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6,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入监
入监
太监
监作
监元
盐监
监铸
监德
北监
将作监
监场
总监
分监
监吏
明监
《國語辭典》:入监(入監)  拼音:rù jiān
经法院判决确定的受刑人送监执行或由他监移送执行而进入监狱者,称为「入监」。
分類:入监监狱
《國語辭典》:入监(入監)  拼音:rù jiàn
科举时代称进入国子监读书求学为「入监」。《明史。卷六九。选举志一》:「例监始于景泰元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那年正值乡试之值,即便援例入监。到秋间应试,中了第五名正魁。」
《國語辭典》:太监(太監)  拼音:tài jiàn
1.职官名。宦官中等级最高的人。亦为宦官的通称,负责侍奉皇帝及其家族。也称为「腐人」。
2.阉宦的代名词。
《漢語大詞典》:监作(監作)
监督制作。后汉书·宦者传·蔡伦:“ 永元 九年,监作祕劒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使中謁者 魏郡 清渊 、 马宪 监作石桥梁柱,敦敕工匠。” 宋 欧阳修 《御药陈承礼监造衮冕事》:“此是陛下新降指挥,从来所患朝令夕改。今若依前用 承礼 监作,只是移御药院置局就少府监中耳。”
负有监督制作之责的官吏。隋书·百官志下:“将作寺大匠、丞、主簿、録事,统左右校署令、丞,各有监作等员。”旧唐书·职官志三:“掖廷局……监作掌监当杂作。”
分類:监督官吏
《漢語大詞典》:监元(監元)
国子监课业考试第一名。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黄小姐 又差 王安 送银两到 德称 寓中,叫他廩例入粟。明春就考了监元,至秋发魁。”
《漢語大詞典》:盐监(鹽監)
指产盐的行政地区。 宋 代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等地设特别行政区划,称为“监”。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 孟知祥 累表请割 云安 等十三盐监隶 西川 ,以盐直赡 寧江 屯兵。”
《漢語大詞典》:监铸(監鑄)
监督铸造钱币的官职。 清 孔尚任 《燕台杂兴》诗之十七“铜山金埒势峥嶸,暴富乞儿恬不惊。每日垂鞭归第邸,有人来看孔方兄”自注:“予畏监仓而得监铸,免累可矣,寒如故也。泛交者不知,多来称贷。”
《漢語大詞典》:监德(監德)
岁星正月晨现于东方,谓之“监德”。史记·天官书:“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色苍苍有光。” 司马贞 索隐:“岁星正月晨见东方之名。” 北周 庾信 《思旧铭》序:“岁在摄提,星居监德, 梁 故 观寧侯 萧永 卒,呜呼哀哉!”
《漢語大詞典》:北监(北監)
指 明 代 北京 国子监。以与称南监的 南京 国子监相对。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监本二十一史:“至 万历 中,北监又刻十三经、二十一史,其板视南稍工。”
《漢語大詞典》:将作监(將作監)
官署名。 秦 置将作,至 北齐 为将作寺。 隋 开皇 二十年改将作寺为监。 唐 宋 因之。亦为官名。
《國語辭典》:监场(監場)  拼音:jiān cháng
1.监视考场。《红楼梦》第三七回:「就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
2.称在考场内巡察的人。
分類:监视考场
《國語辭典》:总监(總監)  拼音:zǒng jiān
负责监督所有工作事项的人。如:「艺术总监」。
《韵府拾遗 陷韵》:分监(分监)
欧阳玄舟次诸闸寄都水分监诗使君适分监赢缩制有法
《漢語大詞典》:监吏(監吏)
(1).负有监督之责的官吏。孔丛子·嘉言:“ 陈惠公 大城因起 凌阳 之臺未终,而坐法死者数十人,又执三监吏将杀之。”新唐书·侯君集传:“ 君集 临刑色不变,谓监吏曰:‘我岂反者乎?蹉跌至此。’”
(2).指驿吏。 宋文同 《柳溪赠丁絪》诗:“场屋声名四十年,五车书误一囊钱,老来山驛为监吏,相对春风但惘然。”
《漢語大詞典》:明监(明監)
见“ 明鑑 ”。
《國語辭典》:明鉴(明鑑)  拼音:míng jiàn
1.明镜。《新唐书。卷一二二。列传。魏元忠》:「夫明鉴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
2.明察、识见高远。如:「法官判事要明鉴秋毫,才不会造成冤狱。」《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今早张千进城,两个乘早将尸首埋藏停当,却来回复我小妇人。望青天爷爷明鉴!」
3.明显的前例,可为今日所取法、借镜。《明史。卷三二○。外国列传一。朝鲜》:「苟阙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为明鉴。」
《國語辭典》:明鉴(明鑒)  拼音:míng jiàn
1.明镜。
2.喻见解清晰,见识高明。《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杨俊传》:「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晋。孙楚〈雁门太守牵招碑〉:「明鉴达于世变,弓毅足以致远。」
3.往事的成败,可为今日取法或借镜者。《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逝习之权,复相扇结。」
4.常用的提称语,请人明察的意思,可用于口语或书信。《文明小史》第三回:「大人明鉴,他们已动了众,卑职一人怎么说得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