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楞伽经(楞伽经)  拼音:léng qié jīng
佛教典籍。法相宗所依的六经之一。早期禅宗据以传法。共有三种汉译本:一、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的《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二、北魏菩提流支译的《入楞伽经》,十卷。三、唐代实叉难陀译的《大乘入楞伽经》,七卷。是阐述如来藏思想的要籍。
《漢語大詞典》:桶底脱
五灯会元·青原下十三世·长芦清了禅师:“师一日入厨看煮麪次,忽桶底脱。众皆失声曰:‘可惜许!’师曰:‘桶底脱自合欢喜,因甚么却烦恼?’”禅宗因以喻悟脱之境。 金 赵沨 《仙和尚坐脱》诗:“桶底脱时无一物,机轮转处有三玄。”
分類:禅宗
《國語辭典》:曹洞宗  拼音:cáo dòng zōng
中国禅宗五家之一。由唐代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师徒所创。属南宗青原法系。思想承石头希迁即事而真的见解,也就是从个别事物上,显现本然无别的理体。到良价从而发展五位君臣的说法。本寂则是大振曹洞宗风的人。此后此宗风行天下。南宋日僧道元入宋,从如净禅师受法,为日本曹洞宗之始。在禅宗五家中,只有曹洞宗和临济宗法脉不绝,直到现代。
《漢語大詞典》:三更枣(三更棗)
“三更早”的隐语。禅宗六祖 惠能 求道于五祖 弘忍 ,一日,五祖潜至碓坊,见 惠能 腰石舂米,乃问:“米熟也未?” 惠能 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五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 惠能 会祖意,三鼓入室,五祖为说《金刚经》,遂传衣钵,命为六代祖。事见《坛经·行由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原来那诗句儿里包笼着三更枣,简帖儿里伏着九里山。” 王季思 注引 闵遇五 曰:“六祖 黄梅 园传法时,五祖与粳米三粒,枣一枚。六祖悟曰:‘师令我三更早来也。’”按: 黄梅 ,即五祖 弘忍 。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一从传得三更枣,何处能容半点尘。”
《漢語大詞典》:哑禅(啞禪)
禅宗倡静虑、顿悟,常以动作示意,使人领会禅理。故以“哑禅”喻糊涂难明。 明 王衡 《郁轮袍》第四折:“兄弟,他道我参死句,放哑禪,禁得我口无语,瞪眼平看。”
《漢語大詞典》:祖录
佛教禅宗所记祖师言谈的语录。 清 黄宗羲 《〈山翁禅师文集〉序》:“彼佛经祖録,皆极文章之变化。”
《漢語大詞典》:祖师堂(祖師堂)
佛教禅宗安置祖师及开山僧人像的庙堂。 前蜀 贯休 有《题曹溪祖师堂》云:“皎洁 曹溪月 ,嵯峨七寳林,空传 智药 记,岂见祖禪心。”
《漢語大詞典》:天童寺
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属禅宗。在 浙江省 宁波市 东 天童山 上。 东晋 时建。为 浙 东佛教名寺。寺宇建筑规模宏伟,附近峰峦峻拔,有瀑布飞泉,风景清幽。
《漢語大詞典》:一滴禅(一滴禪)
佛教禅宗谓从一句、一事、一境中触机悟道。语本 宋 本觉 释氏通鉴·韶国师:“问:‘如何是 曹溪 一滴水?’ 眼 曰:‘是 曹溪 一滴水。’ 韶 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 宋 唐庚 《梦泉》诗:“虽无十丈花,中有一滴禪。”
《漢語大詞典》:沩叟
指禅宗沩仰宗的创始人 沩山禅师 灵祐 。 宋 苏辙 《浴罢》诗:“怳如 仰山翁 ,欲就 潙叟 卜。犹恐堕声闻,大愿勤自督。”
《国语辞典》:禅七(禅七)  拼音:chán qī
禅宗的教学方法。修禅者以七天为期限,密集的静坐及参话头,期能在此七天内开悟。禅七一般常在冬季举行,在台湾常在寒假和暑假进行。
《国语辞典》:打七  拼音:dǎ qī
净土宗与禅宗的修行法,于七日内,除必要的吃饭睡觉之外,避开一切俗事,专心参究佛法,称为「打七」。禅宗每年冬季都要举办一至十个「打七」活动。也称为「打净七」、「打禅七」。
《国语辞典》:喝参(喝参)  拼音:hè cān
禅宗指导弟子参禅时,常大喝一声以破迷启悟,故以喝参表示参禅。《景德传灯录。卷二六。温州瑞鹿寺本先禅师》:「僧堂前喝参,僧堂前喝参了。」
《国语辞典》:四料简(四料简)  拼音:sì liào jiǎn
佛教禅宗临济宗启悟弟子的四种方式。即一、夺人不夺境,谓只破我执,不破法执;二、夺境不夺人,谓只破法执,不破我执;三、人境俱夺,谓我执和法执一起破除;四、人境俱不夺,谓不破我执也不破法执。《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一:「法眼下谓之箭锋相拄,更不用五位君臣,四料简。」也作「四料拣」。
《国语辞典》:参话头(参话头)  拼音:cān huà tóu
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修行者集中精神对一字或一句话不断的思索穷究,以达到开悟的目的。《参禅决疑集》:「虽参话头多众不同,而于起疑处无二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