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16,分148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石斋
石点头
硖石
镵石
钧石
石痕
石峡
石激
石长
石影
石扇
石断
碣石宫
石窍
石表
《骈字类编》:石斋(石斋)
殷尧藩 过友人幽居诗 石斋盟四友,年下顿生春。
《国语辞典》:石点头(石点头)  拼音:shí diǎn tóu
1.书名。明天然痴叟撰,十二卷。书名取义于东晋和尚生公说法的故事,含「顽石点头,推因及果,劝人作善」之意。
2.顽石都会点头。比喻爱心感化的力量无限,冥顽的人都受感动。
《骈字类编》:硖石(硖石)
晋书魏浚传浚东郡东阿人也寓居关中为度支校尉有干用永嘉末与流人数百家东保河阴之硖石城水经见山硖下古明一统志硖石关在河南府陜州 东旧硖石县即 崤陵关
又硖石山在凤阳府寿州西北二十五里山两岸相对淮水经其中禹凿旧迹犹存山上尝立二城以防津要
《漢語大詞典》:镵石(鑱石)
古时治病用的石针。《素问·汤液醪醴论》:“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鑱石、鍼艾治其外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鑱石撟引,案杌毒熨,一拨见病之应。” 司马贞 索隐:“鑱谓石针也。” 明 何景明 《七述》:“骨髓之病,可以鑱石炙熨。” 清 唐甄 潜书·远谏:“良药鑱石,国之宝也。”
《漢語大詞典》:钧石(鈞石)
钧和石。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正钧石,角斗甬。” 宋 曾巩 《馆中祭丁元珍文》:“其蓄钧石,其出銖錙。” 宋 苏轼 《论仓法札子》:“未有百姓造銖两之罪,而人主报以钧石之刑也。”
分類:重量
《骈字类编》:石痕
唐 方干 山井 夜久即疑星影过,早来犹见石痕深。
《漢語大詞典》:石峡(石峽)
两边石山夹水的地方。 金 元好问 《游承天悬泉》诗:“雷车怒击冰雹散,石峡峻滑苍烟屯。” 元 马祖常 《吕梁》诗:“青山开石峡,白日看风湍。”宋史·外国传三·高丽:“舟行甚驶,七日至 礼成江 。江居两山间,束以石峡,湍激而下,所谓 急水门 ,最为险恶。”
分類:两边石山
《骈字类编》:石激
唐 高适 入昌松东界山行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唐 应物 龙潭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骈字类编》:石长(石长)
唐 元稹 度门寺 钵传烘玛瑙,石长翠芙蓉。
唐 鲍溶 游山 天寒鹤巢林,石长泉脉闭。
《漢語大詞典》:石影
(1).石之阴影。 北周 庾信 《山斋》诗:“石影横临水,山云半绕峯。” 宋 谢翱 《岁月》诗:“日欹眠石影,树长食藤根。” 明 祝允明 《秋夜曲》:“明月深穿轆轤井,蕉桐成削藏石影。”
(2).石刻画像。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花窟炎聚,石影光轻。” 唐 岑勋 《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至塔下。”
《骈字类编》:石扇
唐 宋之问 游陆浑南山自歇马岭到枫香林以诗代书荅李舍人适 太和亦崔嵬,石扇横闪倏。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元 邓文原 王晋卿蜀道寒云图 巨灵何年移五岳,石扇中开两厓削。
《骈字类编》:石断(石断)
唐 李白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唐 李贺 过华清宫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宋 苏轼 是日自磻溪,将往阳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麓亭 路穷惊石断,林缺见河奔。
《漢語大詞典》:碣石宫
战国 时 燕昭王 为 齐 邹衍 所建的宫。因地近 碣石 ,故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如 燕 , 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 碣石宫 ,身亲往师之。” 唐 李商隐 《五言四十韵诗》之二:“感激 淮山馆 ,优游 碣石宫 。” 明 茅平仲 《金台怀古》词:“只见那 郭隗臺 黄金叠垛, 碣石宫 白璧嵯峨。”参见“ 碣石馆 ”。
《漢語大詞典》:碣石馆(碣石館)
即 碣石宫 。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诗之二:“南登 碣石馆 ,遥望 黄金臺 。” 唐 高适 《酬裴员外》诗:“题诗 碣石馆 ,纵酒 燕王臺 。”亦省作“ 碣馆 ”。 唐 王勃 《乾元殿颂》:“风寒 碣馆 ,露惨 苏臺 。” 唐 李峤 《夏晚九成宫呈同寮》诗:“ 碣馆 分襄野, 平臺 架射峯。”参见“ 碣石宫 ”。
《漢語大詞典》:石窍(石竅)
石洞。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古者帝王升封,咸憩此水,水上往往有石窍存焉,盖古设舍所跨处也。”《英烈传》第七五回:“ 戴寿 因看山势,南有 赤甲山 ,北有 羊角山 ,彼此相望,便把两山分开石窍,用铁索子万条相连,横截关口。”
分類:石洞
《漢語大詞典》:石表
泰山 没字碑的别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泰山没字碑:“ 泰山 有没字碑, 秦始皇 所建。今曰石表。”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 泰山 ﹞没字碑一曰石表,又曰石套,俗曰神主石。”参见“ 石套 ”。
分類:泰山
《漢語大詞典》:石套
(1). 泰山 没字碑的别称。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 泰山 没字碑,七修类稾以为石套,其言甚辨。 泰安州 守 曲三山 语予曰:‘碑不甚厚,石復粗礪,断非石套。’按没字碑一曰石表,又曰石套,俗曰神主石。此石当 泰山 絶顶,正封禪望祭地;神主石之説为当。”参见“ 碑套 ”。
(2).碑石外的无字石碑。用以保护有字的碑石。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泰山没字碑:“今 益都 杨太守 应奎 ,亲见某寺移一无字古碑,不意中復有隶文之石,外乃套耳,然后知碑为 隋 时所刻。是古人真有石套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