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59,分111页显示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眼紧
眼证
眼拙
眼中疔
遥眼
野眼
匝眼
波斯眼
辩眼
背眼
爆眼
不开眼
馋眼脑
红眼病
槐眼
《高级汉语词典》:眼紧
眼光
《漢語大詞典》:眼证(眼證)
当场目睹可作证的人;见证人。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五:“还有 杜老四 做眼证哩!你去把他找进来问问看。”
《國語辭典》:眼拙  拼音:yǎn zhuó
目力不强,多用于因观察力不灵敏而认不出对方时的谦词。如:「恕我眼拙,请问尊姓大名?」
《國語辭典》:眼中疔  拼音:yǎn zhōng dīng
比喻所痛恨的人。参见「眼中钉」条。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你所事无成,见兄弟心头刺,眼中疔。」
《國語辭典》:眼中钉(眼中釘)  拼音:yǎn zhōng dīng
眼中的钉子。语本《新五代史。卷四六。杂传。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亡;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比喻所痛恨的人。《刘知远诸宫调。第二》:「去了俺眼中钉,从今后好快活。」也作「眼中丁」、「眼中疔」、「眼中刺」。
分類:眼中钉
《漢語大詞典》:遥眼
谓远望之目。 宋 苏泂 《摸鱼儿·忆刘改之》词:“望关河,试穷遥眼,新愁似丝千缕。”
分類:远望
《漢語大詞典》:野眼
方言。谓注意力分散,眼看别处。《何典》第一回:“近日也出了一件怪物,叫做甚么蛐蟺哥,有时伸长倘(躺)脚,辊在路头路脑,倘然路上行人看了野眼,不小心踏着了他,便两头一齐蹺起,吹出一口斜气来。” 茅盾 《第一个半天的工作》:“‘十一点十分!’-- 黄女士 心里一跳,不敢再打野眼,低头再办她手里的事。”
《漢語大詞典》:匝眼
眨眼。比喻极短的时刻。 明 汤显祖 《邯郸记·生寤》:“不离了, 邯郸 道上,一匝眼煑黄粱,锅未响。”
分類:眨眼时刻
《漢語大詞典》:波斯眼
波斯 商人多经营珍宝古董,善于识别其真伪。因以“波斯眼”借指识别力很强的眼睛。《冷眼观》第二八回:“现在照我这两隻波斯眼看起来,那姓 夏 的嫖经上‘潘、吕、邓、小、閒’五个字密诀,连一个字都没有。”
《漢語大詞典》:辩眼(辯眼)
见“ 辨眼 ”。
《漢語大詞典》:辨眼
敏锐的眼力。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 顾 於 韩 蔡 内,辨眼工小字。”一本作“ 辩眼 ”。
分類:敏锐眼力
《漢語大詞典》:背眼
方言。谓地方冷僻或不引人注意。
《漢語大詞典》:爆眼
眼珠向外突。红楼梦第九三回:“但见 包勇 身长五尺有零,肩背宽肥,浓眉爆眼,磕额长髯,气色粗黑,垂着手站着。”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六:“那肥厚的手和那鹅顶般的前额下一对竖眉和爆眼,早把他想要说的话提前说出了。”
分類:眼珠向外
《國語辭典》:不开眼(不開眼)  拼音:bù kāi yǎn
没有见识。《负曝闲谈》第七回:「一举一动,都存一点小心,怕人说他怯,笑他不开眼。」
分類:见过世面
《漢語大詞典》:馋眼脑(饞眼腦)
指贪色的眼睛。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害相思的馋眼脑,见他时须看箇十分饱。” 王季思 校注:“以眼为眼脑,犹以脸为脸脑也。”亦省作“ 馋眼 ”。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二折:“莫不你馋眼儿花,那绣户早则不扃也。” 清 洪升 《长生殿·禊游》:“望前尘馋眼迷奚,不免挥策频频。”
分類:贪色眼睛
《國語辭典》:红眼病(紅眼病)  拼音:hóng yǎn bìng
指因嫉妒所引发的情绪或行为。
《漢語大詞典》:槐眼
槐树花蕾。五月槐蕾初生,如人睡眼初展,故称。 宋 范成大 《五月闻莺》诗之二:“老尽西园千树緑,却怜槐眼正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