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发遣(發遣)  拼音:fā qiǎn
派遣。《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前蒙降诏,未曾发遣。」
《國語辭典》:磋磨  拼音:cuō mó
切磋琢磨。语本《礼记。大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后指研议讨论。《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虽然算盘打得熟,但是每帐总要打些折扣,磋磨磋磨,如何一天半日开销得了?」
《國語辭典》:刮摩  拼音:guā mó
1.摩琢器物,使之平滑。《周礼。冬官考工记》:「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
2.涤除、除去。唐。韩愈〈曹成王碑〉:「痛刮摩豪习,委己于学。」
3.切磋、研讨。《元史。卷一九○。儒学传二。吴师道传》:「乃幡然有志于为己之学,刮摩淬砺,日长月益。」
《高级汉语词典》:榷扬
商量讨论
《漢語大詞典》:榷略
研讨。新唐书·褚亮传:“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
分類:研讨
《國語辭典》:琢磨  拼音:zhuó mó
1.雕琢和磨制玉石。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七。委羽山》:「洞之侧产方石,周正光泽,五色错杂,虽加琢磨,殆不是过。」
2.比喻对品德或文章不断精益求精。《荀子。大略》:「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
3.思索、研究。如:「他琢磨了一夜,终于把问题想通了。」
《國語辭典》:切磋  拼音:qiē cuō
1.切磨骨角玉石等,以作成器物。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皮剥来好做革,骨和角又好切磋成器用。」
2.比喻互相研究、讨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唐。韩愈石鼓歌〉:「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3.比喻非常哀痛。《楚辞。王褒。九怀。株昭》:「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國語辭典》:切磋琢磨  拼音:qiē cuō zhuó mó
切、磋、琢、磨为对玉石象牙等加工的各种方法。语本《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汉。毛亨。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后比喻互相研究讨论,以求精进。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铄浸润之谗。」
《國語辭典》:驰骤(馳驟)  拼音:chí zòu
1.骑马疾奔。《三国演义》第三回:「卓按剑立于园门,忽见一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驰骤。」
2.比喻奔走繁忙。如:「近日公务驰骤,身心劳瘁。」
《國語辭典》:探讨(探討)  拼音:tàn tǎo
深入研究。唐。孟浩然登鹿门山〉诗:「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國語辭典》:检讨(檢討)  拼音:jiǎn tǎo
1.检验探讨。如:「检讨得失」、「检讨成败」。
2.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位次于编修,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漢語大詞典》:性天
(1).犹天性。谓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语本《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隶续·汉冀州从事郭君碑》:“资於父母,忠以事君,性天自然。”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闻见虽稍广,性天不灵,随即废忘。”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戏者,此性天中之诗与乐也。”
(2).指人性和天命。为理学研讨的命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方辨论性天,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
《漢語大詞典》:道腴
(1).某种学说、主张的精髓。文选·班固〈答宾戏〉:“慎修所志,守尔天符,委命供己,味道之腴。” 李善 注:“ 项岱 曰:‘腴,道之美者也。’…… 桓谭 《答杨雄书》曰:‘ 子云 勤味道腴者也。’”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玉烛登年,金商在律,炎凉始贸,动静惟安,勤味道腴,幸遵雅尚,岂不乐哉!” 唐 高彦休 《高阙史·薛氏子为左道所误》:“二子则延入宾位,雅谈奥论,深味道腴。” 清 姚鼐 《观飞来峰入灵隐寺》诗:“长生固非愿,遗物即道腴。”
(2).研讨玩味。 元 卢挚 《寄萧征君惟斗》诗:“道腴《德充符》,怡然有餘欢。”
《漢語大詞典》:探事
(1).研讨事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又对策者,应詔而陈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献説也。”
(2).探听消息。《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又闻探事人回报,新差镇守代回 李牧 。”《水浒传》第四八回:“次日,只见探事人报来,説军师 吴学究 引将三 阮 头领,并 吕方 、 郭盛 ,带五百人马到来。”红楼梦第七三回:“接着有探事的小丫头来报説:老太太醒了。”
《國語辭典》:讨究(討究)  拼音:tǎo jiù
推求事物的真理。如:「研究工作很难做,任何事都得再三讨究才能下定论。」
《漢語大詞典》:砻错(礱錯)
亦作“礲错”。
(1).磨治。语出 汉 扬雄 《法言·学行》:“夫有刀者礲诸,有玉者错诸。不礲不错焉攸用?礲而错诸,质在其中矣。” 李轨 注:“礲错,治之名。” 宋 陈师道 《次韵答秦少章》:“珪璧虽具美,礱错加璀璨。”
(2).磨炼;切磋研讨。 宋 苏轼 《答陆道士书》:“若得一见 子由 ,礱错其所未至,则某可以受赐。”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先大父夬庵公传:“﹝ 梁履绳 ﹞善读书,既擷其精,并正其误,与其兄 曜化 相礱错,一时有 元方 、 季方 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