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知识(知識) 拼音:zhī shì
1.见识、学问。指所知道的事理。如:「知识丰富」、「化学是一种专门的知识。」《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识甚阙,其所以闻见甚浅。以浅阙博居天下、安殊俗、治万民,其说固不行。」
2.朋友、友人。汉。孔融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
3.交往、结识。《南齐书。卷三七。列传。虞悰》:「悰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水浒传》第七九回:「原来这闻焕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俱备酒食迎接。」
4.瞭解。汉。刘向《列女传。卷六。齐管妾婧》:「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魏书。卷九四。阉官列传。贾粲》:「(贾粲)…世宗末,渐被知识,得充内侍。」
5.善友。指佛教教友。南朝梁。王筠〈与云僧正书〉:「外书所谓冥契神交,内典则为善友知识。」《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因此也绝戒荤膻,随僧茶饭。只多了几茎头发,却便是一个不剃头的大知识。」
2.朋友、友人。汉。孔融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
3.交往、结识。《南齐书。卷三七。列传。虞悰》:「悰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水浒传》第七九回:「原来这闻焕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俱备酒食迎接。」
4.瞭解。汉。刘向《列女传。卷六。齐管妾婧》:「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魏书。卷九四。阉官列传。贾粲》:「(贾粲)…世宗末,渐被知识,得充内侍。」
5.善友。指佛教教友。南朝梁。王筠〈与云僧正书〉:「外书所谓冥契神交,内典则为善友知识。」《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因此也绝戒荤膻,随僧茶饭。只多了几茎头发,却便是一个不剃头的大知识。」
《漢語大詞典》:如新
谓交友情意不投,时间虽久,仍和新相识一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 唐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参见“ 白头如新 ”。
《漢語大詞典》:故识(故識)
(1).旧时的相识。 唐 钱起 《春夜宴任六昆季宅》诗:“向偶逢故识,兹夕愿披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 孟阳 自以王官教授,与帝有潜龙之旧,而 李受 、 王猎 ,皆非帝故识。”
(2).曾经见过。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一)》:“有一位太学生在试卷上大书:‘ 汉文帝 三字仿佛故识,但不知系 汉高祖 几代贤孙。’”
(2).曾经见过。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一)》:“有一位太学生在试卷上大书:‘ 汉文帝 三字仿佛故识,但不知系 汉高祖 几代贤孙。’”
《國語辭典》:赶趁(趕趁) 拼音:gǎn chèn
1.为生计奔走张罗,多指赶场以卖艺、做生意等维持生计。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酒楼》:「又有吹箫、弹阮、息气、锣板、歌唱、散耍等人,谓之『赶趁』。」《后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两旁许多赶趁的人,将各种货物也有开铺面的,也有杂堆在地下的。」
2.赶做。如:「为了贴补家计,她每天忙著赶趁家庭手工副业。」《水浒传》第四回:「师父稳便,小人赶趁些生活,不及相陪。」
3.追赶、奔走。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好运,好运,卑田院里赶趁。」《金瓶梅词话》第二回:「你这两日脚步儿勤,赶趁得频,一定是计挂著间壁那个人,我这猜如何?」
4.利用时机赶紧去作。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元符二年》:「别无擘画,只是赶趁催督将士向前入贼境,不度事势难易,地里远近,兵马彊弱,堪用与不堪用。」
5.旧时指妓女到酒楼唱歌陪酒。《醒世恒言。卷三》:「又有个家道凋零,养他不活,苦守不过,依旧出来赶趁。这谓之不了的从良。」
2.赶做。如:「为了贴补家计,她每天忙著赶趁家庭手工副业。」《水浒传》第四回:「师父稳便,小人赶趁些生活,不及相陪。」
3.追赶、奔走。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好运,好运,卑田院里赶趁。」《金瓶梅词话》第二回:「你这两日脚步儿勤,赶趁得频,一定是计挂著间壁那个人,我这猜如何?」
4.利用时机赶紧去作。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元符二年》:「别无擘画,只是赶趁催督将士向前入贼境,不度事势难易,地里远近,兵马彊弱,堪用与不堪用。」
5.旧时指妓女到酒楼唱歌陪酒。《醒世恒言。卷三》:「又有个家道凋零,养他不活,苦守不过,依旧出来赶趁。这谓之不了的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