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轻薄无礼(輕薄無禮)
谓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合谮》:“那 温庭筠 这等轻薄无礼,小人也为着一事,丞相爷差去见他,到被他呵叱了一场。”
《漢語大詞典》:扑祭(撲祭)
杀马而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礼仪。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一:“遣右驍卫将军 石德超 等押先皇御马二匹,往 相州 西山扑祭,用北俗礼也。”
《漢語大詞典》:师姆(師姆)
(1).古代宫廷中掌管教导嫔妃礼仪的女官。新唐书·礼乐志八:“傅姆导妃,司则前引,出於母左。师姆在右,保姆在左。”
(2).指保育孩童的女子。 清 曾纪泽 《西学略记》:“耆彦师姆,谆谆復道之,不以粗浅为耻,翻以躐进为戒。”
《國語辭典》:识礼知书(識禮知書)  拼音:shì lǐ zhī shū
熟读诗书,通晓礼节。比喻人有学识与教养。《野叟曝言》第五八回:「此乃罪臣家属,籍没入官,姓木名难儿,温柔贤淑,识礼知书,兼通数学。」也作「知书达礼」。
《漢語大詞典》:水烟师(水烟師)
旧时在庆吊礼仪中专司招待,给来宾倒茶、装烟的人。 郭沫若 《黑猫》四:“每来一次客,厅里的吹鼓手便呜迭哇呜迭哇地吹打一遍,雇用的一两名水烟师就像鹦哥一样,死命地高叫:‘有客来了,装烟倒茶!’”
《漢語大詞典》:缛礼烦仪(縟禮煩儀)
谓烦琐的礼仪。 明 唐顺之 《与王尧衢书》:“其於尘俗奔走、縟礼烦仪之事,既以其溷扰而独避之。”
分類:烦琐礼仪
《漢語大詞典》:让揖(讓揖)
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学规仪注》:“左拱手让揖,左同答;右拱手让揖,右同答。”
《漢語大詞典》:衽席无辩(衽席無辯)
指帝王与后妃间生活上不注意礼仪。后汉书·皇后纪序:“ 孝文 衽席无辩。” 李贤 注:“ 郑玄 注礼记曰:‘衽,卧席也。’ 孝文 幸 慎夫人 ,每与皇后同坐,是无辩也。”亦作“ 衽席无辨 ”。旧唐书·李林甫传:“故杜絶逆耳之言,恣行宴乐,袵席无别,不以为耻,由 林甫 之赞成也。” 清 薛福成 《书〈汉书·外戚传〉后九》:“ 汉 自 高祖 帷薄不修, 文帝 衽席无辨,而宫闈之政不肃。”
《漢語大詞典》:三书六礼(三書六禮)
旧时婚礼,男家须具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礼仪,谓之“六礼”。在纳采、纳征、亲迎时,男家还要备置礼物,以书面致送女家,谓之“三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 侯虎 却不敢怠慢,备了三书六礼,迎娶过来。”
《國語辭典》:三跪九叩  拼音:sān guì jiǔ kòu
下跪三次,每次三叩首。为清人至敬之礼,今用来比喻行最敬礼。
《漢語大詞典》:桑榆之礼(桑榆之禮)
指乡党序齿尊老之礼仪。 唐 欧阳詹 《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举秀才于东湖亭序》:“后一日,遂有 东湖亭 之会。公削桑榆之礼,执宾主之仪,揖让升堂,雍容就筵。”
《漢語大詞典》:进蹈(進蹈)
封建时代朝贺皇帝时的一种礼仪。宋史·乐志二:“舞者进蹈安徐,进一步则两两相顾揖,三步三揖,四步为三辞之容,是为一成。”
《國語辭典》:没讲究(沒講究)  拼音:méi jiǎng jiu
无所顾虑、不计较。如:「他做事没讲究。」
《國語辭典》:马牛襟裾(馬牛襟裾)  拼音:mǎ niú jīn jū
襟裾,人穿的衣服。马牛襟裾比喻人行事像禽兽一般。唐。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二折:「他倚官强拆散妻夫,真乃是马牛襟裾!」也作「牛马襟裾」。
《國語辭典》:礼坏乐崩(禮壞樂崩)  拼音:lǐ huài yuè bēng
典章制度、礼乐教化遭受破坏,道德规范、社会纲纪荡然无存。《汉书。卷六。武帝纪》:「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唐。白居易 叔孙通定朝仪赋:「秦吞六雄之后,汉承百代之弊,礼坏乐崩,上陵下替。」也作「礼崩乐坏」、「礼废乐崩」、「礼坏乐缺」、「礼乐崩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