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0,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标病
病像
病休假
病殃殃
病秧子
病员
病原虫
病原体
病灶
病杖
病胀
病证
病象
病歪歪
病入膏肓
《国语辞典》:标病(标病)  拼音:biāo bìng
病症的可见症状。《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到了初九日侵早,小珍哥头也不疼,身也不热,肚也不胀饱,下边恶露也都通行,吃饭也不口苦,那标病也都去九分了。」
《漢語大詞典》:病像
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 萧红 《生死场》九:“城里派人来检查,有病像的都用车子拉进城去,老太婆也拉,孩子也拉,拉去打针。”
《漢語大詞典》:病休假
因病休息的假期。如:我妈妈的高血压病又犯了,医生给开了半个月的病休假。
分類:休息假期
《漢語大詞典》:病殃殃
见“病病殃殃”
《國語辭典》:病病殃殃  拼音:bìng bing yāng yāng
形容久病的人,身体衰弱无力的样子。也作「病病恙恙」、「病病歪歪」。
《高级汉语词典》:病秧子  拼音:bìng yāng zǐ
经常患病的人
《國語辭典》:病员(病員)  拼音:bìng yuán
生病的人。
《國語辭典》:病原虫(病原蟲)  拼音:bìng yuán chóng
寄生于人体,引发病症的原生物。如疟原虫等。如:「疟疾源自一种寄生病原虫,经由蚊子叮咬,进入人的血液里,在肝里潜伏增生,再回到血液中。」
《漢語大詞典》:病原体(病原體)
指能引起疾病的细菌、霉菌、病毒、病原虫等。
《國語辭典》:病灶  拼音:bìng zào
疾病在身体组织中的发源处。
《漢語大詞典》:病杖
因受棍棒捶挞致伤。北史·魏汝南王悦传:“妃病杖牀蓐,疮尚未愈。”
分類:棍棒致伤
《韵府拾遗 漾韵》:病胀(病胀)
素问太阴所谓病胀者太阴子也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
《漢語大詞典》:病证(病證)
病症。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这半途中染了一场冻天行的病证。”《水浒传》第一○八回:“ 宋江 闻报,把那忧国家、哭兄弟的病证退了九分九釐,欣喜雀跃,同众将拔寨都起。” 鲁迅 《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倘说:坐在家里,不大走动的人们很容易生胃病。 孔子 周游列国,运动王公,该可以不生病证的了。”
分類:病证病症
《國語辭典》:病象  拼音:bìng xiàng
病况、病徵。如发烧、呕吐、咳嗽等。
《漢語大詞典》:病歪歪
久病虚弱的样子。例如:那人病歪歪的能干什么。
分類:久病虚弱
《國語辭典》:病入膏肓  拼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膏,中医上指心下脂肪。肓,膈上薄膜。膏肓相传是身体内药力所不及的地方。病入膏肓指人病重,无药可救。语本《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镜花缘》第一三回:「贱妾之恙,虽得女儿取参略延残喘,奈病入膏肓,不啻风中之烛。」后比喻事情已到无可挽回的程度。《歧路灯》第二○回:「热肠动处真难默,冷眼觑时便欲暗;病入膏肓嗟已矣,愿奉宣圣失言箴。」也作「病染膏肓」、「病在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