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0
词典
2
分类词汇
48
共50,分4页显示
1
2
3
4
2
3
4
下一页
词典
知变
达权知变
分类词汇
剪剪
执一
必固
株守
顽然
待兔
抱柱
方拙
偏滞
拘泥
顽固
书呆
泥滞
《分类字锦》:
知变(知变)
礼记:穷本知变,乐之情也。疏:此言穷人根本,知内外改变,惟乐能然,故云乐之情也。
分类:
知变
作乐
《国语辞典》:
达权知变(达权知变)
拼音:
dá quán zhī biàn
不墨守常规,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处置。《醒世恒言。卷一一。苏小妹三难新郎》:「主四方之事的,顶冠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也作「达权通变」、「通权达变」、「通时达变」。
分类:
墨守
守常
常规
据实
适当
处置
《國語辭典》:
剪剪(翦翦)
拼音:
jiǎn jiǎn
1.狭小的样子。《庄子。在宥》:「而佞人之心剪剪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2.风吹的样子。唐。
韩偓
夜深
诗:「侧侧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3.整齐的样子。晋。程本《子华子。卷下。晏子问党》:「上下剪剪焉,惟其君之听。」
分類:
齐心
狭隘
簇簇
风轻
和睦
轻微
浅薄
丛集
相处
寒意
过分
谨慎
不知
知变
变通
《國語辭典》:
执一(執一)
拼音:
zhí yī
1.专一。《荀子。尧问》:「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鼯鼠五能,不成伎术。」
2.固执一端,不知权变。《孟子。尽心上》:「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分類:
固执
掌握
执一
专一
一端
根本
不知
知变
变通
《漢語大詞典》:
必固
固执,不知变通。语本
《论语·子罕》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晋
葛洪
《
抱朴子·嘉遯
》
:“隐显默语,无所必固,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分類:
固执
不知
知变
变通
《國語辭典》:
株守
拼音:
zhū shǒu
比喻拘泥守成,不知变通。参见「守株待兔」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三出:「自株守,教怨谁?让荒园,你存济。」《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愚兄老拙株守,两家至戚世交,只和老弟气味还投合的来。」
分類:
拘泥
守旧
不知
知变
变通
《國語辭典》:
守株待兔
拼音:
shǒu zhū dài tù
相传一农夫见兔触树而死,为他所得,遂不事农作,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树,终一无所获。典出《韩非子。五蠹》。后比喻拘泥守成,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汉。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也作「守株伺兔」。
分類:
企图
不经
主观
努力
侥幸
幸得
意外
收获
死守
狭隘
经验
不知
知变
变通
《漢語大詞典》:
顽然(頑然)
(1).愚钝无知貌。 唐
韩愈
《答张籍书》
:“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諭之。” 清
戴名世
《〈困学集〉自序》
:“况余才质鲁钝,顽然无所得於心。”
(2).自然质朴貌。 明
袁宏道
《与陶石篑书》
:“ 西山 若无诸大梵刹,便顽然一冈矣。”
(3).顽固而不知变通貌。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敬告政府诸公》
:“昔 日本 当 明治 十一二年以后,人民之要求国会者风起水涌,其政府顽然不动。”
分類:
自然
愚钝
顽固
无知
质朴
不知
朴貌
知变
变通
《漢語大詞典》:
待兔
比喻墨守成规而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典出
《
韩非子·五蠹
》
宋 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唐 欧阳詹
《送王式东游序》
:“予怀待兔之固,犹伺北闕寝书之报; 公范 见变豹之理,将东游诸侯之国。” 宋
范仲淹
《临川羡鱼赋》
:“亦犹射雉之子,即亡矢以胡为?待兔之人,非设罝而奚可?”
分類:
墨守成规
不知
知变
变通
妄想
不劳而获
《漢語大詞典》:
抱柱
(1).
《
庄子·盗跖
》
:“ 尾生 与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后以“抱柱”为坚守信约的典故。
《玉台新咏·古诗〈穆穆青风至〉》
:“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唐
李白
《长干行》
之一:“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臺。” 陈去病
《惜别词》
:“而今抱柱空遗恨,流水悠悠岂復情。”
(2).比喻死守陈规而不知变通。 清
赵翼
《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
》
:“若反以新为嫌,是必拾人牙后,人云亦云;否则,抱柱守株,不敢踰限一步,是尚得成家哉!”
分類:
死守
陈规
不知
知变
变通
坚守
守信
信约
《漢語大詞典》:
方拙
(1).刚直而不知变通。 唐
孟郊
《灞上轻薄行》
:“自嘆方拙身,忽随轻薄伦。” 后蜀 何光远
《
鉴诫录·语忌诫
》
:“ 仁遇 行伍出身,语多方拙。”
(2).指方正朴拙,聪明不外露。 宋
陈傅良
《送德远弟赴省》
诗:“方拙有家学,丰腴与众同。” 元
辛文房
《
唐才子传·姚合
》
:“所谓方拙之奥,至巧存焉。”
分類:
刚直
方正
不知
朴拙
知变
变通
聪明
不外
外露
后蜀
《漢語大詞典》:
偏滞(偏滯)
谓拘泥而不知变通。
《
朱子语类
》
卷七四:“盖天本是箇大底物事,以偏滞求他不得。” 明
方孝孺
《棠溪书舍记》
:“盖 子羔 之信道,而才不足以行之; 仲由 优於才,而未能以闻道:皆偏滞於一隅者也。”
分類:
拘泥
不知
知变
变通
《國語辭典》:
拘泥
拼音:
jū nì
固执于个人的想法而不知变通。宋。
朱熹
〈
答陆子静书
〉:「今必如此拘泥,强生分别。」《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不存拘泥,方好讲到自由。」
分類:
拘泥
固执
拘束
不知
知变
变通
《國語辭典》:
顽固(頑固)
拼音:
wán gù
固执守旧,不知变通。《北史。卷八一。儒林传上。张伟传》:「学通诸经,乡里受业者,常数百人。儒谨汎纳,虽有顽固,问至数十,伟告喻殷勤,曾无愠色。」《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兄弟自己捐廉,催他们绅士改办学堂,那知他们顽固得很?起初决计不肯办,后来经兄弟苦口劝导,把抚宪的意思再三开导,绅士这才答应了。」
分類:
顽固
立场
坚硬
愚妄
固执己见
反动
固陋
不知
不肯
知变
变通
人
《漢語大詞典》:
书呆(書獃)
言谈行事不切实际、不知变通的读书人。
《再生缘》
第四六回:“不敢叫,真正 丽君 嗔薄幸;寧可使,冒名女子哭书獃。” 清
赵翼
《一蚁》
诗:“徒守书獃身已悮,纵成诗圣世奚裨。”
分類:
不切实际
不知
知变
变通
读书人
《國語辭典》:
泥滞(泥滯)
拼音:
nì zhì
拘泥固执。《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泥滞旧方,互相诡駮,循名者屈其短,算实者挺其效。」
分類:
拘泥
滞留
阻滞
不知
停留
不畅
知变
畅通
变通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