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灶马(灶馬)  拼音:zào mǎ
1.动物名。一种昆虫。体裸出,无翅,缺听觉。头小,触角呈丝状,甚长。背驼起,故俗称「灰骆驼」。后肢强大,善跳跃。常栖阴湿地,夜间多集灶旁,故称为「灶马」。也称为「灶鸡」。
2.绘印的灶神像。平时贴于灶上,至过年前,与祭品一同焚化。
《漢語大詞典》:木像
木雕的人神像。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五:“ 孙恩 作逆时, 吴兴 分乱,一男子忽急突入 蒋侯庙 ,始入门,木像弯弓射之,即卒。” 宋 葛长庚 《太平兴国宫记》:“木像入庙而流汗,粉楹卧地以发光。”《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若 司马懿 来追……等他来到,却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於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
《漢語大詞典》:用尸
“尸”是神像。古代祭祀时,用臣下或死者的晚辈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称为“用尸”。礼记·曾子问:“ 孔子 曰:‘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 孔颖达 疏:“以成人之丧威仪具备,必须有尸以象神之威仪也。”《公羊传·宣公八年》“犹绎,万入,去籥” 汉 何休 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古人祭用尸,今无此礼,然礼意则不可不知。”
《漢語大詞典》:烟帐(煙帳)
亦作“烟帐”。
(1).设置在神像前的帐幕。因燃香点烛,香烟缭绕,故称。 清 陈许廷 《崔真姑庙》诗:“灵衣金粉蚀,烟帐蕙兰销。”
(2).犹烟幕。 李季 《五月端阳》诗十四:“只听见轰的一声响,沙梁上升起了一道烟帐。”
《國語辭典》:背光  拼音:bèi guāng
光线不能直接照到,称为「背光」。如:「背光照像,镁光灯的强度要够。」
《国语辞典》:安座  拼音:ān zuò
佛教用语。谓将佛像或神像安放于殿内的仪式。
《漢語大詞典》:祝尸
供奉神像,祭祀祷祝,表示崇拜敬仰。 明 宋濂 《许文正公衡》:“无德弗报,四海祝尸。”
《漢語大詞典》:泥菩萨(泥菩薩)
泥塑的神像。多用来比喻虚弱不中用的人。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我想 江西 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张天翼 《大灰狼》第二场:“他一溜进土地庙,就把土地婆婆的衣裳给偷来穿上了。反正土地婆婆是个泥菩萨,不会说话。” 茅盾 《子夜》十五:“ 桂长林 拦住了 屠维岳 急口叫道:‘去不得!我们的人都挨打了!去不得!’‘放屁!你们是泥菩萨么!’” 束为 《好人田木瓜》:“我早就安顿你,要找个可靠的人,你偏偏找了泥菩萨,那是个办事的人吗?”
《國語辭典》:方弼  拼音:fāng bì
古代用以驱疫避邪和出殡时开道的神像。《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方弼、方相以纸壳制巨人,皂帕金铠;空中而横以木架,纳活人内负之行。」
《國語辭典》:方相  拼音:fāng xiàng
古代逐疫驱鬼和山川精怪的神灵。神像丑陋恐怖,出丧时常置于行列前开道。《后汉书。卷六○上。马融列传》:「诏灵保,召方相。」《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远观是丧船上方相,近觑乃山门外金刚。」
《漢語大詞典》:马披(馬披)
指迎神赛会时迎神像出庙行列中开路的执事。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蜀冈录》:“儺在平时,谓之香火。入会谓之马披,马披一至,锣鸣震天,先至者受福,谓之开山锣。”
《国语辞典》:神轿(神轿)  拼音:shén jiào
供神像或神符乘坐的轿子。如:「妈祖出巡时,沿途都有善男信女焚香向著神轿祝祷。」清。徐珂《清稗类钞。朝贡类。廓尔喀贡使》:「使臣二人,衣糁金宽博之衣,红紫色,冠如僧所戴者,中较高,上有金绣。各手素珠,乘四人肩舆,无盖无帷,如庙中神轿状。」
《国语辞典》:神案  拼音:shén àn
神桌,供安放神主牌位、神像、祭祀物等的长方桌。《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阎王震怒,拍案大喝,张善友不觉惊醒,乃是睡倒在神案前做的梦。」
《漢語大詞典》:蛤像
蛤壳内神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 靖善坊 大兴善寺 ﹞左顾蛤像,旧传云, 隋帝 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数逾数千万矣。忽有一蛤,椎击如旧,帝异之,置诸几上,一夜有光,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萨像。帝悲悔,誓不食蛤。”
分類:神像
《漢語大詞典》:泥担汉(泥擔漢)
指泥塑神像。 前蜀 陈裕 《咏深沙》:“祸福岂由泥担汉,烧香供养弄蛇人。”
分類:泥塑神像
《漢語大詞典》:应天三绝(應天三絶)
唐僖宗 年间, 孙位 在 成都 应天寺 左壁画坐天王及其部从鬼神像。 后蜀 景焕 又在右壁画天王像,与之相对。当时的词人 欧阳炯 为此作长歌,僧 梦归 草书此歌于壁。因画、诗、书法三者俱佳,时人称之“应天三絶”。参阅 宋 郭若虚 《图书见闻志·应天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