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16,分148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烂石
阴石
石版
石癖
石坞
石状
乳石
五石瓠
石仙
石齧
石层
兰石
黄石书
柱石臣
石鼓文
《漢語大詞典》:烂石(爛石)
(1).传说中的一种神奇之石。 晋 王嘉 拾遗记·员峤山:“﹝神龟﹞时出烂石上……此石常浮於水边,方数百里,其色多红。烧之,有烟数百里,升天则有香云;香云遍润,则成香雨。” 宋 范成大 《晓发飞乌晨霞满天少顷大雨戏记其事》诗:“烂石烧成香,汗础润如洗。”
(2).使石灼烂。形容旱热之至。 汉 刘向 说苑·君道:“ 汤 之时大旱七年, 雒 坼川竭,煎沙烂石,於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 唐 杨炯 《浑天赋》:“以 天乙 之武也,焦土而烂石;以 唐尧 之德也,襄陵而怀山。” 宋 秦观 《汤泉赋》:“ 弱水 储阴,投羽必沉;火井萃阳,烂石灼金。”
(3).碎石。 唐 陆羽 茶经·源:“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唐 陆羽 茶经·造:“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採焉。” 宋 苏轼 《病中夜读朱博士诗》诗:“崎嶇烂石上,得此一寸芽。”
分類:碎石神奇
《漢語大詞典》:阴石(陰石)
(1).指石膏、滑石、寒水石之类性寒的石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
(2).指墓碑。骈体文钞·北魏故怀令李君墓志铭:“元壤难穷,陵谷时异,刻兹阴石,照序光尘。”
《國語辭典》:石版  拼音:shí bǎn
1.片状的石块。可供建筑、铺路用。也作「石板」。
2.一种教学用具。用薄的方形板岩制成,周围镶以木框。用石笔在上面写字,很容易擦掉。多用来演算数学题目。也作「石板」。
3.石版印刷的底版。用一种多孔质的石料制成。
《漢語大詞典》:石板
亦作“ 石版 ”。
(1).片状的石头。 唐 孟郊 《献襄阳于大夫》诗:“风漪参差泛,石板重叠躋。” 唐 皮日休 《寒日书斋即事》之二:“盆池有鷺窥苹沫,石版无人扫桂花。” 茅盾 《当铺前》:“趿着鞋皮的伙计探头到门口看了一眼,咳着,把痰吐在街心石板上。”
(2).一种文具。以石笔在上面写字,多为儿童习字之用。
《漢語大詞典》:石癖
爱石的癖好。 宋 杜绾 云林石谱·袁石:“ 临江 士人 鲁子明 有石癖,尝亲访其处,以渔舟载归 瀟滩 ,列置所居。” 清 黄云 《诸九鼎〈石谱〉跋》:“今 惕庵 有石癖,曰:自今以往,从子言,亦请以石癖署轩额可也。” 蔡有守 《师子林》诗:“吾生有石癖,闻之安可禁。”
分類:癖好
《漢語大詞典》:石坞
用石头建筑,供守卫用的堡垒。 元 马祖常 《追和许浑游溪夜回韵》:“直待月痕侵石隖,还期烟色认柴关。”
《骈字类编》:石状(石状)
杜甫积草岭诗飕飕林响交惨惨石状变诗韦庄鸡公帻诗见山形下 黄溍重登云黄山 岚光乍璘㻞石状终黤黪杳范成大过小玲珑岩诗脱略岩岫 黝纠石状怪
《漢語大詞典》:乳石
(1).指石钟乳。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復入东前洞,缚炬内游,乳石奇变,与西内洞等。”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三八回:“乳石夭矫垂下,繽纷不一。”
(2).古代有服乳石法,乳谓石钟乳,石谓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之类。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金石之精者,如细研硫黄、朱砂、乳石之类。” 宋 陆游 《自勉》诗:“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
《漢語大詞典》:五石瓠
可容五石的大葫芦。语出《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分類:葫芦
《骈字类编》:石仙
明一统志石仙岩在建昌府南丰县西十五里即冷真人委蜕之所岩有汉张道陵十八世孙张洞宣冢十又石仙人潭井在抚州府金溪县东三 五里井有仙迹岁旱祷之辄应
《骈字类编》:石齧
唐 韩愈 琴操十首 其一 将归操 涉其浅兮,石齧我足。乘其深兮,龙入我舟。
《漢語大詞典》:石层(石層)
重迭的石头;石级。 唐 皮日休 《钓侣》诗之二:“ 严陵滩 势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 前蜀 韦庄 《梁氏水斋》诗:“看蚁移苔穴,闻蛙落石层。” 宋 赵师秀 《岩居僧》诗:“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國語辭典》:兰石(蘭石)  拼音:lán shí
兰草芳香,石质坚硬。兰石比喻高尚。汉。王充《论衡。本性》:「禀兰石之性,故有坚香之验。」晋。潘尼益州刺史杨恭侯碑〉:「禀天然不渝之操,体兰石芳坚之质。」
《漢語大詞典》:黄石书(黄石書)
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世称黄石公三略。 明 陈子龙 《壮游行》:“或授 黄石 书,且遇採药翁。”
《漢語大詞典》:柱石臣
担当国家重任的大臣。汉书·元后传:“﹝ 王商 ﹞内行篤,有威重,位歷将相,国家柱石臣也。”三国志·魏志·徐宣传:“ 宣 体履至实,直内方外……有託孤寄命之节,可谓柱石臣也。”
《國語辭典》:石鼓文  拼音:shí gǔ wén
东周时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时在天兴三畤原出土(今陕西省宝鸡市),共有十块,每面环刻一首四言诗,内容多为歌颂田原之美和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形。字体介于籀篆之间,其中一石字已磨灭,其馀九石也有残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也称为「秦刻石」。
《國語辭典》:石鼓  拼音:shí gǔ
1.鼓形的石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注》:「南径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唐语林。卷五。补遗》:「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
2.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