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4,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痛责
惨痛
切痛
增痛
创痛
痛肠
肿痛
作痛
疮痛
痛酷
痛骂
痛迫
痛亲
怨痛
痛酸
《漢語大詞典》:痛责(痛責)
严厉责骂或责罚。《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原来狱吏皆敬信 于吉 , 吉 在狱中时,尽去其枷锁;及 策 ( 孙策 )唤取,方带枷锁而出。 策 访知大怒,痛责狱吏,仍将 于吉 械繫下狱。”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本集岁例祀马神演戏,某把总怒其不起立,将唱旦者当场痛责。因闔集跪恳,杖至三棍乃免。”
《國語辭典》:惨痛(慘痛)  拼音:cǎn tòng
悲痛。如:「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清。刘大魁〈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志铭〉:「忽大风发屋,覆压应试童子四十馀人皆死。其馀折伤股体者无数。人情惨痛。」
《漢語大詞典》:切痛
极为伤痛。后汉书·黄琼传:“贤愚切痛,海内伤惧。”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怀愤激以切痛,苦回忍之在心。”
分類:伤痛
《韵府拾遗 送韵》:增痛
南史梁衡阳王畅传子元简位郢州刺史卒于官葬将引柩有声议者欲开视王妃柳氏曰无益亡者之生徒增生者之痛遂止
《國語辭典》:创痛(創痛)  拼音:chuāng tòng
伤痛。如:「祖父突然去世,带给他无比的创痛。」
分類:伤痛
《漢語大詞典》:痛肠(痛腸)
(1).悲痛忧伤的心肠。 元 冯子振 《十八公赋》:“循十日之故步,惊九迴之痛肠。”
(2).犹衷肠;衷情。内心的话或情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王师竹宫庶:“﹝ 熊登朴 ﹞以公差入京謁 江陵 。 江陵 留之坐,温语慰劳之,曰:‘足下今渐进可喜,努力修职,峻擢不难。我词林衙门痛痒相关,我此语亦出痛肠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既事同兄弟,反兵之讐可报;而途分邪正,盖棺之论始彰。出自痛肠,裁诸尊意。”
《漢語大詞典》:肿痛(腫痛)
指炎症的一般症状。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此数者备,然后为真,服之有奇验,肿痛拘挛皆可已。” 清 陈士铎 石室秘箓·逆医法·论双蛾:“喉门肿痛,痰如锯不絶,茶水一滴不能下嚥。”
《漢語大詞典》:作痛
感到疼痛。例如:心口阵阵作痛。
分類:疼痛
《漢語大詞典》:疮痛(瘡痛)
疮口或伤口痛;疮伤病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至大林中,有病象疮痛而卧,引此僧手至所苦处,乃枯竹所刺也。”《三国演义》第五一回:“ 周瑜 虽患疮痛,心中自有主张。”
《漢語大詞典》:痛酷
极其悲痛;惨痛。 晋 欧阳建 《临终》诗:“上负慈母恩,痛酷摧心肝。” 唐 白居易 《祭李司徒文》:“惟公之殁,遭罹祸乱,寃愤痛酷,天下共知。”
分類:悲痛惨痛
《國語辭典》:痛骂(痛罵)  拼音:tòng mà
严厉的斥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我欲先痛骂王武子,然后爵之。」《红楼梦》第四七回:「薛蟠睡在炕上,痛骂柳湘莲,又命小厮们去拆他的房子。」
《漢語大詞典》:痛迫
犹言痛心之至。《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今岁臣等首同 李横 东击伪 齐 ,京城震恐,復以无援,引兵而归,思之痛迫。”
分類:痛心
《國語辭典》:痛亲(痛親)  拼音:tòng qīn
关系密切的亲人。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一自别来五六春,数载家无音信,则这个山寿马,别无甚痛亲。」
分類:亲属
《漢語大詞典》:怨痛
亦作“ 怨恫 ”。 怨恨,哀痛。国语·周语上:“民神怨痛,无所依怀。”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衍 兴怨痛,使天下霜。”明史·忠义传二·张瑶:“然名既登於天府,恩独后於流官,九泉之下,能无怨恫。”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六》:“不能见信於父母兄弟,而能见信於国人,无怨恫於家邦者,无有也。”
分類:怨恨哀痛
《漢語大詞典》:痛酸
悲痛辛酸。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巧儿 ﹞想起旧日恩情,不觉痛酸。”《再生缘》第五三回:“粧一个悲声哽咽不能言……弄得那,忠孝王爷大痛酸。”
分類:悲痛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