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77,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松皮
橘皮
皮革
桦皮
皮裘
鱼皮
掇皮
青皮
榆皮
口皮
眼皮
老头皮
皮子
皮服
妍皮
《漢語大詞典》:松皮
松树皮。古时经制作,可为菜,亦可入药。 金 朱弁 有《北人以松皮为菜予初不知味虞侍郎分饷一小把因饭素授厨人与园蔬杂进珍美可喜》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老松皮内自然聚脂为第一,胜於凿取及煮成者。”
《國語辭典》:橘皮  拼音:jú pí
柑橘的果皮乾燥后,存放长久成陈皮,因性温,味辛苦,能化痰,治呕吐、咳嗽等症。
《國語辭典》:皮革  拼音:pí gé
兽皮经去毛、去脂等处理而制成的熟皮。《周礼。秋官。穴氏》:「以时献其珍异皮革。」《国语。楚语下》:「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用,以戒不虞者也。」
《骈字类编》:桦皮(桦皮)
陈书萧摩诃传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及将战明彻谓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摩诃曰愿示其形状当为公取之明彻乃召降人有识胡者云胡著绛衣桦皮装弓两端骨弭明彻遣人觇伺胡在阵摩诃驰马冲齐军胡挺身出阵前十馀步彀弓未发摩诃遥掷铣鋧正中其额应手而仆 金史舆服志酱瓣桦者谓桦皮斑文色殷紫如酱中豆瓣也 袁桷有戏题桦皮诗
《國語辭典》:皮裘  拼音:pí qiú
以珍贵动物的毛皮制成的外套。如:「近来,动物保护意识抬头,很多人不再穿著皮裘了。」
《漢語大詞典》:鱼皮(魚皮)
(1).鱼的皮。古人或用以制衣饰等。《左传·闵公二年》“归夫人鱼轩” 晋 杜预 注:“鱼轩,夫人车,以鱼皮为饰。”北史·室韦传:“﹝ 北室韦 人﹞皆捕貂为业,冠以狐貂,衣以鱼皮。” 唐 韩翃 《送巴州杨使君》诗:“前驱锦带鱼皮鞮,侧佩金章虎头綬。”
(2).特指鲨鱼皮的干制品。供食用。
《漢語大詞典》:掇皮
除去皮。掇,通“ 剟 ”。喻彻里彻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谢公 称 蓝田 掇皮皆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范啟 与 郗嘉宾 书曰:‘ 子敬 举体无饶,纵掇皮无餘润。’” 宋 楼钥 《真率会次适斋韵》:“閒暇止应开口笑,詼谐尤称掇皮真。”
分類:除去
《國語辭典》:青皮  拼音:qīng pí
1.无赖汉。《通俗常言疏證。流品。青皮》引《保闽杂记》:「芜湖等处曰青皮,上海曰流氓。」《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所有地方的青皮光棍,没有行业的人统通被他招了去。」
2.性情乖谬、言语态度不和蔼的人。如:「他是一个青皮,很难相处。」
3.「青橘皮」、「青柑皮」之俗称,即以未成熟的青色橘子皮制成的中药药材。可治疗胃痛、吐逆,并可解热、消痰。
4.植物名。冬青科冬青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而带绿色,故称为「青皮」。叶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尖锐锯齿缘,细脉网状,明显。花序近伞形,单生当年生枝条叶腋,花冠六至七裂,白色。果实球形有凸头,熟则呈红色。也称为「多脉冬青」。
《漢語大詞典》:榆皮
榆树皮。可食,可入药。汉书·天文志:“至 河平 元年三月,旱,伤麦,民食榆皮。”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榆:“榆皮榆叶性皆滑利下降……故人小便不通,五淋肿满,喘嗽不眠,经脉胎产诸证宜之。”
《國語辭典》:口皮  拼音:kǒu pí
南方人称内蒙古所产的毛皮。因其以张家口为集散地,故称为「口皮」。
《國語辭典》:眼皮  拼音:yǎn pí
眼睑,眼睛外部可以开合的软皮。
《漢語大詞典》:老头皮(老頭皮)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 真宗 东封,访天下隐者,得 杞 人 杨朴 ,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 朴 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后以“老头皮”为年老男子的戏称。 宋 辛弃疾 《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词:“记得 瓢泉 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驀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之一:“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國語辭典》:皮子  拼音:pí zi
1.无赖、赖皮。《金瓶梅》第六七回:「老先儿倒猜的著,他娘子镇日著皮子缠著哩!」
2.表皮。如:「书皮子」。也称为「皮儿」。
3.皮革或毛皮。
4.果实的壳。
《漢語大詞典》:皮服
皮衣。《书·禹贡》:“岛夷皮服。” 蔡沉 集注:“海岛之夷,以皮服来贡也。”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市表》:“皮服卉服,悉是隶臣; 荆 金 扬 金,咸修《禹贡》。”
分類:皮衣
《漢語大詞典》:妍皮
美丽的外表。 清 吴伟业 《戏咏不倒翁》:“却遭桃梗妍皮誚,此内空空浪得名。”参见“ 妍皮不裹痴骨 ”。
分類:美丽外表
《國語辭典》:妍皮不裹痴骨  拼音:yán pí bù guǒ chī gǔ
(谚语)外表清秀美丽,内在必定聪慧。比喻内外一致。《晋书。卷一二八。慕容超载记》:「超自以诸父在东,恐为姚氏所录,乃阳狂行乞。秦人贱之,惟姚绍见而异焉,劝兴拘以爵位。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