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推排
(1).排斥;排挤。 汉 王充 《论衡·书虚》:“ 孔子 生时推排不容,故叹曰:‘凤鸟不至, 河 不出图,吾已矣夫!’生时无祐,死反有报乎?”《晋书·董京传》:“或见推排駡辱,曾无怒色。” 郁达夫 《无题》诗:“前贤不解藏人善,门户推排孰起初?”
(2).拥挤。《汉书·朱买臣传》:“拜为太守, 买臣 衣故衣,怀其印綬,步归郡邸……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謁。”
(3).搬动。《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后天下玉棺於堂前,吏人推排,终不动摇。”《宋书·少帝纪》:“及 懿后 崩背,重加天罚,亲与左右执紼歌呼,推排梓宫,抃掌笑謔,殿省备闻。”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 江 南 运河 而东至於 浙江 ,谓推排重物曰勃。”
(4).谓随着岁月推移。 南朝 齐 王僧虔 《戒子书》:“吾在世,虽乏德业,要復推排人閒数十许年,故是一旧物。”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迷人知返,去道不遥,幸速推排,急登正路。” 清 唐孙华 《辛巳除夕》诗:“自怜尘世推排久,擥镜休嫌白髮生。”
(5).相比。 唐 方干 《贼退后赠刘将军》诗:“非唯 吴起 与 穰苴 ,今古推排尽不如。” 清 姚椿 《题〈剑南集〉后五首柬书田》诗之四:“ 陆 杨 名字共推排,雅俗如何好共儕?”
(6).排列;排列推算。 宋 陆游 《春社有感》诗:“耆年凋落还堪叹,社饮推排冠一乡。”《朱子语类》卷六五:“若他也恁地逐一推排,便不是 伏羲 天然意思。” 清 袁枚 《新齐谐·算命先生》:“喜为人算命,写八字与之,其推排悉合世上五行之説,亦不甚验也。”
(7). 宋 、 金 、 元 时三年一度核实厘正赋役的法制。《宋史·食货志上六》:“至於推排,则因其貲产之进退为之升降,三岁而一行之。然当时之弊,或以小民粗有米粟,仅存室庐,凡耕耨刀斧之器,鸡豚犬彘之畜,纤微细琐皆得而籍之。吏视赂之多寡,为物力之低昂。”《宋史·奸臣传四·贾似道》:“后又行推排法, 江 南之地,尺寸皆有税,而民力弊矣。”《金史·张大节传》:“推排 东京路 户籍,人服其平。”《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验其物力,从公推排。”
(2).拥挤。《汉书·朱买臣传》:“拜为太守, 买臣 衣故衣,怀其印綬,步归郡邸……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謁。”
(3).搬动。《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后天下玉棺於堂前,吏人推排,终不动摇。”《宋书·少帝纪》:“及 懿后 崩背,重加天罚,亲与左右执紼歌呼,推排梓宫,抃掌笑謔,殿省备闻。”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 江 南 运河 而东至於 浙江 ,谓推排重物曰勃。”
(4).谓随着岁月推移。 南朝 齐 王僧虔 《戒子书》:“吾在世,虽乏德业,要復推排人閒数十许年,故是一旧物。”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迷人知返,去道不遥,幸速推排,急登正路。” 清 唐孙华 《辛巳除夕》诗:“自怜尘世推排久,擥镜休嫌白髮生。”
(5).相比。 唐 方干 《贼退后赠刘将军》诗:“非唯 吴起 与 穰苴 ,今古推排尽不如。” 清 姚椿 《题〈剑南集〉后五首柬书田》诗之四:“ 陆 杨 名字共推排,雅俗如何好共儕?”
(6).排列;排列推算。 宋 陆游 《春社有感》诗:“耆年凋落还堪叹,社饮推排冠一乡。”《朱子语类》卷六五:“若他也恁地逐一推排,便不是 伏羲 天然意思。” 清 袁枚 《新齐谐·算命先生》:“喜为人算命,写八字与之,其推排悉合世上五行之説,亦不甚验也。”
(7). 宋 、 金 、 元 时三年一度核实厘正赋役的法制。《宋史·食货志上六》:“至於推排,则因其貲产之进退为之升降,三岁而一行之。然当时之弊,或以小民粗有米粟,仅存室庐,凡耕耨刀斧之器,鸡豚犬彘之畜,纤微细琐皆得而籍之。吏视赂之多寡,为物力之低昂。”《宋史·奸臣传四·贾似道》:“后又行推排法, 江 南之地,尺寸皆有税,而民力弊矣。”《金史·张大节传》:“推排 东京路 户籍,人服其平。”《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验其物力,从公推排。”
《漢語大詞典》:俦匹(儔匹)
《漢語大詞典》:配天
(1).与天相比并。《书·君奭》:“故 殷 礼陟配天,多歷年所。” 蔡沉 集传:“故 殷 先王终以德配天,而享国长久也。”《礼记·中庸》:“高明配天。” 孔颖达 疏:“言圣人功业高明,配偶於天,与天同功,能覆物也。” 宋 苏轼 《兴龙节功德疏文》之一:“伏愿皇帝陛下,配天而治,如日之中,安乐延年。”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横则齐家、治国、平天下,纵则赞化育、参天地、配天。”
(2).古帝王祭天时以先祖配祭。《诗·大雅·生民序》:“《生民》,尊祖也, 后稷 生於 姜嫄 , 文 武 之功,起於 后稷 ,故推以配天焉。”《汉书·郊祀志下》:“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缘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遂及始祖。是以 周公 郊祀 后稷 以配天。”《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是故以 微子 而代 紂 则 成汤 配天矣。” 胡三省 注:“ 郑玄 义曰:物之大者莫若於天;推父比天,与之相配,行孝之大,莫大於此,所谓‘严父莫大於配天’也。又 孔氏 曰:《礼记》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俱为其本,可以相配,故王者皆以祖配天。”
