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牌子  拼音:pái zi
1.商品的名称。如:「你用什么牌子的化妆品?」
2.词曲的调子。如:「你唱的是什么牌子?」
3.衙门役卒。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梢公云)知道了,慢慢的来牌子,昨晚那个女孩儿在那里。」也作「牌头」、「牌军」。
4.凭据、票单。《红楼梦》第一四回:「宝玉听说,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说:『好姐姐,给出牌子来,叫他们要东西去。』」
5.宋人以金漆版代替书帖与朋友往来,称为「牌子」。参见「简版」条。
《國語辭典》:牌军(牌軍)  拼音:pái jūn
衙门役卒。《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安抚听罢,著外郎录了王青口词,押了公文,差两个牌军押著王青去捉拿三人并洪三。」《水浒传》第二回:「我儿,和你要私走,只恐门前两个牌军,是殿帅府拨来伏侍你的。他若得知,须走不脱。」也作「牌头」、「牌子」。
分類:衙门差役
《國語辭典》:傍牌  拼音:páng pái
用来挡箭的武器。宋。丘光庭《兼明书。卷二。血流漂杵》:「汉书云:『血流漂橹』,橹即捍。俗呼为傍牌。」《水浒传》第五五回:「船上却有傍牌遮护,不能损伤。」也作「傍排」。
《國語辭典》:团牌(團牌)  拼音:tuán pái
抵禦兵刃的盾牌。《水浒传》第五九回:「使一面团牌,背插飞刀二十四把,百步取人,无有不中。」
《漢語大詞典》:防牌
(1).即盾牌。古兵器的一种。《水浒传》第十三回:“ 周谨 撇了弓箭,拿了防牌在手,拍马望南而走。”
(2).指手拿盾牌的兵卒。《英烈传》第十四回:“ 遇春 乘快舡后至,便领防牌、神枪手,奋力冲至磯下。”
《漢語大詞典》:挨牌
即盾牌。 明 李开先 《词谑》十九引《黄莺儿·嘲村妇》曲:“大花鞋不宽不窄,堪可做挨牌。”
分類:盾牌
《國語辭典》:傍排  拼音:páng pái
用来挡箭的武器。宋。马鉴《续事始。傍排》:「自夷牟始也,谓之傍排。步军用八尺牛筋排,马军用朱漆圆排。」也作「傍牌」。
分類:盾牌前蜀
《國語辭典》:傍牌  拼音:páng pái
用来挡箭的武器。宋。丘光庭《兼明书。卷二。血流漂杵》:「汉书云:『血流漂橹』,橹即捍。俗呼为傍牌。」《水浒传》第五五回:「船上却有傍牌遮护,不能损伤。」也作「傍排」。
《國語辭典》:挡箭牌(擋箭牌)  拼音:dǎng jiàn pái
1.遮挡飞箭的盾牌。也称为「遮箭牌」。
2.比喻借辞推托或掩饰的藉口、理由。如:「每次叫他帮忙做家事,他就以考试作为挡箭牌。」
《漢語大詞典》:盾鼻
盾牌的把手。 唐 韩翃 《寄哥舒仆射》:“郡公盾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 荀济 ﹞与上有布衣之旧,知上有大志,然负气不服,常谓人曰:‘会於盾鼻上磨墨檄之。’” 宋 陆游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征 辽 詔下倘可期,盾鼻犹堪试残墨。” 清 赵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展诵之馀为题长句兼怀亡友璞函》诗:“矛头米淅咽风餐,盾鼻墨磨挥露布。”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盾鼻墨痕人不见,向天涯,空读行行泪。”
分類:盾牌把手
《國語辭典》:犀渠  拼音:xī qú
1.以犀牛皮制成的甲冑。《文选。鲍照。拟古诗三首之三》:「解佩袭犀渠,卷帙奉卢弓。」
2.以犀皮所制的盾牌。《文选。左思。吴都赋》:「家有鹤膝,户有犀渠,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3.神话传说中的野兽。《山海经。中山经》:「釐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鬼。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漢語大詞典》:背嵬
(1).亦作“ 背峞 ”。古代大将的亲随军。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 回回 。”宋史·岳飞传:“既而 兀朮 果至, 贵 将游奕、 云 ( 岳云 )将背嵬战於城西。”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上:“ 韩蘄王 、 岳鄂王 皆有背峞军。 范石湖 云: 燕 中谓酒缾曰峞。其大将酒缾皆令亲随人员负之,故号背峞。 韩 岳 取其名以名亲军尔。”按,一说背嵬为盾牌,故称。 清 曹寅 《和洪秋士中秋原韵》:“白头强作善才舞,绣帨重张背嵬军。”《天雨花》第二九回:“ 左相国 预筑重城,保守 襄郡 ,曾练三千背嵬兵,家中子弟,尽皆习武。”一说,指大将帐前骁勇之人。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背嵬
(2).盾牌之一种。 程大昌 演繁露·背嵬引 宋 章渊 《槁简赘笔》:“背嵬,即圆牌也。以皮为之,朱漆金花,焕耀炳日。”
《國語辭典》:楯鼻  拼音:shǔn bí
盾牌的把手。唐。韩翃寄哥舒仆射〉诗:「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
分類:盾牌把手
《漢語大詞典》:楯墨
北史·文苑传·荀济:“ 济 初与 梁武帝 布衣交,知 梁武 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后因以“楯墨”为文人从军研墨草檄的典故。 宋 苏轼 《送曹辅赴闽漕》诗:“诗成横槊里,楯墨何曾乾。” 清 周亮工 《丙申寒食同张玄洲暨诸同社重登诗话楼凄然有感》诗之二:“莫向层城听剑戟,空从楯墨感人琴。”
《漢語大詞典》:甲楯
亦作“ 甲盾 ”。
(1).盔甲和盾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墨子·非攻中:“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居无何, 条侯 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宋史·外戚传中·李昭亮:“ 昭亮 从轻骑数十人,不持甲盾弓矢。”
(2).泛指武器。 清 唐甄 潜书·卿牧:“无征伐转输之劳,以造舟车,增甲楯。”
(3).指披甲持盾的士兵。左传·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宋 李纲 《议国是》:“夫 吴 伐 越 , 勾践 以甲楯三百,栖於 会稽 。”
(4).披甲持盾。 明 刘基 《次韵追和音上人》:“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斋鐘老衲闲。”
(5).指仪仗卫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仪卫具五兵,今不言他兵,独以甲楯为名者,行道之时,甲楯居外,餘在内。”
《漢語大詞典》:楯郎
手执盾牌立于帝宫台阶两旁的卫士。史记·滑稽列传:“ 秦始皇 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 优旃 临槛大呼曰:‘陛楯郎!’” 明 唐顺之 《禁中遇雨》诗:“楯郎方夹陛,雨立湿衣簪。”
《漢語大詞典》:磨盾鼻
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 磨盾 ”。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 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漢語大詞典》:楯瓦
盾脊,盾牌中间的突起处。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师及 齐 师战于 炊鼻 。 齐 子渊捷 从 洩声子 ,射之,中楯瓦。” 杜预 注:“瓦,楯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