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6,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昏浊
世望
九风
保险
康平
化平
霾曀
崩坼
八书
针艾
史诗
七出
夜曲
长线
地租
《漢語大詞典》:昏浊(昏濁)
(1).指空气、水等不洁净。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言未毕,门中有数十人出,云怪有昏浊气,令责守门者。”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譬如奔流浊水,纔贮在缸里,初然虽定,也只是昏浊的,须俟……渣滓尽去,復得清来。” 黎锦明 《出阁》:“她嫌屋门边的塘水昏浊,常时提起一桶衣服到这山腰的莲塘边来。”
(2).引申为污秽难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然其人状貌昏浊,垢秽不可近。”
(3).指社会、政治黑暗混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如今朝廷昏浊,正正经经纳钱,就是得官,也只有数,不能勾十分大的。”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上》:“ 庄子 、 列御寇 之流,其言依倣 老子 ,吾观其书,大抵悯世之昏浊,为洸洋自恣以适己志,此文人学士之雄者耳,不得与 老子 并。”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五》:“要之,能在这昏浊的政局中,居然出为高官,清流大约无这种手段。”
《漢語大詞典》:世望
社会上的名望。 清 侯方域 《李姬传》:“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 阮公 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 阮公 ?”
《漢語大詞典》:九风(九風)
指有关国运的九种社会动向。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惟察九风,以定国常。一曰治,二曰衰,三曰弱,四曰乖,五曰乱,六曰荒,七曰叛,八曰危,九曰亡。”
《國語辭典》:保险(保險)  拼音:bǎo xiǎn
1.凭仗险要、稳固之地以自保。唐。权德舆〈碑〉:「朱涯黎氏,保险三代。」
2.当事人约定,一方交付保险费于他方,他方对于因不可预料,或不可抗力之事故所导致的损害,负担赔偿财物的行为,称为「保险」。如人寿保险、火灾保险、产物保险等。
3.担保、保證。如:「依我的方法去做,保险不会出错。」
4.稳妥可靠。如:「你把东西放在他那里,保险吗?」
《漢語大詞典》:康平
(1).指社会平安,太平。汉书·宣帝纪:“是以上下和洽,海内康平。”后汉书·梁统传:“ 文帝 宽惠柔克,遭世康平。”
(2).安康。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迎曙》:“ 仁宗 晚年不豫,渐復康平。”
《漢語大詞典》:化平
谓教化大行,社会安定。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 苍 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 唐 杨炯 《老人星赋》:“见则化平主昌,明则天下多士。”
《漢語大詞典》:霾曀
(1).语本《诗·邶风·终风》:“终风且霾。”又:“终风且曀。”后以“霾曀”指蔽天的灰尘或云翳。文选·木华〈海赋〉:“若乃霾曀潜销,莫振莫竦。” 吕向 注:“霾曀,昏气也。” 唐 柳宗元 《惩咎赋》:“日霾曀以昧幽兮,黝云涌而上屯。” 宋 曾巩 《喜晴》诗:“今晨霾曀一扫荡, 羲和 徐行驱六龙。”
(2).喻社会政治黑暗。宋史·真宗纪一:“帝谓宰相曰:‘霾曀颇盛,卿等思闕政,以佐予治。’” 梁启超 《致某公书》:“我国政界,亦霾曀不开。”
《漢語大詞典》:崩坼
(1).倒塌断裂。 唐 元结 《异泉铭并序》:“山巔是秋崩坼,有穴出泉。”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浮光如綫,涛头千尺,方铁马之横溃,倏银山之崩坼。”
(2).山崩地坼。比喻社会大变乱。 唐 王勃 《倬彼我系》诗:“ 晋 历崩坼,衣冠扰弊。”
《國語辭典》:八书(八書)  拼音:bā shū
书为《史记》五种体例之一:有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八篇,总称为「八书」,其内容记载典章制度沿革,后世正史多改称为「志」。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
《漢語大詞典》:针艾(針艾)
亦作“鍼艾”。
(1).中医谓以针刺和以艾灼穴位。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愚人乃不肯信汤药鍼艾,况深於此者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当以疾病为諭,安得不用汤药鍼艾救之哉?” 章炳麟 《人无我论》:“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
(2).喻救治社会弊病的方法。 南朝 宋 袁淑 《吊古文》:“以往古为镜鑑,以未来为鍼艾。”
《國語辭典》:史诗(史詩)  拼音:shǐ shī
以叙述历史或当代人物事件为内容的诗歌。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西洋荷马的〈伊利亚德〉、〈奥德赛〉等,均属此类体裁。也称为「叙事诗」。
《國語辭典》:七出  拼音:qī chū
旧时七种休妻的条件。一为无子,二为淫佚,三为不事舅姑,四为口舌,五为盗窃,六为妒忌,七为恶疾。《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岂期过门之后,本妇多有过失,正合七出之条。」
《国语辞典》:夜曲  拼音:yè qǔ
1.原指十八世纪西欧贵族社会的一种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近代则指形式自由,且具有幻想、浪漫或感伤气氛的钢琴小曲。
2.曲式由约翰·费尔德(John Field,西元1782~1837)确立,是一种形式自由的三段体器乐短曲,通常中段比较激昂。为英语Nocturne的意译。低音部的和弦伴奏配上高音部优美的旋律,响出夜的寂静,常有沉思、忧郁、梦幻般的特性。为十九世纪特性曲(character piece)的一种,萧邦(Frederic Chopin)是个中翘楚。
《國語辭典》:长线(長線)  拼音:cháng xiàn
1.长的线。如:「放长线钓大鱼」。
2.大陆地区指长期大量生产,以致供应量超过社会需要,应减缩的产品或行业。
《國語辭典》:地租  拼音:dì zū
土地的租税。《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近皇甫德参上书言『修洛阳宫,劳人也;收地租,厚敛也;俗尚高髻,宫中所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