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登游(登遊)
登高游览。《韩诗外传》卷三:“夫一仞之墙,民不能踰,百仞之山,童子登游焉,凌迟故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 沔水 又东逕 乐山 北。昔 诸葛亮 好为《梁甫吟》,每所登游,故俗以 乐山 为名。”
分類:登高游览
《漢語大詞典》:登揽
登高揽胜。擥,同“ 揽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同僚佐登擥其上,见夫烟栖雨宿,云出月来,归鸿野鶩,如飞几席之上。”
分類:登高揽胜
《漢語大詞典》:阶荣(階榮)
指升登高位。《南齐书·王僧虔传》:“百口转命,存亡披迫,本希小禄,无意阶荣。” 南朝 陈 徐陵 《答诸求官人书》:“所望阶荣,便当果遂,如其不尔决是难谐。”
分類:登高高位
《漢語大詞典》:登探
登高探险。 唐 沈佺期 《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诗:“兹山界夷夏,天险横寥廓。太史漏登探,文命限开凿。”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周王 之马跡不至, 谢公 之屐齿不及。巖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嘆。”
分類:登高探险
《漢語大詞典》:眺瞩(眺矚)
登高远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桓公 入 洛 ,过 淮 泗 ,践北境,与诸僚属登 平乘楼 ,眺瞩中原。” 南朝 梁 萧统 《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陶嘉月而熙游,藉芳草而眺瞩。”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於城上眺瞩,见羣少年歌謡通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汪士秀:“时望月东升,澄江如练。方眺瞩间,忽有五人自湖中出。”
《漢語大詞典》:鹿卢蹻(鹿盧蹻)
道教所说的登高涉险的用具。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凡乘蹻道有三法:一曰龙蹻,二曰虎蹻,三曰鹿卢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尔之辟兵,铁布衫也。尔之飞跃,鹿卢蹻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愿乘世外鹿卢蹻,孰职就里阴阳鞲。”
《漢語大詞典》:登寻(登尋)
登高寻觅。 唐 顾况 《游子吟》:“胡为不归歟,辜负匣中琴。腰下是何物,牵缠旷登寻。”
分類:登高寻觅
《國語辭典》:瞭望  拼音:liào wàng
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常有监视、侦察的意思。《三国演义》第四○回:「孔明分拨已定,乃与玄德登高瞭望,只候捷音。」《福惠全书。卷一七。刑名部。贼盗上》:「有已逃、有未逃,瞭望把风。」
《漢語大詞典》:明光锦(明光錦)
后赵 置织锦署,在中尚方有大登高、小登高、大明光、小明光等锦。后亦以“明光锦”泛指明洁闪光之锦。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 晋 陆翽 邺中记:“ 石虎 冬月施熟锦流苏斗帐,四角安纯金龙头衔五色流苏,或用黄地博山文锦,或用紫綈及小明光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道:‘ 曹辅佐 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絝,非无文采,酷无裁製。’” 刘国钧 《并游侠行》:“相欢一挥尽千金,缠头不惜明光锦。”
《漢語大詞典》:跻览(躋覽)
登高眺望。 唐 吴筠 《登北固山望海诗》:“躋览何听见,茫茫潮汐驰。”
分類:登高眺望
《漢語大詞典》:升望
登高而望。墨子·迎敌祠:“升望我郊,乃命鼓,俄升,役司马射自门右。”
分類:登高
《漢語大詞典》:茱萸女
唐 俗重阳节登高宴饮时佐酒的女侍。 唐 张谔 《九日宴》诗:“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参见“ 茱萸 ”。
《國語辭典》:茱萸  拼音:zhū yú
为吴茱萸、食茱萸、山茱萸三种植物的通称。旧时风俗于农历九月九日折茱萸插头,可以辟邪。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國語辭典》:梯子  拼音:tī zi
用以登高的器具。《红楼梦》第四○回:「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了开顶匮,收放东西,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
《漢語大詞典》:晕高(暈高)
登高时头晕心跳。
《漢語大詞典》:木谷
谓如登高树,如临深谷。形容恐惧不安。语出《诗·小雅·宛》:“温温恭人,如集於木;惴惴小心,如临於谷。” 朱熹 集传:“温温,和柔貌。如集于木,恐队也。如临于谷,恐陨也。” 唐 骆宾王 《上司列太常伯启》:“拜伏阶墀,增惧木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