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登封草
登山封禅的文章。 汉 司马相如 遗文言封禅事,后人以“登封草”泛指歌颂皇帝功德的文章。 唐 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欣逢德化流,思效登封草。” 南唐 陈陶 《朝元引》之四:“近臣谁献登封草,五岳齐呼万岁声。”
《漢語大詞典》:梯林
攀登山林。 宋 欧阳修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诗:“斫谷争收漆,梯林鬭摘椒。”
《漢語大詞典》:四戚(四慼)
四种令人忧愁、悲伤的事。即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
旧指四种亲近的关系。逸周书·大武:“四戚:一内姓,二外婚,三友朋,四同里。” 孔晁 注:“言所宜亲也。” 朱右曾 校释:“睦宗族,卹婚姻,联朋友,敬乡党,皆所以使民相亲。”逸周书·大开武:“四戚:一内同外,二外婚姻,三官同师,四哀同劳。” 朱右曾 校释:“妻父曰婚,婿父曰姻;师,长也。同师,同僚也。”
《漢語大詞典》:輴欙
古代用于泥泞路上和登山的交通工具。 唐 韩愈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耒耜兴 姬 国,輴欙建 夏 家。” 钱仲联 集释:“﹝ 魏 本引 孙汝听 曰﹞尸子曰:‘行涂以輴,行险以欙。’輴亦曰毳,毳者,谓以板置泥上以通行路也。欙亦曰梮,梮,木器也,如今轝牀,人轝以行也。輴欙者,盖 禹 治水所乘之四载也。”
《漢語大詞典》:山林屐
指登山穿的木屐。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携持山林屐,刺擿沟港艓。”参见“ 谢公屐 ”。
分類:登山木屐
《國語辭典》:谢公屐(謝公屐)  拼音:xiè gōng jī
东晋时,谢灵运所发明的一种木屐,用来游山玩水。上山时拿掉木屐前齿,下山时去掉木屐后齿,以保持身体重心,方便游玩。今指从事旅游、登山所穿的鞋。见《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唐。陆龟蒙〈任诗〉:「即此自怡神,何劳谢公屐。」也称为「登山屐」、「谢屐」。
《漢語大詞典》:铁爪子(鐵爪子)
一种铁制的爪形工具。可绑在脚底,便于登山防滑。《人民日报》1972.5.3:“ 哈萨克 族牧民脚登皮窝子,绑上铁爪子,手持大斧,向 天山 雪峰开战,攀上海拔二千八百多米的高山,运回了木材。”
《漢語大詞典》:梯峤(梯嶠)
攀登山道。新唐书·刘晏传:“若舟车既通,百货杂集,航海梯嶠,可追 贞观 、 永徽 之盛。”
《國語辭典》:梯山航海  拼音:tī shān háng hǎi
翻越山岭,渡过海洋。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阻。《宋书。卷八。明帝本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南朝梁。元帝〈职贡图序〉:「梯山航海,交臂屈膝,占云望月,重译至焉。」也作「航海梯山」。
《漢語大詞典》:梯山架壑
形容登山涉险历经艰辛。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民﹞莫不梯山架壑,襁负来归。”
《國語辭典》:体育运动(體育運動)  拼音:tǐ yù yùn dòng
各种锻鍊身体、增加体能的活动。包括田径、球类、游泳、体操、登山、滑雪、举重、射击、武术、自行车等各种项目。如:「排球是他最擅长的体育运动。」
《国语辞典》:登山口  拼音:dēng shān kǒu
攀登山麓的起点。如:「这次的登山活动,集合地点在登山口,请大家自行前往。」
《国语辞典》:登山队(登山队)  拼音:dēng shān duì
为攀登山麓而组成的队伍。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能、特殊技术、装备及优异的判断力,才能克服种种紧急的状况。如:「大学里,常有登山社团组成登山队,攀越各大高山。」
《国语辞典》:开山刀(开山刀)  拼音:kāi shān dāo
一种面阔的单刃刀。形或近似柴刀,登山时用来斩荆棘开路。
《漢語大詞典》:巴山越岭(巴山越嶺)
爬山越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岭彪,马跨翻江混海虬。”
《漢語大詞典》:擘钱(擘錢)
古代的一种祭祀习俗。登山,撕碎冥帛,撒向空中以祭。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寒食日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於塋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冥帛於空中,谓之‘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