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磨崖
亦作“ 磨厓 ”。
(1).山崖石壁上镌刻的文字。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南屏兴教磨崖》:“今 南屏山 兴教寺 磨崖,《家人》卦、《中庸》、《大学》篇, 司马公 书,《新图经》不载。” 元 马致远 《哨遍·张玉嵓草书》套曲:“通三昧,磨崖的本,画赞初碑。”
(2).磨平山崖石壁镌刻文字。 明 郭贞顺《上俞将军》诗:“但属壶民歌太平,磨厓勒尽 韩山 石。” 清 顾炎武 《浯溪碑歌》:“ 真卿 作大字,笔法名天下,磨厓勒斯文,神理遗来者。”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异日者龙跳虎卧,磨崖 昆崙 之巔;波涌云垂,张乐 洞庭 之泽。”
(3).磨擦山崖。 宋 苏轼 《黄牛庙》诗:“山下耕牛苦磽确,两角磨崖四蹄溼。”
(1).山崖石壁上镌刻的文字。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南屏兴教磨崖》:“今 南屏山 兴教寺 磨崖,《家人》卦、《中庸》、《大学》篇, 司马公 书,《新图经》不载。” 元 马致远 《哨遍·张玉嵓草书》套曲:“通三昧,磨崖的本,画赞初碑。”
(2).磨平山崖石壁镌刻文字。 明 郭贞顺《上俞将军》诗:“但属壶民歌太平,磨厓勒尽 韩山 石。” 清 顾炎武 《浯溪碑歌》:“ 真卿 作大字,笔法名天下,磨厓勒斯文,神理遗来者。”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异日者龙跳虎卧,磨崖 昆崙 之巔;波涌云垂,张乐 洞庭 之泽。”
(3).磨擦山崖。 宋 苏轼 《黄牛庙》诗:“山下耕牛苦磽确,两角磨崖四蹄溼。”
《漢語大詞典》:山肤(山膚)
(1).即石耳。体呈扁平圆形,固着于石面,多产于悬崖石壁上,可供食用和药用。 汉 枚乘 《七发》:“肥狗之和,冒以山肤。” 宋 梅尧臣 《送王屋知县孙秘丞》诗:“山肤有时得虞猎,不比彘肉烹连毛。” 清 方以智 《通雅·饮食》:“或曰,山肤,石耳之类。”
(2).指山产的美味食品。参见“ 山肤水豢 ”。
(3).山的表层。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从其内穿隙透窍,多有旁穴,上引天光,外逗云影,知其东透山肤甚薄,第穴小竇悬,不容人跡,漫为出入耳。” 清 汪洪度 《黄山领要录·黄山》:“山肤剥尽,而骨仅存。”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诗:“树下每每无寸草,山肤只剩赤条条。”
(2).指山产的美味食品。参见“ 山肤水豢 ”。
(3).山的表层。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从其内穿隙透窍,多有旁穴,上引天光,外逗云影,知其东透山肤甚薄,第穴小竇悬,不容人跡,漫为出入耳。” 清 汪洪度 《黄山领要录·黄山》:“山肤剥尽,而骨仅存。”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诗:“树下每每无寸草,山肤只剩赤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