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破碎  拼音:pò suì
1.割裂。《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夏侯胜》:「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2.毁败。《后汉书。卷四。孝和帝纪》:「赖祖宗之灵,师克有捷,丑虏破碎,遂扫厥庭。」《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卷中:「次入一国,都无一人,只见荒屋漏落,园篱破碎。」
3.破裂散碎。如:「玻璃破碎一地。」元。苏彦文〈斗鹌鹑地冷天寒套。紫花儿序〉曲:「早是我衣服破碎,铺盖单薄。」
《國語辭典》:琐碎(瑣碎)  拼音:suǒ suì
1.零碎、繁琐。《抱朴子。外篇。百家》:「惑诗赋琐碎之文,而忽子论深美之言。」唐。柳宗元〈乞巧文〉:「眩耀为文,琐碎排偶。」
2.烦恼。《红楼梦》第七回:「不问这方儿还好,若问起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坏了。」
3.唠叨、啰嗦。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二折:「你这老头儿不要琐碎,你只是把眼儿撑著,看我这架子衣服如何?」《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这不是真晦气!为了几根豆子,被人琐碎了一顿。」
《國語辭典》:细碎(細碎)  拼音:xì suì
细小零碎。《金史。卷八。世宗本纪下》:「卿等所廉皆细碎事,又止录其恶而不举其善。」
《國語辭典》:碎玉  拼音:suì yù
比喻洁白的牙齿。《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那女子启一点朱唇,露两行碎玉,向前道个万福。」《三国演义》第八回:「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
《國語辭典》:玉碎  拼音:yù suì
1.玉石碎烂。
2.比喻为保持气节而牺牲。《北齐书。卷四一。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3.比喻清脆的声音。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皇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國語辭典》:心碎  拼音:xīn suì
形容哀伤到了极点。如:「看到台风灾区的惨状,令人心碎。」
分類:悲伤至极
《漢語大詞典》:碎首
碎裂头颅。常用以形容敢于死谏的精神或行为。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儒书言 禽息 荐 百里奚 , 繆公 未听,出,当门仆头碎首而死, 繆公 痛之,乃用 百里奚 。”《汉书·杜邺传》:“臣闻 禽息 忧国,碎首不恨; 卞和 献寳,刖足愿之。” 唐 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臣每读前史,见开説纳忠之士,乃有泣血碎首,牵裾断鞅者。”《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请除君侧,少答鸿私,碎首玉阶,庶明臣节。”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又言有君如此,碎首以之。”
《國語辭典》:粉碎  拼音:fěn suì
1.形容碎裂成极小块。《晋书。卷七二。郭璞传》:「导从其言。数日果震,柏树粉碎。」《文明小史》第一一回:「说是大人生祠上的一块匾,同著长生禄位,被一班流氓打了个粉碎。」
2.击破、打破。如:「粉碎统战阴谋。」
《國語辭典》:碎金  拼音:suì jīn
比喻简短的佳作。《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温尝以谢安所作简文帝谥议以示坐宾,曰:『此谢安石碎金也。』」
《国语辞典》:敲碎  拼音:qiāo suì
击成碎块。如:「鱼贩们把冰块敲碎,放在贮鱼箱内,藉著低温以保持鱼货的新鲜度。」
《漢語大詞典》:碎剪
剪成碎片。 宋 梅尧臣 《次韵和永叔饮余家咏枯菊》:“黄金碎翦千万层,小树婆娑嘉趣足。” 元 钱惟善 《粒团花下夜饮》诗:“万花碎翦玉团团,晴雪飞香夜不寒。”
分類:碎片
《國語辭典》:碎石  拼音:suì shí
细碎的石头。如:「这条羊肠小径遍满了碎石,真是难走极了。」
《漢語大詞典》:碎锦(碎錦)
(1).细碎的锦缎;小花纹的锦缎。 晋 潘岳 《射雉赋》:“毛体摧落,霍若碎锦。” 北周 庾信 《奉和赵王游仙》:“石纹如碎锦,藤苗似乱丝。”
(2).比喻细碎的花朵或波光。 唐 李德裕 《山桂》诗:“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颁新政宣谕》:“百鸟来王於幼主,室闪红光;和风献瑞於 洞庭 ,浪铺碎锦。”
《漢語大詞典》:烦碎(煩碎)
繁杂琐碎。汉书·薛宣传:“吏多苛政,政教烦碎。”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药草经方,烦碎之至,孰过於此?”明史·奸臣传·陈瑛:“奏牘一字之误皆喋喋,烦碎甚矣。” 叶圣陶 《在民间》:“烦碎的说话声和嘻笑声连续不息,有如晴朝檐前的群雀。”
《漢語大詞典》:珠碎
(1).喻伤子,亦泛指人亡。 北周 庾信 《伤心赋》:“膝下龙摧,掌中珠碎。芝在室而先枯,兰生庭而早刈。” 唐 胡曾 《咏史诗·江夏》:“ 黄祖 才非长者儔, 禰衡 珠碎此江头。”
(2).喻声音清脆。 元 张宪 《二月八日游皇城西华门》诗:“铜鐃四扇绕十指,玉声珠碎金琅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