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社区资源(社区资源)  拼音:shè qū zī yuán
凡是社区内可以动员,并有助于完成社区目标的一切力量都是社区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等。
《国语辞典》:社区电台(社区电台)  拼音:shè qū diàn tái
以服务当地政、经、社会、交通、公益为主的地区性电台,发射电力不大,天线不高的广播系统。
《国语辞典》:社区电视(社区电视)  拼音:shè qū diàn shì
以有线方式传送节目的电视。以大天线将远处或较弱的电视讯号接收,然后以电缆传送到社区用户家里。
《国语辞典》:社稷之器  拼音:shè jì zhī qì
比喻国家的栋梁、人才。《三国志。卷四四。蜀书。蒋琬传》:「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国语辞典》:社稷之臣  拼音:shè jì zhī chén
本指春秋时代附庸于大国的小国。语本《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后泛指担当国家大任的官员。《礼记。檀弓下》:「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元。李文蔚《蒋神灵应》第二折:「若论此子,乃社稷之臣,栋梁之材,堪可挂印为帅。」
《国语辞典》:社会安全(社会安全)  拼音:shè huì ān quán
政府为保障各种国民基本生存权利所设计执行的安全措施,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等。
《国语辞典》:社会变迁(社会变迁)  拼音:shè huì biàn qiān
社会形态或社会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国语辞典》:社会救助(社会救助)  拼音:shè huì jiù zhù
社会行政机构或私立社会福利机构,对贫苦、失依、不幸或遭遇其他困难、无力自助之个人或家庭,所提供的经济援助或其他服务。也称为「社会救济」。
《国语辞典》:社会控制(社会控制)  拼音:shè huì kòng zhì
以法律或社会规范约束个人或群体行为,使其符合社会期待的过程。
《国语辞典》:社会立法(社会立法)  拼音:shè huì lì fǎ
为因应工业化所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特别保障在经济生活处于不安全之人民的权利,透过立法促进社会大众的福利,如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年金保险、社会救助等法律,以落实社会政策。
《国语辞典》:社会契约(社会契约)  拼音:shè huì qì yuē
社会成员以相互同意的方式界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共同遵循的规则或协议,并依此产生政治秩序。由这个角度阐释政府与公民之间政治关系的论点,统称为「社会契约论」;持此观点的思想家包括霍布斯(Thomas Hobbes,西元1588~1679)、洛克(John Locke,西元1632~1704)、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西元1712~1778)等人。
《国语辞典》:社会群岛(社会群岛)  拼音:shè huì qún dǎo
群岛名。在南太平洋科克群岛之东,为法国领土。分成东西二部分,东部为迎风群岛,以大溪地岛最大,西部为背风群岛,均由火山构成,输出椰子乾及烟草。
《国语辞典》:社会失调(社会失调)  拼音:shè huì shī tiáo
个人或团体无法或未与社会环境维持调和、稳定关系的过程或现象。
《国语辞典》:社会体系(社会体系)  拼音:shè huì tǐ xì
社会团体的组织模式或安排方式。
《国语辞典》: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拼音:shè huì wèn tí
某些被视为足以危害人群的福祉,但可采取行动改善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