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程苌碧,原名忠,字心中,号心丹,安徽黟县人。
杨贻谋 朝代:近现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杨贻谋,字少碧,浙江桐庐人。

人物简介

维基
饶士腾,字碧柯,号丛五。江西南城人。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登己丑二甲三名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林昆冈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1—1895 【介绍】: 清台湾嘉义人,字碧玉。诸生。光绪二十一年,清廷割台,昆冈号召子弟起义抗日。同年与黑旗军七星队等部保卫嘉义,兵败退守曾文溪,苦战阵亡。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
郑文焯,字叔问,一字小坡,汉军旗人。光绪乙亥举人,官内阁中书。有《大鹤山人诗集》。
词学图录
郑文焯(1856-1918) 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冷红词客、大鹤山人。汉军正黄旗人,占籍奉天铁岭。光绪元年(1875)举人。授内阁中书。屡应礼部试,皆报罢。戊戌政变后,辞官寓居苏州。为江苏巡抚幕客。入民国,人欲聘为清史馆纂修、北京大学金石学教授,皆拒之。精金石书画,通音律,尤长于词,为"清季四家"之一。有《词源斠律》、《大鹤山房全集》,词有《冷红词》、《瘦碧词》、《比竹余音》、《苕雅余音》四种,晚年删定为《樵风乐府》。
樵风乐府
郑文焯(1856--1918)清末医学家。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别号瘦碧,晚号大鹤山人。隶汉军旗。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官内阁中书。自幼濡染家学,工词章,通音律,词风遥接宋代周邦彦、姜夔,著有《樵风乐府》九卷等词作。为“晚清四大家”。兼善书画金石,通医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钱明训,字心垞,号浣碧,嘉善人。光绪丁酉举人,历官天津海关道。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八
陈锐,字伯韬,武陵人。光绪癸巳举人,江苏试用知县。有《抱碧斋诗集》。
清名家词
1860-1922,字伯韬,号袌碧,湖南武陵(今常德)人。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王允皙(1867-1929),字又点,号碧栖。福建长乐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授建瓯教谕。又受聘为北洋海军衙门僚属。官至婺源知县。诗意境高远,有不可一世之概。词初学王,复出入于姜张。与王鹏运、朱孝臧等唱酬,颇受推重。有《碧栖诗》、《碧栖词》。
碧栖诗词·序
光绪乙酉,余方十龄,从塾师林葱玉先生游。先生独行士也,性介,貌傲岸,触其微睨有不谓尔者,则夏楚随其后。余钝读,艰于背诵,又好弄,跳踉不止,师故绳之不稍宽。一日向晚,有客至,黑衣裤褶,挟其田间之容,闯然就高座。席未暖,索饧饴饼饵之属不绝口,急若弗及待者。师虽峻,亦不禁匿笑,而心异乎客之所为。客为谁?则吾王丈又点碧栖先生也。丈籍长乐,世居南江之亭头乡,距省五十里许。是秋掇乙科,意甚得,每入城,辄诣其舅氏邱宾秋先生。先生,吾戚串,馆于吾家者,故丈与吾昵,引之为小友。逾年,闽有文酒之会曰支社,黄子穆、周辛仲、林怡庵、黄欣园、林畏庐、高愧室、卓巴园、方雨亭、陈石遗诸长者实号召之。月三四集,集必吾家之双辛夷楼。先世父、先君子皆与倡和为乐,丈亦与焉,齿虽未然,周旋坛坫间,与诸老宿相接,龂龂不稍下。时会城书院林立,凡课艺,丈自为之,强使余任其庄书之劳,往往至夜深忘倦。丈祖讳有树,故夔州太守也,丈席其馀荫,徜徉村居垂三十年矣。厥后累踬春官,境渐困,悉以其幽忧之疾发之于倚声。初为王碧山,因自署曰碧栖。嗣复出入白石、玉田之间,音响悽惋,直追南宋。潍县张公韵舫亦能词者,守兴化,耳其名,延为山长。既而选授建瓯教谕。居恒郁郁,复偕雨亭方丈杖策出塞,应奉天将军依克唐阿之招。筹笔之暇,始放手为五七言诗。初喜贡父排奡,山谷奥密,积而久之,复肆力于东阿、嘉州,故意境高远,不可一世,是真能以少许抵人千百者。当丈入北洋海军幕府时,密迩畿辅,人物辐辏,与王幼遐给谏、朱沤尹宗伯辈相过从,接其谈论风采。又目睹戊戌、庚子之变,孤愤溢怀抱,故其所著,无一非由衷之言。改革后,南北传食,讫无宁岁。迨宰皖之婺源,则管领山水,意稍有所属。能以吏事入诗,而诗境又一变。归休偃蹇,耽悦禅诵,遂不复作。而其毕生悲欢愉戚、跌宕慷慨之志之所蕴结,一寄之于诗若词,而所获仅此。殁二年,公子泳深奉遗稿,丐韬庵太傅编定付校刊。惜沪乱转徙,为手民错简,稍失次,然大体无损。丈年少时洒落不羁,看花长安,雅有杜书记之癖,中岁遭际,颇似刘龙洲之于辛稼轩,晚而折腰,非其志也。俯仰四十馀年前,纪群交谊,沆瀣无间,所谓意气伟然,极一时之盛者,今何可得耶?忆己亥三月,与丈由闽中乘海筹军舰来沪,桐侯军门、畏庐、雨亭二丈适同舟,风猛,巨浪山立,余眩晕吐茵,狼藉至呕血,赖丈喔咻之,得以无恙。此又其性情真挚,足以萦吾胸臆,历久而不能忘者,附缀于此,益不胜人往风微之恸矣。甲戌小暑,闽县李宣龚序。