(3).谓受天命为天子。《庄子·天地》:“ 啮缺 可以配天乎?” 郭象 注:“谓为天子。”
(4).谓如天之长久。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康龄不老,度岁百千,子孙万叶,配天永延。”
(2).古帝王祭天时以先祖配祭。《诗·大雅·生民序》:“《生民》,尊祖也, 后稷 生於 姜嫄 , 文 武 之功,起於 后稷 ,故推以配天焉。”《汉书·郊祀志下》:“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缘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遂及始祖。是以 周公 郊祀 后稷 以配天。”《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是故以 微子 而代 紂 则 成汤 配天矣。” 胡三省 注:“ 郑玄 义曰:物之大者莫若於天;推父比天,与之相配,行孝之大,莫大於此,所谓‘严父莫大於配天’也。又 孔氏 曰:《礼记》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俱为其本,可以相配,故王者皆以祖配天。”
(3).谓受天命为天子。《庄子·天地》:“ 啮缺 可以配天乎?” 郭象 注:“谓为天子。”
(4).谓如天之长久。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康龄不老,度岁百千,子孙万叶,配天永延。”
《國語辭典》:比似 拼音:bǐ sì
《漢語大詞典》:无算(無算)
亦作“ 无筭 ”。
(1).不计其数。极言其多。《周礼·春官·男巫》:“冬堂赠无方无筭。” 郑玄 注:“无筭,道里无数,远益善也。”《南史·齐竟陵王子良传》:“﹝ 子良 ﹞遣人视 淮 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旧五代史·唐书·朱友谦传》:“ 友谦 覲於 洛阳 , 庄宗 置宴饗劳宠锡无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汉战纪》:“是役也……获山砲三十六尊,枪械子弹无算。” 李大钊 《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国与国……你争我战,常常酿成大战,杀人无算,耗财无算。”
(2).没有一定数量。《孔子家语·观乡射》:“降,脱屨升座,修爵无算。饮酒之节,旰不废朝,暮不废夕。”参见“ 无算爵 ”、“ 无算乐 ”。
(3).不成数目。表示甚少。《淮南子·泰族训》:“远之则邇,延之则疏,稽之不得,察之则虚,日计无算,岁计有餘。”
(4).引申指不足比量,谓无足与别人相比。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 朓 实庸流,行能无算。”
(1).不计其数。极言其多。《周礼·春官·男巫》:“冬堂赠无方无筭。” 郑玄 注:“无筭,道里无数,远益善也。”《南史·齐竟陵王子良传》:“﹝ 子良 ﹞遣人视 淮 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旧五代史·唐书·朱友谦传》:“ 友谦 覲於 洛阳 , 庄宗 置宴饗劳宠锡无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汉战纪》:“是役也……获山砲三十六尊,枪械子弹无算。” 李大钊 《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国与国……你争我战,常常酿成大战,杀人无算,耗财无算。”
(2).没有一定数量。《孔子家语·观乡射》:“降,脱屨升座,修爵无算。饮酒之节,旰不废朝,暮不废夕。”参见“ 无算爵 ”、“ 无算乐 ”。
(3).不成数目。表示甚少。《淮南子·泰族训》:“远之则邇,延之则疏,稽之不得,察之则虚,日计无算,岁计有餘。”
(4).引申指不足比量,谓无足与别人相比。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 朓 实庸流,行能无算。”
《國語辭典》:前项(前項) 拼音:qián xiàng
1.法律上指法律条文的分项。如第一项相对于第二项而言称为前项,馀类推。
2.数学上称比的第一项、比例式的第一项及第三项,如3:1中的3,a:b=c:d中的a、c。
2.数学上称比的第一项、比例式的第一项及第三项,如3:1中的3,a:b=c:d中的a、c。
《漢語大詞典》:前向(前嚮)
(1).亦作“ 前乡 ”。朝着前面。《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长安 女子有生儿,两头异颈俱相乡,四臂共匈(胸)俱前乡。”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腹下欲平,有‘八’字;腹下毛,欲前向。”
(2).亦作“ 前项 ”、“ 前嚮 ”。前些天,前些时候。《水浒传》第二六回:“士兵道:‘都头恁地忘了?前项他也曾来与都头作庆,他家只在 狮子街 巷内住。’”《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十来个学生,都只有十一二岁,半月里不见了三个……那人搜了一搜,他的儿子的衣裳鞋袜,并前嚮不见的那三四个的衣裳,都尽数搜出。” 丁玲 《母亲》三:“前向还有人到县里讲,说四处有人想造反。”
(2).亦作“ 前项 ”、“ 前嚮 ”。前些天,前些时候。《水浒传》第二六回:“士兵道:‘都头恁地忘了?前项他也曾来与都头作庆,他家只在 狮子街 巷内住。’”《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十来个学生,都只有十一二岁,半月里不见了三个……那人搜了一搜,他的儿子的衣裳鞋袜,并前嚮不见的那三四个的衣裳,都尽数搜出。” 丁玲 《母亲》三:“前向还有人到县里讲,说四处有人想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