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月眉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之眉相如初月也。
长眉僧
【佛学大辞典】
(人名)宾头卢尊者也。尊者保长命而住于世,以眉毛长得名。杂阿含经二十三曰:「时王见尊者宾头卢,头发皓白,辟支佛体。头面礼足,长跪合掌。(中略)白尊者曰:尊者见世尊耶?三界所尊仰。时尊者宾头卢,以手举眉毛,视王而言:我见于如来,于世无譬类。」祖道载七曰:「道安每疏经义,必求圣證。一日感庞眉尊者降,安出所制似之。」僧史略上曰:「南山宣律师按法立坛,感长眉僧(即宾头卢身也),随喜赞叹。」
长眉沙门
【佛学大辞典】
(人名)即长眉僧。
眉间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从眉间之白毫相放出之光明也。(参见:眉间白毫相)。
【佛学常见辞汇】
从眉间白毫相发出来的光。
眉间白毫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三十二相之一。佛之眉间有白毛,内外映彻如白琉璃,宛转右旋。观无量寿经曰:「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法华经序品曰:「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于东方万八千世界,(参见:白毫)。」
【佛学常见辞汇】
佛三十二相之一,佛眉间有白毛,内外映彻如白琉璃,宛转右旋。
【三藏法数】
谓两眉之间,有白玉毫,清净柔软,如兜罗绵,右旋宛转,常放光明也。(梵语兜罗绵,华言细香。)
白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世尊眉间有白色之毫相,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初生时长五尺,成道时有一丈五尺。名白毫相。大般若三十一曰:「世尊眉间有白毫相,右旋柔软,如睹罗绵,鲜白光净踰珂雪等,是三十一。」嘉祥法华义疏三曰:「智度论出小乘人解白毫相云:舒之即长五尺,卷之即如旋螺。观佛三昧经云:为太子时长五尺,树下时长一丈四尺五寸,成道时一丈五尺。舒之表里有清彻白净光明,置之便失净光而卷缩在两眉之间。经或言: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或言:如天白宝。」佛说实经,放白毫之光者,表理之显明与白净。且表其法为诸教之源也。法华经序品曰:「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嘉祥法华义疏二曰:「白毫者表理显明称白,教无纤隐为毫。」探玄记三曰:「眉间表中道一乘法也,白毫表无流證道白净法也。又白为众色本,故表此一乘为诸教源也。」
峨眉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峨眉县西。两山相对如蛾眉,故有此称。一名大峨山,与中峨小峨相连故,合称三峨。周回千里,有石龛一百二十,大小洞四十。山顶有寺号光相寺。为普贤菩萨示现之灵场,因而著名。方舆记所谓:「自白水经八十四盘山,径如线,登跻六十里而至寺」是也。五杂俎四曰:「峨眉山虽六月,必具单夹絮衣而登。其下时犹炎暑,至半山则御夹衣,绝顶即著絮,过十月则不可登,道为雪封,且寒甚也。」明一统志七十一曰:「峨眉山在州城南二百里,来自岷山。连冈叠嶂,延袤三百里,至此突起三峰。其二峰对峙,宛若峨眉。自州望之,又如人之拱揖于前。宋宋白诗:不知立处高多少只星辰在下头。」
【佛学常见辞汇】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省峨眉县西,两山相对如峨眉,故名,相传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毫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眉间之白毫也。唐高僧传一曰:「阳门饰毫眉之象,夜台图绀发之形。」
菩萨低眉
【佛学大辞典】
(杂语)状人慈善之语。参看金刚努目条。
【俗语佛源】
此语常用来形象、生动地描绘人的慈善之态。就像用「菩萨心肠」来说明人的心地善良一样。我们在佛教寺庙中可以见到众多的菩萨塑像,它们眉宇低垂,俯视群生,显得十分端庄慈祥。《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谓:「薛道衡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怒目?菩萨何为低眉?』答曰:『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以后也引申为优待、另眼相看的意思。如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说:「若是再高等的呢,结识得几位有体面的洋大人,那就任凭老佛爷见著你,也只好菩萨低眉了。」(无名氏)
翠岩眉毛
【佛学大辞典】
(公案)「翠岩夏末示众云:一夏已来为兄弟说话,看翠岩眉毛在么?」见碧岩八则,从容录七十一则。
火烧眉毛
【俗语佛源】
源于《五灯会元》卷十六:僧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蒋山法泉禅师答:「火烧眉毛。」《心地观经》卷五指出:「精勤修习,未当暂舍,如救头燃。」谓佛教徒欲求出离生死苦海,当以急迫之心精进修持,不容懈怠。火烧眉毛之意与此相似。情势紧迫,必须立即设法去解决眼前的因境,俗谓之「火烧眉毛,且顾眼前」。如《镜花缘》第三五回:「小弟此番揭榜虽觉孟浪,但因要救舅兄,不得已做了个『火烧眉毛,且顾眼前』之计,实是无可奈何。」也指缺乏长远的眼光,只图眼前的利益,得过且过。如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八章:「(他)何去何从,没有了主意,背著手,踱几步,咳!火烧眉毛顾眼前嘛。」(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