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67,分7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刮目
过目
目光
送目
目眩
题目
目下
目视
眼目
头目
目见
千里目
四目
比目
病目
《漢語大詞典》:刮目
(1).拭目。谓改变旧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子云 ( 萧子云 )嘆曰:‘此人(指 丁覘 )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於是闻者稍復刮目。”
(2).指集中注意力。新唐书·张廷珪传:“今受命伊始,华夷百姓清耳以听,刮目以视,冀有闻见,何遽孤其望哉?” 宋 苏舜钦 《送李冀州》诗:“众人刮目看能事,著鞭无为儒生羞。”
(3).谓另眼看待。《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只为 端卿 生得方面大耳,秀目龙眉,身躯伟岸,与其他侍者不同,所以天颜刮目。”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三篇:“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國語辭典》:过目(過目)  拼音:guò mù
阅读,看一遍。《文明小史》第一回:「说著便把这本卷子送了过来说:『请太尊过目,再定去取罢!』」
《國語辭典》:目光  拼音:mù guāng
1.眼神。如:「目光炯炯」。
2.指人的识见。如:「目光短浅」。
《國語辭典》:送目  拼音:sòng mù
以目示意。《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见了,慌忙摇首送目。」《红楼梦》第六四回:「贾琏送目与二姐,令其拾取,这尤二姐只是不理。」
《國語辭典》:目眩  拼音:mù xuàn
眼花。《战国策。燕策三》:「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后汉书。卷六○上。马融列传》:「子野听耸,离朱目眩,隶首策乱,陈子筹昏。」
分類:目眩眼花
《國語辭典》:题目(題目)  拼音:tí mù
1.文章或诗篇的标名。如:「这篇文章光是题目,就引起许多读者的好奇及兴趣。」唐。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
2.考试时要求应试人作答的问题。如:「这次的题目难倒了大多数的考生。」《旧唐书。卷一八。宣宗本纪》:「三月,试宏词举人,漏泄题目,为御史台所劾。」
3.评其优劣,定其高下。《晋书。卷四三。列传。山涛》:「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4.戏剧用语。南戏在第一出前介绍的故事纲要,称为「题目」。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题目》:「李琼梅设计丽春园,孙必达相会成夫妇;朱邦杰识法明犯法,遭盆吊没兴小孙屠。」
5.名义、藉口。如:「他正苦无机会找你麻烦,如今抓了这题目,一定会大作文章。」唐。白居易送吕漳州〉诗:「独醉似无名,借君作题目。」
6.名堂,花样。《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其间又有奸诈之徒,就这些贪爱上面,想出个奇巧题目来,做自家妻子不著,装成圈套,引诱良家子弟,诈他一个小富贵,谓之『扎火囤』。」
《國語辭典》:题目正名(題目正名)  拼音:tí mù zhèng míng
元杂剧在结尾处用二或四句对子,总括剧情,并以末句为剧名全称,这种一定格式称为「题目正名」。如元代白朴《梧桐雨》的题目为「安禄山反叛兵戈举,陈玄礼拆散鸾凤侣」,正名为「杨贵妃晓日荔枝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國語辭典》:目下  拼音:mù xià
现今、现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若不是你归来,我性命只在目下了。」《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一时不容易到手,目下正在这里想法子。」也作「目即」、「目今」。
《漢語大詞典》:目视(目視)
以目示意。汉书·李陵传:“ 立政 等见 陵 ,未得私语,即目视 陵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諭之,言可还归 汉 也。” 颜师古 注:“以目相视而感动之,今俗所谓眼语者也。”
分類:目视示意
《國語辭典》:眼目  拼音:yǎn mù
1.眼睛。《北史。卷九。周太祖文帝本纪》:「神武以帝非常人,曰:『此小儿眼目异。』将留之。」
2.比喻事物主要之处。元。刘埙《隐居通议。卷一八。文章》:「盖古人作文,俱有閒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
