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0
词典
2
分类词汇
48
共48,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3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迂拘
胶瑟
宋头巾
执而不化
顽固不化
顽锢
枉曲直凑
一个心眼
泥古非今
求剑刻舟
刚愎性成
刻足适屦
截趾适屦
一条道儿走到黑
给个棒锤当针认
《漢語大詞典》:
迂拘
迂腐执著,不知变通。 清 何长诏
《论文》
诗:“奈何羣儿愚,迂拘守成格。”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
:“此固由素性之迂拘,亦所以报明公知己之感也。”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两字并列系双声迭韵之字而后人分析解之之例》
:“窈窕二字,乃叠韵字之表象者也,以善心善容分训之,未免迂拘。”
分類:
迂腐
执著
不知
知变
变通
《漢語大詞典》:
胶瑟(膠瑟)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南朝 梁
沈约
《上注制旨连珠表》
:“守株胶瑟,难与适变。”参见“ 胶柱鼓瑟 ”。
分類:
固执
执拘
拘泥
不知
知变
变通
《國語辭典》:
胶柱鼓瑟(膠柱鼓瑟)
拼音:
jiāo zhù gǔ sè
将瑟的弦柱黏住,鼓瑟时就不能调节音调的高低。语本《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胶柱鼓瑟,三峡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也作「胶柱调瑟」。
分類:
瑟上
弦柱
能调
调节
高低
《国语辞典》:
宋头巾(宋头巾)
拼音:
sòng tóu jīn
宋代儒者迂腐,故比喻迂腐不知变通的人。《水浒后传》第三八回:「何况这样烟花贱妇,却要他苦志守节,真是宋头巾!」
分类:
儒者
迂腐
不知
知变
变通
《國語辭典》:
执而不化(執而不化)
拼音:
zhí ér bù huà
固执己见而不知变通。《庄子。人间世》:「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分類:
固执己见
不知
知变
变通
《漢語大詞典》:
顽固不化(頑固不化)
(1).昏昧保守,固执而不知变通。
《文明小史》
第六回:“卑府从前在那府里,也做过一任知县,地方上的百姓,极其顽固不化。” 克非
《春潮急》
十五:“父亲依旧顽固不化,不仅不同意入社,连小组会也拒绝去参加。”
(2).指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续范亭
《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
:“将来只有你们和最顽固不化的人,做了国家的罪人,世界的罪人,这是何等最不便宜的事!” 梁信
《从奴隶到将军》
第六章:“说我顽固不化,为游击主义翻案;蔑视中央,搅乱军心等等。”
分類:
顽固不化
昏昧
坚持
保守
错误
固执
不肯
不知
改悔
知变
变通
《漢語大詞典》:
顽锢(頑錮)
愚钝鄙拙,不知变通。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自信与虚心》
:“吾见有顽錮之辈,抱持 中国 一二经典古义,谓可以攘斥外国輘轢全球者,若是者非其自信力乎?”
分類:
愚钝
不知
知变
变通
《漢語大詞典》:
枉曲直凑(枉曲直湊)
谓在弯曲的路上却笔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变通。 晋
葛洪
《
抱朴子·疾谬
》
:“其有才思者之为之也,犹善於依因机会,準拟体例,引古喻今,言微理举……若夫拙者之为之也,则枉曲直凑,使人愕愕然。”
分類:
弯曲
笔直
往前
笨拙
死板
不知
知变
变通
《漢語大詞典》:
一个心眼(一個心眼)
(1).指老实专心,没有二意。 老舍
《龙须沟》
第三幕第二场:“他要不是一个心眼,说干就真干,为什么单派他看自来水呢?”如:他一个心眼为集体,把全部力气都扑在工作上。
(2).比喻固执不知变通。如:你这人真是一个心眼,不会变个法子办吗?
分類:
老实
固执
专心
不知
知变
变通
真是
《国语辞典》:
泥古非今
拼音:
nì gǔ fēi jīn
坚持古老模式,否定现在作法,不知变通。如:「泥古非今,不达时变,终非治学之道。」
分类:
坚持
古老
模式
否定
现在
作法
不知
知变
变通
《国语辞典》:
求剑刻舟(求剑刻舟)
拼音:
qiú jiàn kè zhōu
比喻固执不知变通。参见「刻舟求剑」条。宋。严仁〈归朝欢。五月人间挥汗雨〉词:「变化往来无定所,求剑刻舟应笑汝。」
分类:
固执
不知
知变
变通
《国语辞典》:
刚愎性成(刚愎性成)
拼音:
gāng bì xìng chéng
天生的倔强性格,固执己见而不知变通。如:「他这人刚愎性成,你别想改变他那死硬脾气。」
分类:
天生
倔强
性格
固执己见
不知
知变
变通
《国语辞典》:
刻足适屦(刻足适屦)
拼音:
kè zú shì jù
比喻勉强求合,拘泥旧例而不知变通。如:「吸收别人的经验,应力求灵活运用,切忌刻足适屦。」也作「削足适履」。
分类:
喻勉
勉强
强求
求合
拘泥
旧例
不知
知变
变通
《国语辞典》:
截趾适屦(截趾适屦)
拼音:
jié zhǐ shì jù
比喻勉强求合,生搬硬套而不知变通。参见「削足适履」条。《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截趾适屦,孰云甚愚?」
分类:
喻勉
勉强
强求
求合
生搬硬套
不知
知变
变通
《国语辞典》:
一条道儿走到黑(一条道儿走到黑)
拼音:
yī tiáo dào ér zǒu dào hēi
原指在一条路上持续走到天黑。后比喻人固执而不知变通。如:「你应当审时度势,一条道儿走到黑是行不通的。」
分类:
持续
天黑
固执
不知
知变
变通
《国语辞典》:
给个棒锤当针认(给个棒锤当针认)
拼音:
gěi ge bàng chuí dàng zhēn rèn
(谚语)比喻人不知变通。如:「小王是一个实心眼儿的人,给个棒锤当针认,没想到一句玩笑话,他却认了真。」
分类:
谚语
不知
知变
变通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