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59,分11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眼光
遮眼
眼力
合眼
道眼
明眼
眼目
经眼
眼穿
天眼
眼里
偷眼
醒眼
眼高
挂眼
《國語辭典》:眼光  拼音:yǎn guāng
1.视线。如:「大家都把眼光投注在那一对夫妇身上。」
2.鉴赏的能力。如:「他很有眼光。」
《漢語大詞典》:遮眼
谓遮人眼目,装模作样。 宋 苏轼 《明日南禅和诗不到故重赋数珠篇以督之》之二:“看经聊尔耳,遮眼初不卷。” 王十朋 集注:“《传灯録》: 药山 看经曰:且图遮眼。” 元 耶律楚材 《寄清溪居士秀玉》诗:“数行文字聊遮眼,半纸功名苦噬脐。”《禅真逸史》第十回:“今日推聋装哑,遮眼胡诌,眼见得你放他走了。”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五章:“也没有人知道所有他的温柔体贴,不过是他厌倦她的一种遮眼手法。”
分類:装模作样
《國語辭典》:眼力  拼音:yǎn lì
1.眼睛看东西的能力。唐。刘禹锡〈閒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诗:「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
2.识见。《西游记》第二七回:「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红楼梦》第三二回:「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國語辭典》:合眼  拼音:hé yǎn
闭上眼睛。常用于指睡眠、休息。《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原来张飞每睡不合眼。当夜寝于帐中,二贼见他须坚目张,本不敢动手。」《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如今巴不得各处去逛逛,听见如此,喜的一夜不曾合眼。」也作「閤眼」、「阖眼」。
《漢語大詞典》:道眼
(1).佛教语。指能洞察一切,辨别真妄的眼力。《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问疾品变文》:“必使天龙开道眼,教伊八部悟深因。”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粉白黛緑者,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干之流,愿公以道眼照破。”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今此幅得 李唐 法,世人以肉眼观之,则无足取也。若以道眼观之,则形不足而意有餘矣。” 易宗夔 《新世说·巧艺》:“具道眼者,必有以教我。”
(2).旷野中行人踩出来的小路。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开头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后来风雪又下得漫天漫地,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离开道眼,我们就在荒草甸子里转游开了。”
(3).办法;主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你的道眼比我多,快快想个好法子,把 大山 那小子烟消火灭。”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三:“快把你的道眼拿出来呀!留在肚子里叫它生小崽呀!”
(4).指达到目的的途径。 梁斌 《播火记》二一:“你天不怕地不怕,连我也不看在眼里。道眼儿越走越窄,窄到挤不过身子去了。”
(5).言外之意。 管桦 《小英雄雨来》一:“ 雨来 听出 铁头 话里面有道眼,就折转身,朝着河沿跑。”
《國語辭典》:明眼  拼音:míng yǎn
清明节日,将柳条插在门上的习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清明节》:「家家以柳条插于门,名之曰明眼。」
《國語辭典》:眼目  拼音:yǎn mù
1.眼睛。《北史。卷九。周太祖文帝本纪》:「神武以帝非常人,曰:『此小儿眼目异。』将留之。」
2.比喻事物主要之处。元。刘埙《隐居通议。卷一八。文章》:「盖古人作文,俱有閒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
3.替人侦探监察的人。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臣教樊哙去山尖顶上磨旗作军中眼目,看阵势调遣军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贵卫有一班女乐小侑儿,不若送去与赛儿做谢礼,就做我们里应外合的眼目。」
《漢語大詞典》:经眼(經眼)
过目。 明 袁宏道 《十二月十八日至蕲阳舍舟》诗之十二:“峰峰雪点缀,曲曲水苍寒。却似曾经眼, 王维 画上看。” 清 孙枝蔚 《夏日同前民无言南宫泛舟至平山观音阁》诗:“兴衰饱经眼,又见古 雷塘 。”
分類:过目
《國語辭典》:眼穿  拼音:yǎn chuān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唐。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诗:「眼穿常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
《國語辭典》:天眼  拼音:tiān yǎn
一种能看到众生死后投生何处、苦乐状况,以及世间各种形形色色的神通能力。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士天眼所照,预睹未来。」
《國語辭典》:眼里(眼裡)  拼音:yǎn lǐ
眼中、眼里面。《红楼梦》第六三回:「你太眼里没有奶奶了。回来告䜣爷,你吃不了兜著走。」
《國語辭典》:偷眼  拼音:tōu yǎn
暗中偷看,不使人知。宋。林逋 山园小梅诗二首之一:「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只见内中一人,屡屡偷眼看王生不已,生亦举目细看。」也作「偷睛」。
分類:偷偷窥看
《國語辭典》:醒眼  拼音:xǐng yǎn
1.清醒的眼睛,比喻头脑清醒。宋。杨万里 初夏诗:「提壶醒眼看人醉,布谷催农不自耕。」
2.鲜明而引人注目。如:「这套鲜艳的衣服,真是醒眼。」也作「醒目」。
《國語辭典》:眼高  拼音:yǎn gāo
瞧不起人或藐视一切。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今日做了官,就眼高了。」
《國語辭典》:挂眼(掛眼)  拼音:guà yǎn
引人注意。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一折:「我劝你且开颜,须不比寻常风范,你敢越聪明越挂眼。」
分類:留意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