3.替人侦探监察的人。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臣教樊哙去山尖顶上磨旗作军中眼目,看阵势调遣军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贵卫有一班女乐小侑儿,不若送去与赛儿做谢礼,就做我们里应外合的眼目。」
《國語辭典》:头目(頭目)  拼音:tóu mù
1.头部与眼睛。《荀子。议兵》:「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腹也。」
2.人头数目。《西游记》第四四回:「我两个且坐下,即烦你去沙滩上替我一查。只点头目有五百名数目便罢,看内中那个是你令叔。」
3.一群人中的领导人。《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纯专一凶暴,士卒心变,帐下头目刺杀张纯,将头纳献,率众来降。」《红楼梦》第八回:「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与仓上的头目名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帐房里出来。」也称为「头领」。
4.元朝时对领军官吏的称号。《通俗编。身体》:「元号领军官为头目。中统元年,诏军人阵亡者家属,仰各头目用心照管。见元典章。」
《漢語大詞典》:目见(目見)
亲眼看到。 汉 王充 论衡·说日:“ 鲁 史目见,不空言者也,云与雨俱,雨集于地。” 唐 韩愈 《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在文书所记及耳闻相传者不説,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七六公以为世诫。” 宋 苏轼 《苏州姚氏三瑞堂》诗:“ 枫桥 、 三瑞 皆目见,天意宛在 虞鰥 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向士肃 ﹞后来常对亲友们説此目见之事,以为笑话。”
分類:亲眼眼看
《漢語大詞典》:千里目
谓远望之目。 晋 孙楚 《之冯翊祖道诗》:“举翮抚 三秦 ,抗我千里目。” 唐 王之涣 《登鹳鹊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宋 苏轼 《和王晋卿》诗:“醒来送归鴈,一寄千里目。”
分類:远望
《漢語大詞典》:四目
(1).四只眼睛;两双眼睛。周礼·夏官·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 孙诒让 正义:“黄金四目者,铸黄金为目者四,缀之面閒,若后世假面具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太清 无奈,四目相覷,怏怏走出去了。”
(2).能观察四方的眼睛。《书·舜典》:“询於四岳,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孔 传:“广视听於四方,使天下无壅塞。” 孔颖达 疏:“明四方之目,使为己远视四方也。”《旧唐书·文苑传下·唐次》:“尚復广四目,周四聪,制理皆在於未萌,作范将垂於不朽。”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视以四目,而明乎中外;听以四聪,而达乎远邇。”
《國語辭典》:比目  拼音:bǐ mù
一种鱼。即比目鱼。因两目比连于头部的一侧,故用以比喻恩爱夫妻。汉。班固〈西都赋〉:「招白鹇、下双鹄、揄文竿、出比目。」元。郝经〈巴陵女子韩希孟〉诗:「鸳鸯会双飞,比目愿长并。」
《國語辭典》:比目鱼(比目魚)  拼音:bǐ mù yú
1.动物名。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体扁平而阔,两目比连于头部的一侧,平卧在海底。《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晋。郭璞。注:「状似牛脾,鳞细,紫黑色,一眼,两片相合,乃得行。」也称为「板鱼」、「版鱼」、「扁鱼」、「偏口鱼」、「王馀鱼」。
2.比喻恩爱夫妻。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短桑科长不出连枝树,沤麻坑养活比目鱼。」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你不肯开翠沼,甃瑶池,栽嫩芹,种新荷,引活水温存著比目鱼。」
《漢語大詞典》:病目
(1).眼睛患病。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一曰暑岁羊多疫死,及为怪亦是也。及人则多病目者。”旧唐书·杜从郁传:“子 牧 顗 ,俱登进士第。 顗 后病目而卒。”
(2).患病的眼睛。 宋 欧阳修 《学书》诗:“病目固已昏,墨不分浓淡。”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诗:“忽逢絶艷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分類:眼睛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