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隔情
掩盖其真情。《南齐书·高帝纪上》:“既而光启宪章,弘宣礼教,姦宄之类,覩隆威而隔情,慕善之儔,仰徽猷而增厉。”
分類:掩盖真情
《國語辭典》:隐衷(隱衷)  拼音:yǐn zhōng
不愿告人的心事。
《國語辭典》:实诚(實誠)  拼音:shí chéng
真诚,不虚伪的心意。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说著呵无凭验,做著呵有实诚,非是自矜。」元。兰楚芳〈粉蝶儿。骄马金鞭套。耍孩儿〉曲:「从今后烧好香祷告青天,则愿的有实诚口吐芝兰气。」也作「实成」。
《國語辭典》:封口  拼音:fēng kǒu
1.封闭张开之处。如:「寄信前,记得要封口啊!」
2.闭口不露实情,或使人不得吐露实情。如:「这件事千万要封口,别再声张了。」
《漢語大詞典》:吐款
亦作“ 吐欵 ”。 吐露真情。宋书·范晔传:“ 熙先 望风吐款,辞气不橈,上奇其才,遣人慰劳之。”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长戈仰关来,吐款受羈縻。”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杂录:“ 璡 急吐款云:‘三十头牛是外甥牸牛所生,非盗得也。’” 清 毛祥麟 《三略汇编》卷五:“当 上海 陷时,有邑豪数辈望风吐欵,阴致书与贼。”
分類:吐露真情
《漢語大詞典》:显情(顯情)
显露真情。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任心无穷,不议於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於是而后为也。”
分類:显露真情
《國語辭典》:假话(假話)  拼音:jiǎ huà
虚伪不实的谎话。《红楼梦》第三五回:「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老残游记》第一四回:「你究竟是真话是假话?说了我好放心。」
《漢語大詞典》:谦衷(謙衷)
谦虚的真情。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无闷子录遯翁苦口》:“ 涧翁 之意,当是以朱子语类甚繁,而仅仅摘録一帙,恐以罣漏貽讥,故不欲自显,此正其谦衷,而非为避怨起见。”
分類:谦虚真情
《漢語大詞典》:诲情(誨情)
教诲以真情相待。《宋书·谢灵运传》:“载十二而谓纪,岂 蜀 灭而 吴 安。众咸昧於谋兆, 羊 独悟於理端。请 广武 以诲情,树 襄阳 以作藩。”
《漢語大詞典》:朦昧
(1).迷糊貌。《素问·气交变大论》:“鬱冒朦昧,心痛暴瘖。”
(2).愚昧无知。祖堂集·镜清和尚:“学人朦昧,再乞指示。”
(3).隐瞒真情以图蒙混欺骗;欺骗。《元典章·户部九·劝农立社事宜》:“若有上年已栽桑果,数目另行具报,却不得朦昧报充次年数目。”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盖总其事者,不精其学,未识师授优劣,课艺高下,往往为人朦昧。”
《漢語大詞典》:瞒人汉(瞞人漢)
隐藏真情的人。 唐 寒山 《诗》之二○七:“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
《漢語大詞典》:匿意
隐藏真情。战国策·赵策二:“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於左右。” 汉 王充 论衡·答佞:“是故佞人危人,人危而不怨;害人,人败而不仇,隐情匿意为之功也。”
《漢語大詞典》:隐佯(隱佯)
谓隐蔽真情,佯装不知。《孔子家语·屈节解》:“及为槨, 原壤 登木,曰:‘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遂歌曰:‘狸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之隐佯不闻以过之。”
《國語辭典》:遮人眼目  拼音:zhē rén yǎn mù
盖住他人的双眼,以掩饰事实的真相。《程乙本红楼梦》第七五回:「这种遮人眼目儿的事,谁不会做?且再瞧就是了。」也作「遮人耳目」。
《漢語大詞典》:疑幕
比喻遮掩真情的事物或现象。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然而近两年,各方面的疑幕渐渐揭除,再加区区的通信, 中国 人至少已经应当知道 俄国 万千所经的困厄以及他的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