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规矩(規矩)  拼音:guī jǔ
1.画圆画方的工具。唐。柳宗元〈梓人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断之器。」
2.法度、礼法。《红楼梦》第七回:「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
3.行为端正老实。如:「他向来规矩,做事靠得住。」
4.照例。《红楼梦》第三八回:「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
5.调教。如:「我若不严格点,那能够规矩出个好学生?」
《國語辭典》:絜矩  拼音:xié jǔ
君子审己度人,以同理心替人设想,使人我之间,各得其宜。《礼记。大学》:「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國語辭典》:矩矱  拼音:jǔ huò
1.本指画直角或方形的曲尺。比喻规矩法度。《楚辞。屈原。离骚》:「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汉。严忌〈哀时命〉:「上同凿枘于伏戏兮,下合矩矱于虞唐。」
2.作为典范、法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序志》:「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
《国语辞典》:踰矩  拼音:yú jǔ
超越常规,不守规矩。《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國語辭典》:矩步  拼音:jǔ bù
走路的步伐端正规矩。比喻言行举止皆合乎礼仪规范,一丝不苟。《后汉书。卷四六。郭躬传》:「汝南有陈伯敬者,行必矩步,坐必端膝。」《文选。鲍照。舞鹤赋》:「指会规翔,临岐矩步。」
《漢語大詞典》:仪矩(儀矩)
仪法规矩。 秦 李斯 《碣石刻石》:“羣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三国 魏 曹植 《鹖赋》:“甘沉陨而重辱,有节士之仪矩。” 宋 宋祁 宋景文笔记·释俗:“ 齐 魏 间以人有仪矩可喜者,谓之庯峭,盖庯峻也。” 清 恽敬 《与纫之论文书》:“吾宗之能学者不数人,能学而行復有仪矩者益不数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我的剪辫,却并非因为我是 越 人, 越 在古昔,‘断发文身’,今将效之,以见先民仪矩,也毫不含有革命性。”
《漢語大詞典》:中矩
合乎曲尺的标准。周礼·考工记·舆人:“圜者中规,方者中矩。”庄子·徐无鬼:“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 汉 崔瑗 《草书势》:“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员不副规。”
分類:曲尺标准
《漢語大詞典》:矩度
(1).泛指计量长度和角度的用具。 宋 陆游 《建宁府尊胜院佛殿记》:“ 怀素 坐裂瓦折桷腐柱頽垣之间,召工人持矩度,谋增大其旧。”
(2).规矩法度。宋史·理宗纪一:“出入殿庭,矩度有常。” 明 归有光 《与沈敬甫书》:“大概谓 钦甫 经学多超悟,文字未能卓然得古人矩度耳。” 清 黄宗羲 《张仁庵古本大学说序》:“立身制行,粹然儒者之矩度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离骚》﹞较之于,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漢語大詞典》:矩范(榘範)
犹规范。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务期行齐 颜 閔 ,学配 马 班 ,録德则榘范可风,抡文则元魁立掇。” 章炳麟 《訄书·冥契》:“彼神灵之国主,翕然以为出於朱鸟权衡之宿,其於中夏,壹何其榘范之合也。”
分類:规范
《漢語大詞典》:矩范(矩範)
亦作“ 矩范 ”。
(1).法式;典范。 汉 扬雄 《太玄·莹》:“因革国家之矩范也。矩范之动,成败之効也。” 范望 注:“范,法也。” 明 李东阳 《裕远庵记》:“盖是墓也,有节妇之风烈,封君之矩范。”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罗玘》:“ 景鸣 文章绰有矩范,诗非所长。” 平心 《论康熙帝的历史地位》:“他们写下了各族人民共同自卫的可歌可泣的篇章,给后来进步的反 清 力量留下了光芒烛天的矩范。”
(2).指立为典范。 明 于慎行 《〈颜氏家训〉后序》:“以彼其材……深谋朝廷,矩范当世,即 汉 世诸儒,何多让焉?”
分類:法式典范
《國語辭典》:不踰矩  拼音:bù yú jǔ
不超越规矩、本分。如:「我们做人处事应该要守本分、不踰矩。」
分類:出规规矩
《漢語大詞典》:遗矩(遺矩)
(1).指前人的法度、准则。宋书·傅亮传:“咏 倚相 之遗矩,希 董生 之方融。” 清 罗安 《伤侈俗》诗:“昔闻俭为德之共,高曾遗矩在孙子。” 易宗夔 《新世说·巧艺》:“其笔法度越凡流,直追古哲……诚为先民遗矩,后学指南。”
(2).谓留下法度、准则。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吏不能欺,兵无敢背, 玉关 遗矩, 汾海 留爱。”
《漢語大詞典》:矩方
矫正使方。汉书·律历志上:“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
分類:矫正正使
《漢語大詞典》:绳矩(繩矩)
亦作“ 绳榘 ”。 墨绳与矩尺。比喻规矩、标准。新唐书·后妃传下·德宗贤妃韦氏:“﹝ 韦氏 ﹞性敏淑,言动皆有绳矩,帝宠重之,后宫莫不师其行。”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论张长史书:“始观张 旭所 书《千字文》……虽左驰右騖,而不离绳矩之内。”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证学》:“先生时兢兢步趋,不踰绳矩。” 明 李东阳 《明故中顺大夫陆公行状》:“其为人冲澹沉默,动必绳榘,不为声利所移易。” 清 曾国藩 《江宁府学记》:“故其材之成,则足以辅世长民,其次亦循循绳矩。” 章炳麟 《訄书·尊史》:“夫整齐世繫,分北宗望,成而观之,无瑰特,察诸子所説与箸于楚辞山海经者,后先凌杂,派别挠乱,然后知此其为绳榘也。”
分類:规矩标准
《漢語大詞典》:高矩
崇高的规范、准则。《文选·张华〈励志诗〉》:“先民有作,貽我高矩。” 吕延济 注:“言先圣作法度,遗我为高大之规矩。”晋书·贺循传:“餐服玄风,景羡高矩。” 唐 司空图 《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曾祖某,誉合贵游,跡追高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