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生曾识
 
三生溪桥话别
  
三生石上
 
三生路
 
石上三生

相关人物
李源


《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一·圆观〉~3089~
圆观者,大历末,洛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帛。梵学之外,音律贯通。时人以富僧为名,而莫知所自也。李谏议源,公卿之子,当天宝之际,以游宴歌酒为务。父●居守,陷于贼中,乃脱粟布衣,止于惠林寺,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饮而已。不置仆使,绝其知闻。唯与圆观为忘言交,促膝静话,自旦及昏。时人以清浊不伦,颇招讥诮。如此三十年。二公一旦约游蜀州,抵青城峨嵋,同访道求药。圆观欲游长安,出斜谷;李公欲上荆州,出(「出」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三峡。争此两途,半年未诀。李公曰:「吾已绝世事,岂取途两京?」圆观曰:「行固不由人,请出从三峡而去。」遂自荆江上峡。行次南洎,维舟山下。见妇女数人,鞗达锦铛,负瓮(「瓮」原作「人」,据明抄本改)而汲。圆观望而泣下曰:「某不欲至此,恐见其妇人也。」李公惊问曰:「自此峡来,此徒不少,何独泣此数人?」圆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逾三载,尚未娩怀,以某未来之故也。今既见矣,即命有所归。释氏所谓循环也。」谓公曰:「请假以符咒,遣某速生。少驻行舟,葬某山下。浴儿三日,亦访临。若相顾一笑,即其认公也。更后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与公相见(「公相见」原作「相见公」,据明抄本改。)之期也。」李公遂悔此行,为之一恸。遂召妇人,告以方书。其妇人喜跃还家,顷之,亲族毕至。以枯鱼酒献于水滨,李公往为授朱字,圆观具汤沐,新其衣装。是夕,圆观亡而孕妇产矣。李公三日往观新儿,襁褓就明,果致一笑。李公泣下,具告于王。王乃多出家财,厚葬圆观。明日,李公回棹,言归惠林。询间观家,方知已有理命。后十二年秋八月,直诣余杭,赴其所约。时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满川,无处寻访。忽闻葛洪川畔,有牧竖歌竹枝词者,乘牛叩(「叩」原作「叱」,据明抄本改。)角,双髻短衣,俄至寺前,乃圆观也。李公就谒曰:「观公健否?」却问李公曰:「真信士矣。与公殊途,慎勿相近。俗缘未尽,但愿勤修,勤修不堕,即遂相见。」李公以无由叙话,望之潸然。圆观又唱竹枝,步步前去。山长水远,尚闻歌声,词切韵高,莫知所谓。初到寺前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溪山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后三年,李公拜谏仪大夫,二年亡。
《骈字类编》:石上
唐 元稹 兔丝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唐 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 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峰问老师。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 石上丛林碍星斗,窗边瀑布走风雷。
唐 方干 题桐庐谢逸人江居 湖边倚杖寒吟苦,石上横琴夜醉多。
唐 郑谷 石门山泉 云边野客穷来处,石上寒猿见落时。
分类:石上
《漢語大詞典》:石上草
石菖蒲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药材上·石上草:“古诗:‘冀采石上草,得以驻餘颜。’按石上草,即石菖蒲也。”
《分类字锦》:石上看山
释无闷寒林石屏诗草堂无物伴身閒惟有屏风枕簟间本向他山求得石却于石上看他山
分类:屏障
《分类字锦》:石上清泉
云烟过眼录南北名琴石上清泉古篆书不知作者
分类:
《分类字锦》:石上双吹(石上双吹)
郭钰 洞箫一曲裁新管,石上双吹翠袖寒。
分类:箫管
《分类字锦》:石上祥符
宣室志唐丞相李揆乾元初为中书舍人尝一日退朝归见一白狐在庭中捣练石上命侍童逐之已无见矣时有客于揆门者因话其事客曰此祥符也某敢贺至明日果迁礼部侍郎
分类:狐狸
《分类字锦》:如堕石上(如堕石上)
晋书毛宝传初宝在武昌军人有于市买得一白龟长四五寸养之渐大放诸江中邾城之败养龟人自投水中如觉堕一石上视之乃先所养白龟长五六尺送至东岸遂得免焉
分类:阴德
《國語辭典》:刻石  拼音:kè shí
1.将文字或图案刻在碑碣、崖壁上。《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2.刻有文字、图象的碑碣。《南史。卷五七。范云传》:「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
《國語辭典》:勒铭(勒銘)  拼音:lè míng
在金石上镌刻记录功绩的文字。《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夫以二子之贤,勒铭两国,犹削迹归愆,请命乞身,望之无劳,盖其宜也。」宋。陆游 夜泊水村诗:「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國語辭典》:砥砺(砥礪)  拼音:dǐ lì
砥、砺都是磨刀石。砥砺引申为磨鍊。《淮南子。脩务》:「有时而脩,砥砺磨坚,莫见其损。」
《國語辭典》:墨花  拼音:mò huā
1.砚石长时间受墨浸渍所产生的花纹。唐。李贺〈杨生青紫石砚〉歌:「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2.单用墨所画的花。元。汤垕《画鉴。宋画》:「能画花鸟,克肖圣艺,墨花妙入能品。」
《漢語大詞典》:枕石
枕于石上。多喻隐居山林。 金 刘仲尹 《西溪牡丹》诗:“我欲禪居净餘习,湖滩枕石看游鱼。” 清 顾炎武 《春雨》诗:“枕石且看云,悠然得所遣。”参见“ 枕石漱流 ”。
《國語辭典》:枕石漱流  拼音:zhèn shí shù liú
以山石为枕,以溪流漱口。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形容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汉。曹操 秋胡行二首之一:「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明。陆采《明珠记》第二八出:「当时离乱之际,多少富贵的,死于兵革之中。争如老夫枕石漱流,快活山中度日。」也作「枕流漱石」「漱流枕石」、「漱石枕流」。
《漢語大詞典》:倚石
(1).耸立的石头。初学记卷五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上有倚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艮岳》:“ 艮岳 倚石排空,周环曲折,有 蜀 道之难。”
(2).靠在石上。 唐 白居易 《上香炉峰》诗:“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笻竹杖白纱巾。” 唐 陆龟蒙 《渔具诗·舴艋》:“倚石迟后侣,徐橈供远山。”
《國語辭典》:石经(石經)  拼音:shí jīng
石刻的经书。始于汉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此后历代都有石经,如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等。今可考见其文字者,以熹平石经为最早。
《國語辭典》:三生石  拼音:sān shēng shí
相传唐代李源与僧圆观友好,圆观临死时与李约定,十二年后在杭州天竺寺相见。李源依期赴约,在天竺寺前遇一牧童唱竹枝词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乃知牧童即圆观。见唐。袁郊《甘泽谣。卷五。圆观》。后比喻因缘前定。唐。贯休 酬张相公见寄诗:「感通未合三生石,骚雅欢擎九转金。」
《國語辭典》:三生  拼音:sān shēng
佛教用语:(1)三辈子。《增壹阿含经》卷二三:「我时我忆宿命之事,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生、千生成败之劫,皆悉分别。」(2)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清。龚自珍〈人月圆〉:「三生慧业,万古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