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外患  拼音:wài huàn
来自国外的祸害。如:「外患频仍」、「内忧外患」。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新唐书。卷一○。昭宗本纪》赞曰:「昭宗为人明隽,初亦有志于兴复,而外患已成,内无贤佐,颇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徒以益乱。」也作「外祸」。
《國語辭典》:妖孽  拼音:yāo niè
1.怪异、凶恶的事物或预兆。《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妖孽数见,传为单薄。」
2.祸乱。《国语。吴语》:「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
《國語辭典》:陷溺  拼音:xiàn nì
1.陷入、沉溺。指丧失本性,沉迷不悟。《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陷于困苦之境。《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公家息壅塞之费,百姓无陷溺之患。」
《漢語大詞典》:远害(遠害)
避免祸害。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寧,动则远害。”《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适间这位贵友,途路之中,如此轻薄无状,岂是全身远害的君子!”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不相信’就是‘愚民’的远害的堑壕,也是使他们成为散沙的毒素。”
《漢語大詞典》:祸难(禍難)
祸害,灾难。左传·襄公三十年:“国之祸难,谁知所敝。”韩非子·奸劫弑臣:“夫 豫让 为 智伯 臣也,上不能説人主使之明法术度数之理,以避祸难之患,下不能领御其众,以安其国。”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遂纳 琚 之谋,戡定祸难。”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祸难之兴,未见其涯,不可不慎。”
《國語辭典》:灾患(災患)  拼音:zāi huàn
灾害、灾难。《左传。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救灾患。」
《國語辭典》:逃难(逃難)  拼音:táo nàn
为躲避灾难而逃往别处。《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公不必隐讳。公今必逃难至此。」《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济川在书房里听得外面闹烘烘的,知道他表兄去打听了回来,要想逃难,心中只是暗笑,说不得出来探望探望。」
《國語辭典》:兵祸(兵禍)  拼音:bīng huò
战争的灾祸。如:「兵祸连年」。
分類:战争祸害
《漢語大詞典》:实祸(實禍)
实际的祸害。韩非子·十过:“听 楚 之虚言而轻诬强 秦 之实祸,则危国之本也。” 孙犁 《澹定集·〈柳溪短篇小说选集〉序》:“虚名能招实祸。”
分類:祸害
《國語辭典》:毒害  拼音:dú hài
1.狠毒、厉害。如:「这恶人非常毒害,伤人凶残。」宋。赵长卿〈贺新郎。负你千行泪〉词:「怕人人,蓦地知时,怎生处置。毒害心肠祅知是。」元。张养浩〈山坡羊。金银盈溢〉曲:「世人岂解天公意,毒害到头伤了自己。」
2.连累、受害。如:「你如此挺信他,但他若过失,你也势必受到毒害。」宋。黄庭坚 丑奴儿。济楚好得些词:「是即好意也毒害,你还甜杀人了,怎生申报孩儿?」
3.以毒物或奸计谋害他人。如:「他遭人毒害,只怕凶多吉少。」《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后母恶之,尝因豹夜寐,欲行毒害,豹逃走得免。」
4.祸患、祸害。《西游记》第二○回:「我却被魔头拿来,遭此毒害,几时再得相见?」
《國語辭典》:内患(內患)  拼音:nèi huàn
来自国内的忧患。《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实忧左右日亲,忠言以疏,内患渐积,外难方深。」《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俟臣先除外忧,然后为官家除内患。」也作「内忧」。
分類:祸害忧患
《漢語大詞典》:害盈
谓使骄傲自满者受祸害。《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福谦在纯约,害盈犹矜骄。”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或以鬼神害盈,皇天辅德,故 宋公 一言,法星三徙; 殷帝 自翦,千里来云。”
《漢語大詞典》:水害
水之祸害;水灾。管子·度地:“ 桓公 曰:‘愿闻水害。’”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 滑 以水害闻於朝,请移 河 於 卫 之四十里。”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三:“其间水利当兴,水害当除。”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 顓頊 有 共工 之阵,以平水害。”
《漢語大詞典》:生患
发生祸害。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夫民逸则虑易,苦则思难,是以先王居之以约俭,俾不至於生患。”
分類:祸害
《漢語大詞典》:避害
躲避祸害。管子·明法解:“故人臣之行理奉命者,非以爱主也,且以就利而避害也。”后汉书·第五伦传:“臣闻忠不隐讳,直不避害。”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武臣养祸以自利,文臣文饰以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