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百杂碎
【佛学大辞典】
(杂语)细碎其物也。传灯录七大梅章曰:「庞居士因问大梅常和尚,久闻大梅,未审梅子熟未也?师云:何处著觜?居士云:百杂碎。师展手云:还我核子来。居士无语。」
山羊角碎金刚
【佛学大辞典】
(杂语)智度论三十一曰:「不知破金刚因缘,故以为牢因,若知著龟背上以山羊角打破,则知不牢固。」
金刚摧碎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慈贤译。惟为咒语。
法藏碎金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宋晁迥撰。皆融会佛理,随笔记载。亦宗门语录之类。其曰碎金,取世说新语安石碎金义也。孙觌谓其宗向佛乘,以老庄儒书汇而为一。明嘉靖乙巳,迥裔孙瑮始从内阁录出锓板以行。改其名曰迦谈。今仍从迥原名。见四库提要。
粉骨碎身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为法恩碎其身粉其骨也。證道歌曰:「粉骨碎身未足酬。」止观五曰:「香城粉骨,雪岭投身。」粉骨者,如常啼菩萨于香城学般若时。大品般若菩萨陀波崙品曰:「常啼既得法已,自恨无供世尊者,忽遇城中豪富长者不安,欲人骨髓合药,即时敲骨出髓,卖与长者,以所得金,买种种花香供养于佛。」碎身者如释迦于因中在雪山,为罗刹舍全身以求半偈。出于涅槃经十四。(参见:雪山童子)
雪山童子
【佛学大辞典】
(本生)与雪山大士同。
瓶碎失宝
【佛学大辞典】
(譬喻)瓶即天德瓶也。智度论十三曰:「譬如有人,常供养天。其人贫穷,一心供养,满十二岁,求索富贵。天悯此人,自现其身,与一器,名曰德瓶,而语之言:所须之物,复此瓶出。其人得已,应意所欲,无所不得。得如意已,具作好舍。象马车乘,七宝具足。供给宾客,事事无乏。客问之言:汝先贫穷,今日所由得如此富?答言:我得天瓶,瓶能出种种众物,故富如是。客言出瓶见示,并所出物,即为出瓶。瓶中引出种种众物,其人憍佚,立瓶上舞,瓶即破坏。一切众物,亦一时灭。持戒之人,亦复如是。种种妙乐,无愿不得,若人破戒,骄佚自恣,亦如彼人破瓶失利。」
碎身舍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多宝塔中所现之多宝佛存全体者,谓为全身舍利。如释迦佛之舍利,谓之碎身舍利。诸法从缘四句之偈,谓之法身舍利。(参见:舍利)
舍利
【佛学大辞典】
(动物)S/a%ri,鸟名。【又】舍利弗比丘之母名舍利。(参见:舍利弗)。【又】(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定,慧之薰修所成者。元镏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三种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金光明经舍身品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又曰:「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玄应音义六曰:「舍利,正音设利罗,译云身骨。舍利有全身者,有碎身者。」法华玄赞二曰:「梵云设利罗,体也。舍利者,讹也。」俱舍光记八曰:「驮都,即佛身界也,亦名室利罗。唐言体,佛身体也。旧云舍利,讹也。」资持记下四之一曰:「舍利,此翻遗身。即死尸也。」S/ari^ra。
【佛学常见辞汇】
1。鸟名。2。舍利弗母亲的名字。3。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寂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减少。
【俗语佛源】
梵语sarira,亦称舍利子,意为骨身、遗骨。原来,「所遗骨分,通名舍利」。(《翻译名义集》卷五)实际上,舍利专指佛、高僧的遗骨。舍利可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所说是都属于骨舍利。佛家传说,舍利是由修行功德炼就的,多作坚硬珠状,五彩耀目。《魏书·释老志》说: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用「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经中载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佛的舍利也叫做「佛骨」。唐代朝廷多次迎请凤翔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大内供养。其中唐宪宗元和年间迎佛骨时,遭到韩愈的激烈反对,历史上很有名。佛的牙舍利称为「佛牙」,相传帝释曾取佛牙在天上建塔供养,故佛牙备受青睐。法显、玄奘西游时,都见到过佛牙。释迦牟尼留下四枚佛牙,其中一枚在唐代被道宣律师获得,受到历代帝王的供养,今藏北京西山舍利塔中。后来也用舍利泛指僧人火化后的遗骨。入《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荼毗(火化)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少焉,舍利如雨。」(李明权)
摧碎佛顶
【佛学大辞典】
(菩萨)佛顶尊之一。(参见:佛顶尊)
杂碎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三衣中大衣之异名。以割截之条数最多故也。六物图曰:「梵云僧伽梨,此云杂碎衣,条相多故。」此解恐为不妥。当是拾集破碎杂布所作之衣之意。即粪扫衣也。
粉身碎骨
【俗语佛源】
其意原指为求佛法而不惜生命,《大品般若经·菩萨陀波仑品》说,有一菩萨在求法时,「自恨无供世尊者,忽遇城中豪富长者不安,欲人骨髓合药,即时敲骨出髓,卖与长者,以所得金,买种种花香供养于佛。」唐·玄觉《證道歌》亦说:「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后转变为忠贞于某一事业或某一人物。唐·颜真卿《冯翊太守上表谢》有「誓当粉身碎骨,少酬万一」;北宋·苏《为兄轼下狱上书》有「洗心改过,粉骨报效」句;明·于谦《石灰诗》:「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脍炙人口。(纯一)
碎尘喻
【三藏法数】
谓以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人间百年,但取一尘;取尽此尘,乃为一劫,是名碎尘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