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矫首(矯首)  拼音:jiǎo shǒu
举头、昂首。《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國語辭典》:矫矫(矯矯)  拼音:jiǎo jiǎo
1.勇武的样子。《诗经。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文选。潘岳。杨荆州诔》:「矫矫杨侯,晋之爪牙。」
2.高举的样子。唐。张九龄〈感遇〉诗一二首之四:「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3.卓然出众的样子。《汉书。卷一○○。叙传下》:「贾生矫矫,弱冠登朝。」
《國語辭典》:夭矫(夭矯)  拼音:yāo jiǎo
1.飞腾的样子。《文选。郭璞。江赋》:「抚淩波而凫跃,吸翠霞而夭矫。」也作「夭挢」、「夭蟜」。
2.屈曲的样子。《淮南子。脩务》:「木熙者,举梧槚,据句枉,猿自纵,好茂叶,龙夭矫。」也作「夭挢」、「夭蟜」。
《漢語大詞典》:矫激(矯激)
(1).犹诡激。奇异偏激,违逆常情。后汉书·第五伦传论:“君子侈不僭上,俭不偪下,岂尊临千里而与牧圉等庸乎?詎非矫激,则未可以中和言也。”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 东汉 之衰也,时人莫不矫激而奋厉,故贤不肖不相容,以至於乱。”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或取深山穷谷以为家,指泉石风月以为友,是岂迂僻矫激不近于人情?” 清 赵翼 《读史》诗之八:“衰世尚名义,作事多矫激。”
(2).指诗文风格特异而激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元和 以后,歌行则学流荡於 张籍 ,诗章则学矫激於 孟郊 。”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每闻諫諍辞,苦意多矫激。” 李大钊 《青春》:“ 拜轮 此言,固甚矫激,且寓风刺之旨。”
(3).激励。 唐 韦皋 《鹦鹉舍利塔记》:“因可以矫激流俗,端严梵伦。”
《漢語大詞典》:矫枉(矯枉)
矫正弯曲。比喻纠正偏邪。孟子·滕文公下“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汉 赵岐 注:“人当以直矫枉耳。”后汉书·朱祐景丹传论:“ 光武 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 李贤 注:“矫,正也。枉,曲也。” 唐 元希声 《赠皇甫侍御赴都》诗之四:“刺邪矫枉,非贤勿居。” 宋 秦观 《送洪景之循州参军》诗:“寒梅不自重,輒花桃李先。矫枉有佳菊,最后众芳妍。”
《國語辭典》:矫情(矯情)  拼音:jiǎo qíng
1.违反常情,表示高异的风格。《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高凤传。论曰》:「或高栖以违行,或疾物以矫情。」《老残游记》第八回:「他临走到底将这袍子留下,未免太矫情了。」
2.掩饰真情。《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今方是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
《國語辭典》:矫情(矯情)  拼音:jiǎo qing
人的性情倔强、任性。如:「这个人真矫情,动不动就耍小性子。」
《國語辭典》:矫饰(矯飾)  拼音:jiǎo shì
1.伪装造作以为掩饰。《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明。屠隆《昙花记》第三三出:「只因近日士大夫迷真逐假,矫饰欺人。」
2.端正整饬。《荀子。性恶》:「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
《國語辭典》:矫诬(矯誣)  拼音:jiǎo wú
假托诈欺。《书经。仲虺之诰》:「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唐。李白〈日出行〉:「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國語辭典》:矫揉(矯揉)  拼音:jiǎo róu
1.屈伸。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镕裁》:「蹊要所司,职在镕裁,檃括情理,矫揉文采也。」也作「矫輮」。
2.故意做作、不自然。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一出:「古今词传,纷纷迭出,雕锼矫揉,虫技轰轰。」
《漢語大詞典》:矫翼(矯翼)
(1).展翅。 晋 陆云 《登台赋》:“万禽委虵於潜室兮,惊风矫翼而来翔。”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七:“河畔草木黄,胡雁已矫翼。” 唐 杜牧 《别鹤》诗:“矫翼知何处,天涯不可穷。” 宋 梅尧臣 《矮石榴树子赋》:“雀媿卑栖而不肯集兮,故啾唧以矫翼。”
(2).比喻施展才能。文选·扬雄〈解嘲〉:“﹝国﹞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矫翼厉翮,恣意所存。” 李周翰 注:“言人择君而事之,如鸟举翼振翮而恣意高飞。”晋书·顾荣纪瞻等传赞:“﹝ 荣 等﹞逢时遇主,搏风矫翼。”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始含香於 建礼 ,仍矫翼於 崇贤 。”
《漢語大詞典》:矫伪(矯僞)
作伪;虚假。汉书·贾谊传:“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餘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无行义之尤者也。” 颜师古 注:“言诈为文书,以出仓粟近十万石耳。”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五状》:“意者朝廷以臣所言皆为矫伪,不足听察邪?” 明 张居正 《答南台谏》:“惟丈俯鉴愚悃,早为停寝,僕此意发自丹愫,絶无矫伪。”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然因让而争,矫伪已甚,生息此土,则亦劳矣,不如作詼谐观,反有啟颜之效也。”
分類:作伪虚假
《漢語大詞典》:矫然(矯然)
(1).坚劲貌。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文学高行,矫然若不可卷。” 清 沈德潜 《古诗源·例言》:“ 隋煬帝 艳情篇什,同符 后主 ,而边塞诸作,矫然独异。”
(2).矫情饰行貌。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
分類:坚劲
《國語辭典》:矫俗(矯俗)  拼音:jiǎo sú
1.矫正世俗。《后汉书。卷二○。祭遵传》:「矫俗厉化,卓如日月。」
2.故意立异违俗。《老残游记》第六回:「你那串铃本可以不摇,何必矫俗到这个田地呢!」
《國語辭典》:矫制(矯制)  拼音:jiǎo zhì
假托朝命以行事。《汉书。卷七七。孙宝传》:「自劾矫制,奏商为乱首,春秋之义,诛首恶而已。」
《國語辭典》:矫诏(矯詔)  拼音:jiǎo zhào
诈称皇帝诏书。《汉书。卷九三。佞幸传。石显传》:「后果有上书告显颛命矫诏开宫人,天子闻之,笑以其书示显。」
分類:假托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