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1,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胥怨
民功
大纪
率民
司民
臣姓
恤物
黔庶
罔民
邦法
街谈
顺下
散利
人庶
全民
《漢語大詞典》:胥怨
相怨。多指百姓对上的怨恨。书·盘庚上:“盘庚五迁,将治 亳 殷 ,民咨胥怨。”后汉书·杨彪传:“移都改制,天下大事,故 盘庚 五迁, 殷 民胥怨。” 李贤 注:“胥,相也。迁都於 亳 , 殷 人相与怨恨。”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角调曲之二》:“祁寒暑雨,是无胥怨。”陈书·世祖纪:“庶绩未康,胥怨犹结。”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一:“时使臣希旨,立法甚峻,民间碓磑泥封之,隐其数者皆毙之。由是人不聊生,物情胥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下:“尔执政小子,惟以贪諛为事,不懃德以备难,惟安爵以毁成,下民胥怨,手足靡措。”
《漢語大詞典》:民功
(1).治民有劳绩。周礼·夏官·司勋:“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 郑玄 注:“辅成王业,若 周公 ;保全国家,若 伊尹 ;法施於民,若 后稷 。”
(2).百姓的职事。多指务农之事。国语·越语下:“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时节三乐,不乱民功,不逆天时。” 韦昭 注:“从事有业,故功不乱。”
《漢語大詞典》:大纪(大紀)
(1).谓对天时的纪载。国语·晋语四:“且以辰出而以参入,皆 晋 祥也,而天之大纪也。” 韦昭 注:“所以大纪天时。”《汉书·律历志上》:“历者天地之大纪,上帝所为。”
(2).犹纲纪。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今若本三圣之用明,思显授之实理,推忠贤之暗权,论为国之大纪。”
(3).指对百姓基本情况的纪录。《南齐书·虞玩之传》:“黄籍,民之大纪,国之治端。”
《漢語大詞典》:率民
(1).引导百姓。战国策·齐策四:“ 北宫 之女 婴儿子 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
(2).轻浮之民。《宋书·临川王义庆传》:“行成闺庭,孝著隣党,足以敦化率民,齐教轨俗。”
《漢語大詞典》:司民
(1).古官名。掌管户口登记。《周礼·秋官·司民》:“司民掌登万民之数。”国语·周语上:“司民协孤终。” 韦昭 注:“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已上,皆书於版。”
(2).星名。周礼·秋官·小司寇:“孟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 郑玄 注:“司民,星名,谓轩辕角也。”
(3).管理百姓万民。书·酒诰:“勿辩乃司民湎于酒。” 孔 传:“勿使汝主民之吏湎於酒。”墨子·天志中:“以临司民之善否。”
《漢語大詞典》:臣姓
群臣百姓。 汉 陆贾 新语·无为:“夫王者之都,南面之君,臣姓之所取法。”
分類:百姓
《漢語大詞典》:恤物
谓怜惜百姓。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 宋璟 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 璟 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分類:怜惜百姓
《漢語大詞典》:黔庶
黔首庶民。指百姓。 晋 卢谌 《赠崔温》诗:“亦既弛负担,忝位宰黔庶。”南史·袁湛传:“敛骨吹魂,还编黔庶。”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按两 汉 二千石长吏,皆可以自辟曹掾,而所辟大概多取管属贤士之有才能操守者。盖必如是,乃能知閭里之奸邪,黔庶之休戚。”
《漢語大詞典》:罔民
欺骗陷害百姓。《孟子·梁惠王上》:“及陷於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赵岐 注:“是由张罗罔以罔民者也。”汉书·刑法志:“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钳一等,转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 明 刘基 《玉兔泉铭序》:“夫 檜 之罔民设诈,岂下於 高莽 哉!”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钱法之变:“然今日行之,不免更为罔民之事。”一说,犹无民。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孟子一》“是罔民也”:“此罔字当训为无……是罔民也,犹言是无民也。”
《漢語大詞典》:邦法
亦作“ 邦灋 ”。 管理百姓的通法。亦泛指国家大法。周礼·秋官·大司寇:“凡卿大夫之狱讼,以邦灋断之。” 郑玄 注:“邦法,八法也,以八法待官府之治。”新唐书·韦处厚传:“以邦法从事。”参见“ 八法 ”。
《國語辭典》:八法  拼音:bā fǎ
1.周代治理官府的八种方法。《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二曰官职,以办邦治;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四曰官常,以听官治;五曰官成,以经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纠邦治;八曰官计,以弊邦治。」
2.我国书法中的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种笔法。参见「永字八法」条。
《漢語大詞典》:街谈(街談)
(1).见“ 街谈巷议 ”。
(2).街谈巷议者,指平民百姓。 明 唐顺之 《赠邑侯王春岩奖劝序》:“故闷闷之政,可以孚乎其邑,未必可以获乎其上;察察之政,可以市乎其上,未必可以愚乎其邑之人。然则较吏治于上人之口,宜不若巷处街谈之口,尤为亲且详也。”
《國語辭典》:街谈巷议(街談巷議)  拼音:jiē tán xiàng yì
大街小巷中的议论、传言。《文选。张衡。西京赋》:「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釐。」《老残游记》第二回:「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也作「里谈巷议」、「街头巷语」、「街谈巷说」、「街谈巷语」。
《漢語大詞典》:顺下(順下)
顺从的百姓。荀子·儒效:“人主用之,则埶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慤,必为顺下矣。” 杨倞 注:“必不为勃乱也。”
分類:顺从百姓
《國語辭典》:散利  拼音:sàn lì
荒年时政府借谷子给人民,秋收后归还。《周礼。地官。大司徒》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散利,贷种食也。」唐。贾公彦。疏:「丰时敛之,凶时散之,其民无者,从公贷之,或为种子,或为食用,至秋熟还公,据公家为散,据民往取为贷,故云散利。」《福惠全书。卷二七。荒政部。除盗》:「故周礼除盗贼而必先之散利,其亦有鉴于斯矣。」
《漢語大詞典》:人庶
即庶人。指百姓,平民。后汉书·刘玄传:“ 王莽 末,南方飢饉,人庶群入野泽,掘鳧茈而食之。”北史·王雅传:“ 明帝 初,﹝ 王雅 ﹞除 汾州 刺史。励精为政,人庶悦附,自远至者七百餘家。”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天子神圣,威武慈仁,子养亿兆人庶。”
《國語辭典》:全民  拼音:quán mín
全体人民。如:「维护社会安全,打击犯罪,须赖全民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