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石棱(石稜)
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唐 杜甫 《西阁雨望》诗:“径添沙面出,湍减石稜生。”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面壁攀石稜,养力方敢前。” 前蜀 韦庄 《渔塘》诗:“ 洛水 分餘脉,穿巖出石稜。”《太平广记》卷二四一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记·王承休》:“缓轡踰双剑,行行躡石稜。”
《漢語大詞典》:支机石(支機石)
传说为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太平御览卷八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集林》:“昔有一人寻 河 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 严君平 ,云:‘此支机石也。’”一说,其人为 汉 代 张骞 ,谓 骞 奉命寻找 河 源,乘槎经月亮至天河,在月亮见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织女取支机石与 骞 。见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引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唐 宋之问 《明河篇》:“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 成都 卖卜人。” 明 何景明 《七夕》诗:“乘槎莫问支机石,河汉年年此夜阴。” 清 赵翼 《夜坐》诗:“浪説支机石,谁乘犯斗槎?”亦省作“ 支机 ”、“ 支石 ”。 唐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七夕》:“空接 灵臺 下,方恧辨支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知甚日菱花重照,知甚支石还投。” 明 张煌言 《冰槎集引》:“昔之乘槎者,或为客星而犯斗牛,或入女宿而得支机。”
《国语辞典》:落石  拼音:luò shí
从高处掉下的石头、石块。如:「经过易坍方的地区时要小心落石,以免受伤。」
《漢語大詞典》:湖石
产于 太湖 的石头,多孔穴,宜于堆砌假山。《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假山结构不恶,惟其石不类 江 浙 所用之湖石。”
《漢語大詞典》:瓦石
瓦片石头。常比喻无价值的东西。《穀梁传·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佚宕中国,瓦石不能害。”后汉书·刘陶传:“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 和 玉。”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贄币浓者,瓦石成珪璋。”
《國語辭典》:碎石  拼音:suì shí
细碎的石头。如:「这条羊肠小径遍满了碎石,真是难走极了。」
《漢語大詞典》:琢石
使石块表面磨平、成形的动作或过程
用一尖头工具(如鹤嘴锄)来修琢石头的行为或过程
《漢語大詞典》:浮磬
水边一种能制磬的石头。《书·禹贡》:“ 泗 滨浮磬。” 孔颖达 疏:“石在水旁,水中见石,似若水中浮然,此石可以为磬,故谓之浮磬也。”后汉书·马融传:“怪石浮磬,燿焜于其陂。” 清 赵翼 《放言》诗:“石沉有浮磬,木浮有沉水。”
分類:水边石头
《國語辭典》:玄石  拼音:xuán shí
1.黑色的石头。常用做碑石。《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感悼子胥、屈原以非辜沉身,乃作悼骚赋,系玄石而沉之。」《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方高山而仰止,刊玄石以表德。」
2.磁铁的别名。参见「磁铁」条。
《漢語大詞典》:流石
山谷中被水冲下的石头。例如:从流石蛇行。——《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漢語大詞典》:踏石
(1).踏脚的石头。安置于浅水难行之处,便于行走。 孙犁 《白洋淀纪事·吴召儿》:“不用说 雁北 那趟不完的冷水小河,登不住的冰滑踏石,转不尽的阴山背后。”
(2).旧时 陕西 端午节的一种民俗。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节令:“五月五日, 江 南曰竞渡, 陕西 洋县 曰踏石。”
《國語辭典》:磨石  拼音:mó shí
用来磨刀刃的石头。《书经。禹贡》「砺砥砮丹」句下汉。孔安国。传:「砥细于砺,皆磨石也。」
《漢語大詞典》:赤石
(1).红色的石头。神异经·中荒经:“西北裔外有 大夏山 ,有宫,以金为墻。南方裔外 冈明山 ,有宫,以赤石为墻。”
(2).指丹砂。汉书·地理志上“厉砥砮丹” 唐 颜师古 注:“丹,赤石也,所谓丹砂者也。”
《漢語大詞典》:石舫
园林中用石头建成的船形建筑物。例如:颐和园内的著名石舫。
《国语辞典》:石阶(石阶)  拼音:shí jiē
用石头铺制成的台阶。如:「黄昏时分,他总喜欢坐在石阶上纳凉。」《董西厢》卷八:「觑著一丈来高石阶级褰衣跳,衙内每又没半个人扯著,头札番身吃一个大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