邓邦述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邓邦述(1868年—1939年),字正闇,号孝先,晚号群碧翁,又号沤梦老人。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末民初政治人物、藏书家。邓邦述是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孙子。邓家的祖先是金陵的望族,历代居于江宁万竹园,藏书的地方叫青黎阁。后来邓家家道衰落,藏书四散不见。邓邦述22岁时,和舅舅赵烈文之女结婚。赵家是藏书世家,藏书楼为天放楼,邓邦述常到该楼看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邓邦述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入湖南巡抚端方幕。光绪三十年(1904年),邓邦述住在吴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奉清政府所派,随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端方到外国考察,次年四月归国。此后,他住在北京,参与厘订新官制。其间,他搜罗了大量善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设行省。徐世昌向清廷保奏道:邓邦述于该年年底署理吉林省交涉司使。宣统元年四月二十九日(1909年6月16日),邓邦述转任奉天交涉使,不久弃官回到北京。宣统二年(1910年),他任吉林省民政使,次年6月再一次弃官回到北京。在吉林任职期间,他促成了吉林省图书馆的创立。吉林省过去也曾有官立、私立藏书楼。嘉庆十四年(1809年),吉林将军秀林在吉林文庙尊经阁捐资修建了吉林省内最早的官办图书馆。后来,笔帖式国英(1823年-1884年)、盛昱(1850年-1900年)都是大藏书家。吉林省图书馆(今吉林市图书馆)于1909年建立,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回到北京之后,邓邦述首次对自己的藏书编目,所著录的图书共2.5万卷,后又续增1.3万卷。因为其藏书楼内藏有两部珍稀的宋版书即唐朝李群玉撰《群玉诗集》、唐朝李中撰《碧云集》,他遂命名其藏书楼为“群碧楼”。中华民国成立后,邓邦述曾任东三省盐运使,后来获赵尔巽聘为清史馆纂修,负责编撰《清史稿》的本纪、光宣列传。1918年,他当选安福国会江苏省参议员。晚年,他住在苏州,一心著述。1927年,为偿还巨额债务,他将藏书售予中央研究院。1939年,邓邦述逝世。他逝世之后,其家属将其所存图书售予北京景文阁、东来阁、文殿阁、苏州集宝斋等四个书店。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碧吟(1874~1939),闺名叶诗,号赤崁女史,台湾县东安坊(今台南市)人。为举人蔡国琳独生女。蔡国琳曾任文石、蓬壶两书院教谕,并受命纂修《台南府志》,尝于延平王祠设帐课徒为业。蔡碧吟幼承庭训,工诗文,尤擅柳体楷书。二十岁,许聘于父亲高足赖文安孝廉。乙未割台,蔡氏举家走避厦门,婚事因而延迟。不久,赖文安因故受日警辱殴,引发旧疾身亡。蔡碧吟自请奔丧守节,事奉舅姑归台。明治四十二年(1909),蔡国琳逝世,所遗丰厚资产赖女史经理。明治四十四年(1911),蔡氏招台南举人罗秀惠入赘。(注)孰料,罗氏放诞风流,不久即荡尽蔡家资财,晚年夫妇以卖字为生。蔡碧吟生平作品未结集出版,兹据《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诗报》、《台海诗珠》等报刊合集辑录编校。(蔡美端 撰) 注文:参考守一生〈碧吟女史〉,《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8月17日。蔡碧吟议赘罗秀惠一案,颇多报导,可参考〈就蔡碧吟议赘罗秀惠言〉,《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8月27日,第一版、「蝉琴蛙鼓」,《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8月28日、「蔡罗结婚」,《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11年1月26日,第三版。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吕碧城(1883-1943),女,安徽旌德人,原名贤锡,字遁天、明因,后改字圣因,法号宝莲,别署兰清、信芳词侣、晓珠等。清代山西省学政吕凤岐三女。母名严士瑜,工诗善画、颇有才名。幼承家学,七岁能作巨幅山水画,十二岁诗文俱已成篇。1903年春任天津《大公报》编辑,不久任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18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上海参加南社。与秋瑾为挚友,力倡女权运动,反对封建专制。所作诗词清丽明快,多写异域风情,饶有新意,颇得樊增祥激赏,誉之为“姑射婵娟子”,龙榆生称之为近三百年名家词之“殿军”。通晓英、法、德三国文字,精研释典,大力弘扬佛旨。著有《晓珠词》4卷、《欧美漫游录》、《名学浅说》、《文史纲要》、《美利坚建国史纲》等。
