼音:tiān mǎ xíng kōng
比喻才思敏捷豪放,文笔超逸脱俗。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漢語大詞典》: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谓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难以成事。《文明小史》第六回:“其时幕府里也有个把懂事的人,就劝 傅知府 説:‘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没有这会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到底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国语辞典》: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拼音:sì tǐ bù qín,wǔ gǔ bù fēn
四肢不劳动,分不清五谷。语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用以形容读书人脱离实际生活,缺乏实用的生活知能。《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你只看『道千乘之国,使民以时』的那个『时』字,可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说的出来的?」
《國語辭典》:坐而论道(坐而論道)  拼音:zuò ér lùn dào
本指大臣随侍帝王讲论政事。《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抱朴子。内篇。明本》:「又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国之有道,贫贱者耻焉。」后指空谈大道理而不实践。《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带白,坐而论道者,又充路盈寝,黄幄玉阶之内,饱其尺牍矣。」
《國語辭典》:官僚主义(官僚主義)  拼音:guān liáo zhǔ yì
脱离现实,忽视人民权益的领导作风。如:「若不能澈底改革官僚主义,人民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
《國語辭典》:教条主义(教條主義)  拼音:jiào tiáo zhǔ yì
一种盲目遵从某些观念或原则的态度。理论脱离实际,缺乏求證的精神,并拒绝接受实际经验的批判。
《國語辭典》:命令主义(命令主義)  拼音:mìng lìng zhǔ yì
单靠命令来强迫工作推动的领导作风。是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