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风云(風雲)  拼音:fēng yún
1.语本《易经。乾卦》:「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比喻同类事物相感而际遇得时。《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臣幸得下愚之才,值风云之会。」《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风云玄感,蔚为帝师。」
2.比喻变化莫测。唐。李白猛虎行〉:「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3.比喻高远接天。《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绝,风云通。」《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衡巫,风云之路千里。」
4.比喻高位。《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5.比喻豪迈壮烈。如:「义烈风云」、「叱吒风云」。
6.风与雨。比喻天气。唐。杜甫〉诗:「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國語辭典》:虎啸(虎嘯)  拼音:hǔ xiào
虎吼。《文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文选。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二首之一》:「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國語辭典》:应感(應感)  拼音:yìng gǎn
1.文艺创作过程中因外物而产生灵感的现象。《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文选。陆机。文赋》:「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2.特指天人感应。北魏。张渊〈观象赋。序〉:「寻其应感之符,测乎冥通之数,天人之际,可见明矣。」
《漢語大詞典》:相发(相發)
(1).相感发。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太史 於 战国 ,於説取 韩非 ,於文取 屈原 ,皆深嗟极慕。要以二子穷愁鬱抑,触讳杀身,与己意相发,故沾沾焉。”
(2).相发明。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媒氏民判解:“士以二十为极,庶民以三十为极,女子则皆以二十为极,执妇人之礼与奔者不禁之令相发也。”
分類:相感发明
《漢語大詞典》:合应(合應)
理应,应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其所犯例与律俱无正条,则用比照法,合应比照某律,比照某例定拟。”
分類:理应应该
《漢語大詞典》:咸感
易·咸:“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説,男下女,是以‘享利贞,取女吉’也。”后以“咸感”谓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唐 杨鉅 《册淑妃何氏为皇后文》:“观柔刚咸感之象,赋鸣鳩肃雍之德,将以视天下之内理,叙人伦之大端。”
《漢語大詞典》:类感(類感)
谓同类互相感应。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又云:物无妄然,必以类感云云。斯言果然,则类感之物,轻重必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儷。”
《漢語大詞典》:合莫
谓祭祀时祭者通过进献祭物与所祭鬼神相感通。礼记·礼运:“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 孔颖达 疏:“莫谓虚无寂寞,言死者精神虚无寂寞,得生者嘉善而神来歆饗,是生者和合於寂寞。” 唐 潘炎 《君臣相遇乐赋》:“在宇宙而皆满,鼓阴阳而合莫。”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四》:“惟圣人通於幽明之理,故制礼作乐,饗帝饗亲,进退百神五祀,声气合莫,流动充满於天地之间。”
《漢語大詞典》:引针拾芥
比喻事物互相感应。语本 汉 王充 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鍼,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明 王廷相 《策问》:“蠲忿忘忧,其感应也何故?引鍼拾芥,其情性也何居?”
《漢語大詞典》:鼍鸣鳖应(鼉鳴鼈應)
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旧唐书·李密传:“豹变鹊起,今也其时,鼉鸣鳖应,见机而作。”
《國語辭典》:同声相应(同聲相應)  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原指声音相应和。语出《易经。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唐。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应和。《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等传。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唐。杨烱〈晦日药园诗序〉:「凡我良友,同声相应。」也作「同声之应」。
《國語辭典》:心电感应(心電感應)  拼音:xīn diàn gǎn yìng
彼此心中如有电流般,能相互感通。也称为「精神感应」。
《国语辞典》:灵犀相通(灵犀相通)  拼音:líng xī xiāng tōng
比喻两人的心思、感觉能够互相感应。如:「双胞胎之间常会有灵犀相通的现象。」
《国语辞典》:噬指弃薪(噬指弃薪)  拼音:shì zhǐ qì xīn
东汉蔡顺母子心相感通的故事。蔡顺侍母至孝,尝出求薪,后有客至,其母望顺不还,乃自噬指,顺即心动,弃薪驰归。见《后汉书。卷三九。周磐传》。后用以比喻母子眷念之情。
《国语辞典》:云从龙,风从虎(云从龙,风从虎)  拼音:yún cóng lóng,fēng cóng hǔ
语本《易经。乾卦。九五》:「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龙起生云,虎啸生风。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三宝太监下西洋》第五六回:「自古道:『云从龙,风从虎。』他原是龙虎所生,只见他现了本身,立地时刻,海里狂风大作,白浪翻天。」亦用以比喻圣主贤臣之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