词学图录
吕碧城(1883-1943) 字圣因,一字兰清、兰因,号信芳词侣,法号宝莲,原名贤锡。安徽旌德人。初从樊增祥游,深受称许。为《大公报》、《中国女报》撰稿人。创办北洋女子公学,改名师范学校,任校长。入民国,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习美术。皈依佛法,寓居瑞士。二战时卒于香港。与姊惠如、妹美荪并称"吕氏三姊妹",有"淮南三吕"之目。诗清妍秀雅,亦有富新思想之作。词尤工,能冶豪婉于一炉。有《信芳集》、《晓珠词》,词集一名《信芳词》。
姚万瑜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5—1909 【介绍】: 清广东平远人,字碧楼。于广州求学时,结交赵声等,参加革命。光绪三十四年与邹鲁、赵声等拟运动广州巡防营起义,事泄,亡走香港,后病死。

人物简介

简介
吴芳吉(1896年—1932年),重庆市江津区德感坝人士,字碧柳,自号白屋吴生,世称白屋诗人(见《江津县志》),其才华灿烂夺目,与苏曼殊的俊逸才华前后辉映,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诗人。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张伯驹(1898-1982) 字家骐,号丛碧、春游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张锦芳子,过继伯父张镇芳。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称“民国四大公子”。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有《张伯驹词集》、《丛碧词话》、《红毹记梦》等,与黄君坦合著《清词选》。
人物简介
张伯驹(1898-1982),字家骐,号丛碧,北洋军阀元老张镇芳之子,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的表弟。书画家,收藏家,对戏曲,诗词各方面都有登峰造极的水平,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合称民国四公子。一生致力收藏古董文物,为了不让国宝流落国外,不惜倾尽家财,变买房产,甚至夫人的首饰,从文物商贩手上购回不少稀世国宝字画,包括被尊为中华第一帖的晋陆机(平复帖),国宝中之国宝的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传世最早的卷辐画,还有宋黄庭坚(诸上座帖),赵佶(雪江归棹图卷),李白(上阳台帖)。他购古文物绝不是待价而沽,他认为金钱有价,国宝无双,绝不能落入洋人外邦手中。他一生淡泊名利,不愿当官。解放后,他先后将平生购下的珍贵文物捐献给回国家收藏。可惜的是这位倾囊捐献的张伯驹,也难逃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被打成了当然的牛鬼蛇神,发配到农村去劳动改造。遗憾的是他最终没有得到国家相应的回报,1982年2月,张伯驹患病进了北大医院,被院方认为不够级数,拒绝为他更换到较舒适宽敞的病房疗养。这位千金散尽为国藏国宝的大收藏家鉴赏家终于离开人世。据说张伯驹死后,有人跑到医院门口叫骂:“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国宝!你们说他不够级别住高干病房?呸,我告诉你们,他一个人捐献给国家的东西,足够买下你们这座医院。”近代著名学者,红学家周汝昌对张伯驹的词推崇备至,在丛碧词写跋说道:如以词人之词而论,则中国词史当以李后主为首,而以先生殿后,把他与李后主相提并论,可见将他词放在何等崇高地位。其序云:欲识先生之词,宜先识先生其人,词如其人,信而可徵。我重先生,并不因为他是盛名的贵公子,富饶的收藏家。一见之下,即觉其与世俗不同,无俗容,无俗礼,讷讷如不能言,一切皆出以自然真率。其人重情,以艺术为性命。伉爽而无粗豪气,儒雅而无头巾气。当其以为可行,不顾世人非笑。不常见其手执卷册,而腹笥渊然,经史子集,皆有心得,然于词绝少掉书袋,即此数端,虽不足以尽其为人,也可略觇其风度了。因此之故,他作词,绝不小巧尖新,浮艳藻绘,绝不逞才使气,叫嚣喧呼,绝不短钉堆砌,造作矫揉,性情重而气质厚。品所以居上,非可假借者也,余以是重其人,爱其词。伯驹先生的词,风致高而不俗,气味醇而不薄之外,更得一“整”字,何谓“整”?本是人工填词也,而竟似天成,非无一二草率也,然终无败笔此盖天赋与工力,至厚至深,故非扭捏堆垛,败阕百出者之所能望其万一。如以古人为比,则李后主,晏小山,柳三变,秦少游,以及清代之成容若,庶乎近之。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萧碧梧(1902—1936),女,名增萃,字碧梧,一字钿卿,山西文水人。常燕生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