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玉梁
(1).石桥的美称。 晋 王嘉 拾遗记·岱舆山:“北有玉梁千丈,驾玄流之上。” 唐 张说 《石桥铭》:“玉梁架迴,碧沼涵空。” 明 夏完淳 《九哀·云中游》:“秋飆动兮玉梁,芳草委兮河阳。”
(2).古代服带上的玉饰。 北周 庾信 《春赋》:“马是 天池 之龙种,带乃 荆山 之玉梁。”北史·陈顺传:“ 魏文帝 执 顺 手曰:‘ 渭桥 之战,卿有殊力。’便解所服金鏤玉梁带赐之。”
(3).指玉制的鱼形佩饰。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长安 有寳货行,有购得名玉鱼者,亦名玉梁,似今所佩鱼袋。”
(4).山名,即 安徽 东、西 梁山 。又称 天门山 。 五代 齐己 《舟中江上望玉梁山怀李尊师》诗:“残照 玉梁 巔,峨峨远櫂前。”
《漢語大詞典》:悬磴(懸磴)
石桥。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跨穹窿之悬磴,临万丈之絶冥。” 李善 注:“悬磴,石桥也。”
分類:石桥
《國語辭典》:秦桥(秦橋)  拼音:qín qiáo
秦始皇为过海观日所造的桥。参见「鞭石成桥」条。唐。李贺 古悠悠行:「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漢語大詞典》:秦梁
地名。一说 秦始皇 东巡涉水时从官提石所填的石桥。初学记卷五引 晋 郭缘生 《述征记》:“ 秦梁 ,地名也。或云 秦始皇 东巡,弗行旧道,过此水,率百官以下,人提一石以填之。俄而梁成。今覩所累石,无造作之处。”
《漢語大詞典》:鱼矼(魚矼)
可供钓鱼用的小石桥。 宋 苏轼 《江西》诗:“何人得儁窥鱼矼,举叉絶叫尺鲤双。” 元 王逢 《园馆杂事》诗之一:“竹树藏山石作门,鱼矼水带洗花痕。” 清 金张 《叉鱼谣》:“ 丁山 河口 朱老翁 ,自夸得儁窥鱼矼。”
《漢語大詞典》:石杠
亦作“ 石矼 ”。 石桥。一说为置于水中供人渡涉的踏脚石。尔雅·释宫:“石杠谓之徛。” 郭璞 注:“聚石水中,以为步渡彴也。孟子曰:‘岁十月徒杠成。’或曰今之石桥。” 晋 左思 《魏都赋》:“石杠飞梁,出控 漳 渠。” 唐 皮日休 《忆洞庭观步十韵》:“上戍看绵蕝,登村度石矼。” 清 曹寅 《雨夕送令彰还广陵》诗:“陂荡水连江,泥涂聚石矼。”
《漢語大詞典》:赵州桥(趙州橋)
原名 安济桥 。俗称 赵州 大石桥。位于 河北省 赵县 城南 洨河 上。 隋 开皇 、 大业 年间名匠 李春 所建,为我国现存古代著名建筑之一。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入梦》:“驀过 赵州桥 ,蹬上这 邯郸 道。”《诗刊》1978年第2期:“ 中国 美丽的 洨河 上,那彩虹般的 赵州桥 呵,已经屹立了七百个冬春!”
《漢語大詞典》:祖龙浮海(祖龍浮海)
传说 秦始皇 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 始皇 求与相见,神言己貌丑,莫图其形,当与帝相见。 始皇 入海见海神,工人潜以脚画其状,海神怒,斥帝速去。 始皇 转马急返,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见《三齐略记》。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九:“ 祖龙 浮海不成桥, 汉武 寻阳 空射蛟。”
《漢語大詞典》:赶山鞭(趕山鞭)
威力巨大的神鞭。传说 秦始皇 筑石桥,欲渡海观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见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引《三齐略记》太平御览卷七三引《齐地记》《红旗歌谣·水从天上飞下来》:“集体力量比天大,强过 始皇 赶山鞭。”《民间文学》1979年第4期:“除 孟姜女 故事外,拾粪老人还讲了关于赶山鞭的传说。”
《漢語大詞典》:平拱
我国有些石桥的拱形不是半个圆,而只是圆弧的一段,拱的弧矢和跨度相比要小的多,这样的拱称“平拱”。 茅以升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桥》:“我国石拱,一般都是半圆形,如 卢沟桥 ,但这个桥( 赵州桥 )的拱形却不是半个圆,而只是圆弧的一段,因而拱顶在拱脚水平线上的高度,不是圆的半径,而是大大小于半径,这个高度叫做‘弧矢’。如按这桥拱形的圆弧说,圆的半径应当是27.7米,但因只用了一个弧,拱的弧矢就只有7.23米,和拱的跨度相比,约五分之一,这样的拱,叫做‘平拱’。”
《漢語大詞典》:石碽
拱形石或拱形石桥。 明 范守己 《登太华赋》:“汰僊汕之石碽兮,澲潏淈而泌渤。”
分類:拱形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