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龙堆(龍堆)
(1). 白龙堆 的略称。古 西域 沙丘名。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龙堆 以西,大漠以北,鸟夷兽夷,郡劳王师, 汉 家不为也。” 李轨 注:“ 白龙堆 也。”周书·异域传序:“是知鴈海 龙堆 ,天所以絶夷夏也;炎方朔漠,地所以限内外也。”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四:“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 龙堆 月照营。”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词:“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 龙堆 。”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为语将军休逸乐, 龙堆 千里尚胡尘。”参见“ 白龙堆 ”。
(2).即 金沙洲 。 洞庭湖 中洲名。 唐 杜甫 《过洞庭湖》诗:“ 蛟室 拥 青草 , 龙堆 隐 白沙 。” 仇兆鳌 注:“《一统志》: 金沙洲 在 洞庭湖 中,一名 龙堆 ,延袤数里。” 元 傅若金 《岳阳中秋值安南贡使因怀旧游》诗:“ 洞庭 秋气满 龙堆 ,为客偏惊节序推。”
(3).喻指长堤。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筑起龙堆,柳夹两湖之岸;驾成鸿影,桃敷百尺之桥。”
《國語辭典》:白龙堆(白龍堆)  拼音:bái lóng duī
1.地名。在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间。属砾质荒漠,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蚀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许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岩塔和土柱。呈东北──西南方向,沟谷中有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称为「白龙堆」。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
2.地形学上指乾燥地区的风蚀地形。多成群出现于乾燥地区。也称为「风蚀脊」、「雅尔当」。
《國語辭典》:龙沙(龍沙)  拼音:lóng shā
1.地名。本指白龙堆、沙漠两地,皆在西北塞外,自刘孝标有「龙沙宵月明」的诗句以来,诗家误以为只有一地。
2.泛指塞外的地方。宋。姜夔 翠楼吟。月冷龙沙词:「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
《國語辭典》:白龙堆(白龍堆)  拼音:bái lóng duī
1.地名。在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间。属砾质荒漠,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蚀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许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岩塔和土柱。呈东北──西南方向,沟谷中有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称为「白龙堆」。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
2.地形学上指乾燥地区的风蚀地形。多成群出现于乾燥地区。也称为「风蚀脊」、「雅尔当」。
《漢語大詞典》:白龙(白龍)
(1).传说中白色的龙。墨子·贵义:“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 唐 孙处士 《送青城丈人酒》诗:“深羡 青城 好洞天,白龙一觉已千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祥瑞:“三年,麟见 永泰 ,白龙见 卭江 。”清史稿·灾异志一:“ 乾隆 二年二月, 潮阳 白龙见。”
(2).形容奔腾直泻的溪流瀑布。 唐 孟郊 《寒溪》诗:“一曲一直水,白龙何鳞鳞。” 宋 朱熹 《次观瀑布韵》:“快泻苍崖一道泉,白龙飞下鬱蓝天。”
(3).神话中的河神。
(4).传说 伏羲 时的刑官名。《唐律疏议·名例序》:“昔白龙白云,则 伏牺 轩辕 之代。”
(5).即 白龙堆 。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见行人畏 白龙 ,遥闻公主愁黄鹤。”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 白龙 。”参见“ 白龙堆 ”。
《國語辭典》:白龙堆(白龍堆)  拼音:bái lóng duī
1.地名。在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间。属砾质荒漠,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蚀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许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岩塔和土柱。呈东北──西南方向,沟谷中有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称为「白龙堆」。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
2.地形学上指乾燥地区的风蚀地形。多成群出现于乾燥地区。也称为「风蚀脊」、「雅尔当」。
《漢語大詞典》:龙漠(龍漠)
白龙堆 沙漠的略称。亦泛指西北边荒之地。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赞:“啸羣 龙漠 ,乘衅侵渔。”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愿驰 龙漠 ,饮马县旌。” 宋 欧阳修 《得滕岳阳书大夸湖山之美作诗一百四十言为寄》:“ 龙漠 方多孽,旄头久示灾。”参见“ 白龙堆 ”。
《國語辭典》:白龙堆(白龍堆)  拼音:bái lóng duī
1.地名。在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间。属砾质荒漠,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蚀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许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岩塔和土柱。呈东北──西南方向,沟谷中有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称为「白龙堆」。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
2.地形学上指乾燥地区的风蚀地形。多成群出现于乾燥地区。也称为「风蚀脊」、「雅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