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77,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1  52  53  5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皮癣
皮靴页儿
皮牙孜
皮炎
皮褥子
皮开肉绽
皮肉之苦
皮去毛安附
皮库
皮赖
皮赖歪派
皮阑
皮里抽肉
皮里春秋
皮里晋书
《高级汉语词典》:皮癣  拼音:pí xuǎn
一种慢性皮肤病,其特点为盖有白色鳞屑的局限性红斑
《國語辭典》:皮靴页儿(皮靴頁兒)  拼音:pí xuē yè ér
专门放置文件票据,可塞入靴子里的小皮夹。《老残游记》第一六回:「那老儿便从怀里摸出个皮靴页儿来,取出五百一张的票子两张,交与胡举人。」
《高级汉语词典》:皮牙孜  拼音:pí yá zī
洋葱
《高级汉语词典》:皮炎  拼音:pí yán
皮肤的炎症,典型症状为发红、肿胀、渗液、结痂或脱屑
《漢語大詞典》:皮褥子
用毛皮做里儿的褥子。也叫“皮褥”
分類:毛皮褥子
《國語辭典》:皮开肉绽(皮開肉綻)  拼音:pí kāi ròu zhàn
形容皮肉裂开的样子。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三折:「笃速速打考的身躯颤,打的他皮开肉绽跪在阶前。」《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两边如狼如虎的公人,把舵工拖翻,二十毛板,打的皮开肉绽。」也作「皮开肉破」、「皮开肉裂」、「肉绽皮开」。
《高级汉语词典》:皮肉之苦  拼音:pí ròu zhī kǔ
泛指身体所遭受的痛苦
《漢語大詞典》:皮去毛安附
见“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
《漢語大詞典》:皮库(皮庫)
清 代储藏皮革的仓库,是内务府所设的六库之一。《清会典·内务府·广储司》:“凡府库有六,曰银库,曰段(缎)库,曰衣库,曰茶库,曰皮库,曰瓷器库,各有专司。”
《漢語大詞典》:皮赖(皮賴)
犹赖皮。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我看你纔不过作了一年的新娘子,怎么就学得这样皮赖歪派!”
《国语辞典》:皮赖歪派(皮赖歪派)  拼音:pí lài wāi pài
调皮耍赖不正经。《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我看你才不过作了一年的新娘子,怎么就学得这样皮赖歪派。」
《分类字锦》:皮阑(皮阑)
真腊风土记》:小舟却以一巨木凿成槽,以火熏软,用木撑开腹大两头尖,无篷可载数人,止以棹划之,名为皮阑。
分类:
《國語辭典》:皮里抽肉(皮裡抽肉)  拼音:pí lǐ chōu ròu
形容消瘦。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你觑我皮里抽肉,你休问我可怎生骨岩岩脸儿黄瘦。」也作「皮里走肉」。
分類:消瘦不堪
《國語辭典》:皮里春秋(皮裡春秋)  拼音:pí lǐ chūn qiū
嘴里不说好坏,而心中有所褒贬。语本《晋书。卷九三。外戚传。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为避晋简文帝母后阿春的名讳,后改为「皮里阳秋」。
《國語辭典》:皮里晋书(皮裡晉書)  拼音:pí lǐ jìn shū
刘谅曾为宣城王的记室,有文才,尤其熟悉晋代的故事,所以时人称他为「皮里晋书」。见《梁书。卷三三。列传。刘孝绰》。
分類:胸中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