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0,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恶阻
风疟
黄汗
斛二瘕
喉蛾
喉痧
虎列拉
火丁
馋痨痞
崩症
贲豚
鼻疮
鼻疔
鼻渊
醋心
《國語辭典》:恶阻(惡阻)  拼音:è zǔ
1.消化不良,不想吃东西。
2.中医上指妇人受孕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
《漢語大詞典》:风疟(風瘧)
中医病名。即疟疾。《素问·生气通天论》:“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漢語大詞典》:黄汗
中医病名。《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集注引 尤怡 曰:“黄汗,汗出沾衣如柏汁,得之湿热交病,而湿居热外。”
《漢語大詞典》:斛二瘕
传说中的疾病名。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三:“ 桓宣武 时,有一督将,因时行病后虚热,更能饮复茗,必一斛二斗乃饱。纔减升合,便以为不足。非復一日,家贫。后有客造之,正遇其饮复茗,亦先闻世有此病,仍令更进五升,乃大吐,有一物出,如升大,有口,形质缩縐,状如牛肚。客乃令置之於盆中,以一斛二斗复茗浇之。此物噏之,都尽而止,觉小胀;又加五升,便悉混然从口中涌出。既吐此物,其病遂差。或问之:‘此何病?’答云:‘此病名斛二瘕。’”
分類:疾病病名
《漢語大詞典》:喉蛾
中医病名。也叫乳蛾。症发时,咽部两侧咽弓、扁桃体肿胀、疼痛、糜烂,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患处很象蚕蛾,故称。《老残游记》第三回:“有个小妾害了喉蛾,已经五天,今日滴水不能进了。”
《國語辭典》:喉痧  拼音:hóu shā
中医上指猩红热一类的病。由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主要症状为高热、咽喉肿痛、发炎、溃烂,且全身伴有猩红色痧点。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國語辭典》:虎列拉  拼音:hǔ liè lā
霍乱的别名。为英语cholera的音译。参见「霍乱」条。也译作「虎列剌」、「虎烈拉」、「虎烈剌」。
《漢語大詞典》:火丁
(1).以煮盐为业的人口。元史·食货志五:“﹝ 两浙 运司﹞所辖场司三十四处,各设令、丞、管勾、典史,管领灶户、火丁。”
(2).中医外科病名。即火疔。 元 齐德之 外科精义·辩丁肿十三种形色禁忌:“五曰火丁,其状如汤火烧灼,疮头黑靨,四边有烟浆,又如赤粟米者,忌火烧烙。”
《漢語大詞典》:馋痨痞(饞癆痞)
中医病名。患者食欲特强,故称。亦以指贪吃的人。《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西门庆 笑道:‘儍花子,你敢害馋癆痞哩,説着的是吃。’”
《國語辭典》:崩症  拼音:bēng zhèng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或持续出血。也称为「崩漏」、「血崩」。
《漢語大詞典》:贲豚(賁豚)
中医病名。《政和证类本草·本草经·草部上品之上》:“﹝独活﹞味苦甘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賁豚癎痓。”
《漢語大詞典》:鼻疮(鼻瘡)
中医学病名。指鼻孔内刺疼,色红,甚则鼻毛脱落,干燥易结痂,多由肺热引起。治宜祛风清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鼻部》:“鼻疮肺热生鼻中,燥乾如火微肿疼。”
《漢語大詞典》:鼻疔
中医学病名。指发于鼻孔内的恶性疖肿。初起干痒、胀痛,继而红肿,如局部酿脓,则疼痛加剧,严重时肿及上唇及周围组织,并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鼻部》:“鼻疔生在鼻孔中,鼻窍肿引脑门疼。”
《漢語大詞典》:鼻渊(鼻淵)
病名。俗称“脑漏”。鼻孔中常流黄色腥臭浊涕。久则鼻塞不通,嗅觉减退,甚或头目眩晕。《素问·气厥论》:“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下·鼻:“鼻渊,流浊涕,是脑受风热。”
《國語辭典》:醋心  拼音:cù xin
胃中酸液上涌的病。