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玉台(玉臺)  拼音:yù tái
1.原为汉朝时所建的台名,后泛称宫廷中的楼台。三国魏。曹植冬至献履袜颂表〉:「并献文履七𧝉,袜百副,茅茨之陋,不足以入金门,登玉台也。」
2.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楚辞。王逸。九思。伤时》:「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台。」《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3.镜台的美称。宋。史达祖 风流子。红楼横落日词:「记窗眼递香,玉台妆罢,马蹄敲月,沙路人归。」《聊斋志异。卷九。天宫》:「含颦玉台之前,凝眸宝幄之内。」
4.玉镜台的简称。参见「玉镜台」条。清。项廷纪〈临江仙。乱红窣地春无主〉词:「玉台金屋,空逐彩云飞。」
5.玉台体的简称。参见「玉台体」条。
《國語辭典》:玉镜台(玉鏡臺)  拼音:yù jìng tái
1.玉制的镜台。唐。杨烱〈梅花落〉诗:「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2.晋温峤北征刘聪,得玉镜台,用以聘从姑刘氏之女的故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后比喻迎娶美女的聘礼。《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七。犀佩记。势逼改嫁》:「好将聘物早持归,自有温郎玉镜台。」
《國語辭典》:玉台体(玉臺體)  拼音:yù tái tǐ
南朝陈徐陵编有玉台新咏一书,内容多纤巧艳丽之作,故后世称纤丽之诗为「玉台体」。简称为「玉台」。
《國語辭典》:砚田(硯田)  拼音:yàn tián
本指砚台。写作如同以笔耕田,故称「砚田」。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一五。下》:「庶有达者理而董之」句下清。段玉裁。注:「每诵先王父诗句云:『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
《漢語大詞典》:砚石(硯石)
(1).可作砚台的石头。 唐 韩愈 《高君仙砚铭》:“儒生 高常 ,与予下 天坛 ,中路获砚石,似马蹄状,外稜孤耸,内发墨色,幽奇天然。”
(2).指砚台。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一个旅行者走进了下野的有钱的大官的书斋,看见有许多很贵的砚石,便说 中国 是‘文雅的国度’。”
《漢語大詞典》:鸲眼(鴝眼)
亦作“鸜眼”。
(1).即鸲鹆眼。 宋 朱敦儒 《相见欢》词:“琴上金星正照,砚中鸜眼相青。”《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尝擅文房四宝称,尽夸鴝眼胜金星。” 清 陈锐 《玲珑四犯·寒砚》词:“鸜眼凹深,记淡墨题诗,花气熏昼。”参见“ 鴝鵒眼 ”。
(2).借指砚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借笔鸦涂,暂磨鸜眼。”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写本》:“筠管斜欹,鼠鬚垂露,松煤半秃,鸜眼生霜。”
《國語辭典》:鸲鹆眼(鴝鵒眼)  拼音:qú yù yǎn
一种端溪砚石。石上斑纹呈圆点状,大小像鸲鹆鸟的眼睛,故称为「鸲鹆眼」。
《漢語大詞典》:寒泓
指砚台。 苏易简 文房四谱卷三引 唐 庄南杰 《寄郑碏迭石砚歌》:“半掬春泉澄浅清,洞天彻底寒泓泓。” 宋 文同 《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诗:“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
分類:砚台
《漢語大詞典》:书砚(書硯)
砚台。 唐 韩愈 《记宜城驿》:“多甎可为书砚。”
分類:砚台
《漢語大詞典》:铜雀砚(銅雀硯)
从 三国 魏 铜雀台 遗址掘取古瓦研制的砚台。后遂为砚台的美称。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悄书斋树阴满窗,铜雀砚墨花轻漾。”亦省称“ 铜研 ”、“ 铜砚 ”。北史·齐纪中·显祖文宣帝:“四月,夜,禾生於 魏帝 铜研,旦长数寸,有穗。” 元 倪瓒 《走笔次陶蓬韵送叶参谋归金华》:“手调白羽箭,陋彼磨铜砚。”
《國語辭典》:砚海(硯海)  拼音:yàn hǎi
砚台。《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进了书院,清清独坐,只见满架诗书,笔山砚海。」
分類:砚台
《漢語大詞典》:宝泓(寶泓)
砚台的别名。 宋 黄庭坚 《再和公择舅氏杂言》:“抚摩宝泓置道山,鬱鬱秀气似舅眉宇间。” 史容 注:“宝泓谓陶泓也。”按, 黄庭坚 《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携提寒泉泓” 史容 注:“ 退之 《毛颖传》谓砚为陶泓。”
分類:砚台
《國語辭典》:马蹄(馬蹄)  拼音:mǎ tí
1.马足底由皮肤衍生而来的角质鞘。唐。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诗:「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后面马蹄一片声音,自然是本县知县过。」
2.《庄子》书的篇名。全篇以马为譬喻,申明老子所言「无心作为,人民自然感化;清静不扰,人民自然正当」的旨意。
3.荸荠的别名。参见「荸荠」条。
《漢語大詞典》:马蹄草(馬蹄草)
莼菜的别名。见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上·莼
分類:莼菜
《漢語大詞典》:铁砚(鐵硯)
铁铸的砚台。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晋武帝 ﹞即於御前赐青铁砚。此铁是 于闐国 所出,献而铸为砚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胡怀琛 《宝剑篇》:“曷去化铁砚,静默而宁康。”参见“ 磨穿铁砚 ”。
分類:铁铸砚台
《國語辭典》:磨穿铁砚(磨穿鐵硯)  拼音:mó chuān tiě yàn
比喻用功读书,持久不懈。参见「铁砚磨穿」条。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
《國語辭典》:砚席(硯席)  拼音:yàn xí
1.砚台与坐席。借指学习。《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列传。陈留王虔》:「好涉猎书记,少得美名于京下。周文礼之,命与诸子游处,每同砚席,情契甚厚。」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甲与乙邻居世好。幼同嬉戏,长同砚席,相契如兄弟。」
2.习作或执教的地方。唐。刘得仁 答韦先辈春雨后见寄诗:「轩窗透初日,砚席绝纤尘。」宋。柳永郭郎儿近拍。帝里〉词:「砚席尘生,新诗小阕,等閒都尽废。」
3.书信中用于同学间的提称语。
《漢語大詞典》:砚匣(硯匣)
藏砚台的匣子。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东坡 开砚匣,看了砚池,是一方緑色端砚。”
分類:砚台匣子
《國語辭典》:石砚(石硯)  拼音:shí yàn
用石材制成的砚台。南朝梁。江淹 建平王谢赐石砚等启:「奉敕赐石砚及法书五卷,天旨又以臣书小进,更使勤习。」《三国演义》第三六回:「言讫,取石砚便打曹操,操大怒,叱武士执徐母出,将斩之。」
分類:石砚砚台
《漢語大詞典》:几砚(几硯)
亦作“ 几研 ”。 几案和砚台。 宋 苏轼 《雨中过舒教授》诗:“窗扉静无尘,几砚寒生雾。” 宋 陆游 《砚湖》诗:“帖成龙蛇走,诗出雷雨壮。从今几砚旁,一扫蟾蜍样。” 元 虞集 《题张希孟凝云石》诗:“几研袭清润,文章互絪緼。”
分類:几案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