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2,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肉眼
只眼
诗眼
海眼
泼眼
正眼
眼生
睡眼
生眼
慧眼
眼白
眼边
留眼
龙眼
一眼
《國語辭典》:肉眼  拼音:ròu yǎn
1.平凡的眼光。《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2.眼力。唐。王建〈田侍中宴席〉诗:「虽是沂公门下客,争将肉眼看云天。」
《漢語大詞典》:只眼(隻眼)
(1).比喻独特的见解。 宋 陆游 《书志》诗:“读书虽復具隻眼,贮酒其如无别肠。”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玉川子:“晚 唐 诗人,予最喜 玉川子 及 司空表圣 二人,人品甚高,不为势利所汨没,故其诗能不涉世俗蹊径,此非具隻眼者,安能别之。” 清 薛雪 一瓢诗话:“有志者当自具隻眼,溯流而上,必得其源。”
(2).围棋术语。一眼。成片白子或黑子中之空隙,对手不能下子,但只眼不成活棋。 唐 王绩 《围棋诗》残句:“双关防易断,隻眼畏难全。”
《國語辭典》:诗眼(詩眼)  拼音:shī yǎn
1.诗人的见识。宋。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诗三首之一:「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
2.诗句音节的扼要处或诗意的关键处。为鍊字之所在,五言在第三字,七言在第五字。
《漢語大詞典》:海眼
泉眼,泉水的流出口。古人认为井泉的水,潜流地中,通江海,故称。 唐 杜甫 《太平寺泉眼》诗:“石涧见海眼,天畔縈水府。” 宋 王安石 《龙泉寺石井》诗之一:“山腰石有千年润,海眼泉无一日乾。” 清 许承钦 《由来鹤桥登楼观趵突泉》诗之二:“槛外金沙玉蕊繁,谁开海眼任澜翻。” 朱自清 《潭柘寺戒坛寺》:“洞里有石虎、石龟、上天梯、海眼等等。”
《漢語大詞典》:泼眼(潑眼)
(1).耀眼,照眼。 宋 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诗:“ 白鹿 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 宋 陆游 《霜寒不能出户偶书》诗:“篝火烘裘暖,油窗泼眼明。”
(2).满眼。 元 张可久 《风入松·九日》曲:“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清 陈维嵩 《秋霁·本意》词:“詎意此际,故园泼眼秋光,一杯雪蚁,几枝风菊。”
分類:满眼耀眼
《國語辭典》:正眼  拼音:zhèng yǎn
目光直视,表示尊重或重视。《红楼梦》第三五回:「玉钏儿满脸怒色,正眼也不看宝玉。」《文明小史》第四七回:「劳航芥想搭讪著同他说话,无奈张媛媛连正眼亦不睬他。」
《國語辭典》:正法眼藏  拼音:zhèng fǎ yǎn cáng
禅宗称释迦牟尼佛所付予迦叶的法。也就是禅宗以心印心的法门。后以比喻事物的要旨精义。《景德传灯录。卷一。第一祖摩诃迦叶》:「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宋。陆游 普灯录序:「不立文字,不形言语,谓之正法眼藏。」
《國語辭典》:眼生  拼音:yǎn shēng
见而不识或不熟悉。《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忽田中惊起一鸠,那马眼生,窜入麦中,践坏一大块麦田。」《红楼梦》第七七回:「王夫人又满屋搜检宝玉之物,凡略有眼生之物,一并命收的收,捲的捲,著人拿到自己房内去了。」
《國語辭典》:睡眼  拼音:shuì yǎn
带有睡意的眼神。如:「睡眼朦胧」。
分類:睡意眼睛
《國語辭典》:生眼  拼音:shēng yǎn
陌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就连见个外来的生眼些的妇女,也就会臊的小脸儿通红。」
《國語辭典》:慧眼  拼音:huì yǎn
1.佛教用语。指能照见一切现象皆空的眼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如来有慧眼否?如是也善!如来有慧眼。」
2.敏锐的眼力。如:「慧眼识英雄」。
《漢語大詞典》:五眼
佛教语。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所见为肉眼,天人禅定所见为天眼,小乘照见真空之理为慧眼,菩萨照见普度众生的一切法门为法眼,佛陀具种种眼而照见中道实相为佛眼。大智度论卷三三:“菩萨摩訶萨欲得五眼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藴终古於三季,俟通明於五眼。” 唐 独孤及 《观世音菩萨等身绣像赞》:“五眼周视,四魔怖慑。”
《國語辭典》:眼白  拼音:yǎn bái
1.巩膜的别称。参见「巩膜」条。
2.比喻轻蔑,看不起。唐。杜甫〈丹青引〉:「途穷返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漢語大詞典》:眼边(眼邊)
眼畔;跟前。 唐 杜甫 《漫成》诗之一:“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分類:跟前
《漢語大詞典》:留眼
谓留待以后目睹。 唐 杜甫 《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诗:“船经 一柱观 ,留眼共登临。” 张远 笺:“留眼,公留眼以待 严 耳。” 宋 陈师道 《寓目》诗:“望乡从此始,留眼未须穿。” 宋 苏轼 《赠山谷子》诗:“ 黄 家小子名 小德 ,眉如长松眼如漆;只今数岁已动人,老人留眼看他日。”
分類:留待目睹
《國語辭典》:龙眼(龍眼)  拼音:lóng yǎn
植物名。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乔木。树皮茶褐色或灰褐色,偶数羽状复叶,小叶二至六对。四月开花,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密被星状毛,花为杂性,小形。果实也称为「龙眼」,呈球形,黄褐色,外具不规则而不显明的浅龟甲纹,假种皮味甜,供食用。也称为「骊珠」、「荔枝奴」、「龙目」、「桂圆」。
《國語辭典》:一眼  拼音:yī yǎn
1.急忙中的看视。《红楼梦》第六三回:「这里宝玉梳洗了,正吃茶,忽然一眼看见砚台底下压著一张纸。」
2.粗略的观看。《儒林外史》第二回:「一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
3.井、泉、洞、窟一口或一个。唐。顾况 送李山人还玉溪诗:「若为种得千竿竹,引取君家一眼泉。」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远远的是一眼井。」
4.房一间。《水浒传》第七四回:「只有两眼房,空著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