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峭讦(峭訐)
刚正直言。 唐 沈光 《李白酒楼记》:“ 太白 既以峭訐矫时之状,不得大用……故狎弄杯觴,沈溺麴糵。”
《漢語大詞典》:谏友
能直言相劝的朋友,即“诤友”
《漢語大詞典》:蹇犯
谓直言干犯。蹇,通“ 謇 ”。新唐书·元稹传:“喜顺从,怒蹇犯,亦古今情一也,岂独 文皇 甘逆耳、怒从心哉?”
分類:直言干犯
《漢語大詞典》:亢辞(亢辭)
(1).谓以直言相对。《魏书·元澄传》:“昔 魏明帝 卒至尚书门, 陈矫 亢辞,帝惭而返。”
(2).愤激之辞。过头话。 章炳麟 《学变》:“ 顾猥 曰:‘ 颜渊 之簞瓢,则胜 庆封 之玉杯。’欲以何明,而比拟违其伦类,盖忿悁之亢辞也。”
《漢語大詞典》:隐谲(隱譎)
谓隐晦委婉,不直言。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乐器:“正《雅》直言功德,变《雅》正言得失,异於《风》之隐譎,故谓之《雅》,与乐器之雅同义。即此以明《乐》之理。”
《漢語大詞典》:引争
直言诤劝。韩非子·说难:“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
分類:直言
《漢語大詞典》:诤恹(諍懨)
同“諍懕”。
谓对友人直言规劝而使之心服。 作“諍厌”。
《漢語大詞典》:诤厌(諍厭)
见“ 諍懕 ”。
《漢語大詞典》:诤士(諍士)
直言谏诤之士。 清 周亮工 《橄榄》诗:“自是圣朝容諍士,争驰諫果入 长安 。”
《漢語大詞典》:证谏(証諫)
谓直言规劝。吕氏春秋·贵当:“其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交争証諫。” 高诱 注:“証亦諫也。”
分類:直言规劝
《國語辭典》:危言危行  拼音:wéi yán wéi xìng
言行举止均正直不阿。《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漢語大詞典》:选言证明
运用选言直言推理所作的证明。间接证明的一种。以论题为一个选言支,构造一个穷尽该问题一切可能的选言判断,并断定除该选言支外,其他选言支都是假的,从而断定论题是真的。如为了证明电灯突然熄灭是因为灯泡坏了,可以构造选言判断如下:“电灯突然熄灭,或者是因为停电,或者是因为保险丝烧断,或者是因为线路发生故障,或者是因为灯泡坏了。”然后根据事实断定前三个选言支为假,从而断定论题是真的。
《国语辞典》:肆言无忌(肆言无忌)  拼音:sì yán wú jì
毫无顾忌的直言。《明史。卷一九一。吴一鹏传》:「又谓『百皇字不足当父子之名』,何肆言无忌至此。」也作「肆言无惮」。
《国语辞典》:好谀恶直(好谀恶直)  拼音:hào yú wù zhí
喜欢阿谀奉承,厌恶直言进谏。《明史。卷一九二。王时柯传》:「今佞人超迁而群贤获罪,恐海内闻之,谓陛下好谀恶直。」《东周列国志》第五八回:「日事淫乐,好谀恶直,政事不修,群臣解体。」
《国语辞典》:持禄保位(持禄保位)  拼音:chí lù bǎo wèi
保住俸禄职位,不敢直言进谏。《明史。卷二○六。解一贯传》:「宏不去,则有持禄保位之诮,璁、萼不去,亦冒蹊田夺牛之嫌。」
《漢語大詞典》:切愕
谓激切直言。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与 权 谈説諫喻,未尝切愕,微见风彩,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捨而及他,徐復託事造端,以物类相求,於是 权 意往往而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